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6T交換機或將引爆需求,天弘科技有望超越市場預期

2025-09-22 19:18

天弘科技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中規模較小但至關重要的參與者,其交換機產品可確保數據中心平穩運行。有外國分析師認為,鑑於該領域的鉅額投資,天弘科技將受益於當前市場環境,因此極有可能超出分析師預期。

作者:Tangerine Tan Capital 

天弘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 

天弘科技第二季度業績表現強勁,營收較分析師預期高出2億美元,每股收益較預期高出0.16美元。從同比增速來看,營收增長21%,這是一項非常出色的業績。更令人矚目的是利潤率領域的增長——以經調整營業利潤率為代表,該指標上升了110個基點。這意味着天弘科技在實現更快增長的同時,成本效益也在提升。因此,未來增長較有可能同步帶來更高利潤。

天弘科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連接與雲解決方案部門(CCS)28%的增長,相比之下,利潤率較低的先進技術解決方案部門(ATS)僅增長7%。鑑於預期下一季度CCS部門增長仍將強於ATS部門,因此第三季度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天弘科技當前的營收展望也印證了這一點:ATS部門營收預計將小幅下滑,而通信部門將繼續保持強勁表現,增速約為60%。

CCS部門之所以能持續增長,是因為天弘科技的400G交換機(尤其是800G交換機)取得了巨大成功,這類產品是AI基礎設施的關鍵核心設備。明年,下一代1.6TB交換機可能會推動進一步的爆發式增長,因此天弘科技在未來1-3年將有相對出色的表現。

資產負債表

遺憾的是,天弘科技的庫存與應收賬款有所增加,導致資金被佔用;此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規模下降,這意味着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質量已有所下滑。另外,信貸額度下的長期借款及融資租賃負債增加,導致債務規模上升,給資產負債表帶來了額外壓力。

但考慮到過去12個月(TTM)淨利潤為5.4億美元,現金頭寸為3.13億美元,兩者合計超過8.48億美元的借款及融資租賃成本,其資產負債表整體安全。

估值

正如此前所述,天弘科技並非沃倫·巴菲特所青睞的傳統價值投資標的,而更偏向於「緊跟資金流向」的投資選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AI基礎設施目前正是鉅額資金流入的領域。

遺憾的是,如今部分受追捧的AI基礎設施企業,未來某一時刻可能會失去收入來源——因為在其中一些企業身上未看到真正的競爭優勢或定價權。但AI基礎設施的浪潮仍有幾年窗口期。因此,保持謹慎至關重要,要意識到:若該領域流動性減少,許多企業可能會面臨困境。

PEG比率是對天弘科技這類公司進行同業對比的有效工具。欣慰的是,天弘科技的PEG比率為0.99,評級為C級,略低於行業中位數1.01。

若將該比率與天弘科技在交換機、機架解決方案、連接設備等領域的競爭對手對比,會發現天弘科技的估值倍數無疑存在上調潛力。部分競爭對手的估值倍數顯著更高。因此,相較於同行,天弘科技無疑被低估。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預期天弘科技將超出上述分析師預期,接下來將解釋具體原因。

首先,天弘科技對業績指引向來極為謹慎,因此過去16個季度中,其盈利始終超出預期,且常以兩位數幅度超預期。

其次,營收表現與此類似——過去15個季度中,天弘科技營收持續超出市場預期。

「我們對需求的預期高於11550,但同時也考慮了材料供應短缺、客户可能暫時暫停採購等潛在挑戰。」

第三,很明顯,管理層再次給出了保守的業績預測,以避免因突發不利事件而陷入被動。但由於本季度已接近尾聲,且尚未有任何關於業務困難的消息傳出,本季度未出現此類問題。

此外,Gartner發佈報告稱,預計2025年AI支出將達到1.5萬億美元,這表明AI需求將持續旺盛。因此,天弘科技將像上一季度一樣,從中受益。

由於天弘科技是AI基礎設施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關於AI高額支出的消息,這都是天弘科技營收的積極信號。而且,目前若沒有天弘科技的800G交換機,企業很難建成具備競爭力的數據中心。

風險

市場常討論的一個風險無疑是天弘科技客户集中度高。但目前這一問題難以避免——因為其客户羣體主要由約10家企業構成,只有這些企業具備足夠財力參與AI基礎設施競賽。

另一個風險是,當前AI領域存在明顯的供應商強勢格局——許多企業依賴少數幾家公司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往往是行業必需的核心設備。

總結

總體而言,天弘科技是一家頗具吸引力且略被低估的公司——憑藉良好的市場定位,它將受益於企業進一步的資本支出。目前尚無法判斷天弘科技是否擁有能持續數十年的強大競爭優勢,但只要大型企業繼續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天弘科技就有望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實現銷售額增長與利潤率提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