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19:43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道,美國空軍和美國航空航天企業內華達山脈公司近日已開始對空軍下一代「末日飛機」進行飛行測試,該型飛機可在最嚴峻災難狀態下作為機載指揮和控制中心使用。冷戰以來,美蘇等核大國相繼發展出機載指揮中心,目前美國空軍E-4系列、美國海軍E-6系列飛機共同構成了美國空中核指揮平臺。
主筆 趙世峰
美空軍測試下一代SAOC
據報道,內華達山脈公司9月4日發佈新聞稿稱,E-4C「可生存機載作戰中心」(SAOC)飛機的飛行測試正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航空創新和技術中心進行,8月7日進行了SAOC飛機的首次試飛。該公司稱,飛行和地面測試將持續至2026年,主要在代頓市和堪薩斯州威奇托市進行。
SAOC又稱「國家空中作戰中心」,是一種旨在覈戰爭全面爆發場景下的特種通信指揮飛機。設想狀況是,在覈戰爭爆發或陸基指揮控制中心被摧毀的極端狀況下,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高官能在空中保持對軍隊的指揮,尤其是下達核打擊指令。與保障總統出行的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具有的空中軍事指揮功能不同,E-4系列飛機側重在國家重大緊急狀態尤其是核戰爭時的指揮功能,因此也被稱為「末日飛機」。
美國空軍現有「末日飛機」是波音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E-4系列「守夜人」,共有4架。E-4基於波音747-200B平臺改造而來,前后經歷過多次升級改進。根據五角大樓的要求,現有4架E-4B中必須至少有一架每周7天、每天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危急情況下可成為「飛行的五角大樓」。
「末日飛機」經常成為美軍展示核力量的標誌。2022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日韓時,一架E-4B飛抵日本沖繩的嘉手納基地進行部署。今年6月,在以色列與伊朗軍事衝突持續、美伊關係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一架E-4B曾於6月17日晚飛抵華盛頓附近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紐約郵報》報道稱,這類飛機通常在危機時刻啟用,因此它們的每次飛行都備受關注。
由於該機型已服役超過50年,2019年底美國空軍就啟動了E-4B更新計劃。2024年4月26日,內華達山脈公司在競標中擊敗波音等行業巨頭,獲得總額高達130億美元的合同,將製造5架E-4C飛機。據報道,該項目計劃在2036年7月前完成,以取代現有的4架E-4B組成的「末日飛機」機隊。
內華達山脈公司成立於1963年,現為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中型企業,主要從事飛機改裝和空間技術研發。新型E-4C飛機將以波音747-8為基礎平臺,作為移動辦公空間,內華達山脈公司將對這些飛機進行加固以抵禦核輻射和電磁脈衝,同時還要加裝能與全球各地聯絡並實現視聽和數據傳輸的各種通信系統。
據報道,現有E-4B飛機配備了67部衞星天線,可與全球任意地方進行通信聯絡。飛機的三層機艙共配備18個牀位、戰情簡報室及指揮中心等,最多可搭載112名乘員,滯空時間可長達一周。其特殊防護設計能抵禦核爆衝擊波、電磁脈衝及網絡攻擊,並配備發射反擊導彈的能力。
由於作為最后一種量產的四發寬體民航飛機,波音747-8系列已於2022年底正式停產,內華達山脈公司將使用二手747-8飛機改裝E-4C。2024年,內華達山脈公司與大韓航空達成協議,購買5架二手747-8客機,這些客機已陸續到位。美國通用航空航天公司則與五角大樓簽署合同,負責對747-8的GEnx-2B發動機進行檢修和升級。
美海軍官宣「鳳凰II」計劃
與美國空軍相似,美國海軍也擁有自己的「末日飛機」E-4B「水星」。它們專門用來接收總統和國防部長的軍事命令,然后再把這些命令轉達給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通信中繼站。由於E-4B計劃在本世紀30年代初退役,而E-4C預計最早將在2036年完工,因此美國海軍近日官宣E-130J「鳳凰II」計劃,將在這段空白期成為美國唯一的「末日飛機」。
美國海軍機載戰略指揮、控制和通信計劃辦公室上月宣佈,在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的基礎上改裝新一代E-130J「鳳凰II」。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9月5日表示,項目正按計劃順利推進,首架E-130J「鳳凰II」已在佐治亞州瑪麗埃塔工廠下線,后續將進行改裝,包括安裝與深海潛艇進行信息傳遞所需的敏感通信設備,首架E-130J飛機預計2026年交付。
美國海軍的「末日飛機」主要是戰略對潛指揮機。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蘇兩國相繼研發列裝戰略導彈核潛艇,深潛的核潛艇在隱蔽行蹤的同時,也給陸海聯絡帶來挑戰。無線電波中只有長波能夠穿透海水,而體型巨大的長波通信設施極易在戰時遭受打擊,因此空中指揮平臺成為海基核力量通信的有效保障。當前美國海軍擁有16架E-6B「水星」預警指揮機,它們的最初型號E-6在1994年完成部署,2003年升級為E-6B。
美國海軍先后將C-130運輸機和波音707客機改造為「末日飛機」。「水星」預警機經過特別加固設計,配備了高度加密的通信系統、生存支持設備以及指揮控制系統,能夠抵禦核爆帶來的強大電磁脈衝,在覈戰爭爆發或其他極端條件下維持運行。
「水星」基於波音707-300型客機改裝而來,該機型早已停產,相關配件越來越難找,加之E-6B已服役超過30年,因此美國海軍2024年啟動了替換計劃。2024年底,美國海軍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簽訂價值35億美元的「機羣控制與戰術空中導彈預警」(TACAMO)研製合同。
由於E-130J的機體相對E-6B要小得多,預計E-130J更偏重與美國海軍的戰略核潛艇之間的通信聯絡,不會像E-6B那樣具備與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進行直接通信的能力。E-6B駐紮在俄克拉何馬州的廷克空軍基地,由美國海軍第一戰略通信聯隊操作。
俄「末日飛機」設備曾被盜
俄羅斯也有一套空中核戰指揮平臺。其中,伊爾-80是在伊爾-86民用飛機的基礎上改建的指揮所。伊爾-80在1985年完成首飛,在2010年5月9日舉行的莫斯科紅場閲兵式上,該機型在冷戰后首次亮相。目前,俄空天軍裝備有4架伊爾-80,駐紮在莫斯科東北方向31公里處的契卡洛夫斯基空軍基地。
據稱,伊爾-80「末日飛機」使用軍用和民用衞星通信系統,裝備強大的防禦系統,飛機尾部裝有獨特的發射天線,可與水下戰略核潛艇保持通信聯絡,機上裝備的通信系統能向潛艇、戰略導彈運載工具和其他核武器運載工具發送命令和代碼,從而對敵實施核打擊。
2021年7月,一名消息人士曾向俄羅斯衞星通訊社透露,俄羅斯開始在工業重鎮沃羅涅日基於一架伊爾-96-400M寬體機制造應對核戰爭的指揮機,俄軍將接收兩架這樣的「空中指揮所」,以取代現有的伊爾-80,新機型的飛行距離與上一代相比將增加一倍。
2022年3月,包括伊爾-96-300PU、圖-214PU、圖-214SR在內的俄軍多架指揮機從莫斯科起飛向俄東部腹地飛行進行演練,此舉被西方視為俄羅斯進行核戰爭準備,釋放核威懾信號的行動。
俄海軍也將圖-95戰略轟炸機進行改進,研發生產了圖-142遠程岸基反潛指揮機,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了圖-142MR通信中繼機,其角色定位與美國海軍「水星」預警指揮機一樣,確保俄最高領導層與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通信聯絡。目前已知圖-142MR製造了6架,分別部署在俄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
2020年12月,俄羅斯曾發生「末日飛機」設備被盜事件。據報道,當時一架在俄南部羅斯托夫州塔甘羅格市別里耶夫航空科技綜合體進行維修的伊爾-80的機艙被人撬開,39件裝置和5塊無線電電路板被盜。此事驚動了俄政府高層,據稱被盜設備價值100多萬盧布。有報道稱,被盜設備與核指揮無關,不是重要設備。有專家推測,飛機上的無線電設備失竊,可能是因為其中的一些部件由貴金屬製造。2021年1月,執法人員在塔甘羅格市將該案嫌犯抓捕歸案。
有俄羅斯專家認為,這是一起危險事件,犯罪分子極有可能從這些設備中發現俄軍在發生核戰爭時如何聯繫部隊等重要信息,可能導致「高度機密信息泄露」。俄功勛飛行員弗拉基米爾·波波夫表示:「在飛機送往機場維修時,機上所有與加密和解密有關的設備都將被拆除,因此,機上不會有絕密的通信設備。」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國國防報、中國航空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