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補貼大戰改變消費習慣 外賣生態協同能力將成競爭關鍵

2025-09-22 18:40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桑雪騏)日前,由艾瑞諮詢發佈的外賣市場消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外賣補貼大戰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習慣,推動外賣行業形成了淘寶、京東、美團「三分天下」的新格局。

消費心理發生變化

7月30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微信公眾號發文稱,淘寶閃購優惠券的消費拉動作用存在顯著的溢出效應,每1元的有效閃購補貼帶動了消費者6.76元的額外消費,並激活了大量「沉默經濟體」。

在撬動「邊緣消費羣體」的同時,外賣補貼大戰也對消費心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報告顯示,在補貼前,用户單次消費金額主要集中在21—40元區間,佔比達46.7%;在補貼大戰期間,20元及以下的低價消費區間躍升爲第一大用户羣,佔比從14.5%升至38.2%。這表明高強度的補貼直接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的實際支付門檻。值得注意的是,在補貼結束后,雖然21—40元區間重回主導地位(40.5%),但其佔比仍未恢復到此前水平(46.7%);20元及以下的消費羣體佔比穩定在26.3%,高於此前的14.5%。

報告表明,外賣補貼大戰促使大量用户的「價格錨點」下移。與此同時,補貼期間的高頻體驗,將外賣和即時零售從偶爾嚐鮮推向了日常依賴,每周下單3—5次的用户佔比最高分別為41%和45.5%。

用户分化成為定局

偏低的價格期待,讓外賣用户對於價格變動格外敏感。報告顯示,高達72.7%的用户「非常明顯」或者「比較明顯」地感覺到了外賣補貼大戰結束后價格的上漲,迫使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優先級,並形成了3類典型的客羣。

其中,高價格敏感客羣(合計49.3%)轉向其他價格更低的平臺(25%)或明顯減少消費頻率(24.3%),他們是典型的價格驅動型用户,是各平臺爭奪的基礎用户盤;價值驅動型用户(26.8%)由於平臺的品牌、服務和品質形成了較高的忠誠度,在選擇維持原有消費頻率的同時,更關注商品質量與服務體驗;中等價格敏感客羣(19.5%)選擇「只在促銷/補貼活動時下單」,其消費行為與平臺的營銷活動強度高度綁定。

報告顯示,新業務的上線成功承接了大量從成熟平臺遷移或新增而來的用户,獲得了顯著的用户規模增長。從APP月均獨立設備數區間增長率看,對比6月與2月的數據,京東的MAU在此期間累計增長了13.3%,淘寶增長了8.8%,美團增長了2.2%。此外,京東的DAU2—6月(APP日均使用時間增長率)實現了16.5%的增長。

品質成競爭核心力

當前,平臺競爭中,無論是用户規模的擴張,還是品類消費的提升,背后依靠的是各個板塊聯動賦能,其本質是業務協同價值的深度商業佈局。

外賣補貼退潮后,用户的關注點從單一的價格維度向更復雜的價值維度延伸。報告顯示,當被問及品質外賣與普通外賣的關鍵區別時,用户選擇最多的前3項均指向了商家的基礎信任體系:實體門店保障(12.5%)、資質齊全(11.8%)、定期衞生檢查(10.9%)。被問到如果平臺能提供「實體門店+高分商家+準時達+先賠」的組合保障時,高達81.3%的用户願意為此支付額外費用,這意味着以品質保障為核心服務的增值市場已經形成。

艾瑞諮詢分析師認為,外賣補貼大戰后,用户分化已成定局,因此外賣市場的競爭不再僅是單純的流量爭奪,而是進入生態協同的深度比拼階段,品質成為撬動市場的核心槓桿。平臺能否將外賣業務與自身核心優勢有效聯動,形成「獲客——留存——增值」的完整閉環,直接決定其競爭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