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46億封單!引爆整條賽道

2025-09-22 18:41

早盤,立訊精密突然直線封板,最高封單金額超過46億元。

蘋果概念股集體拉昇,消費電子板塊整體表現相當強勁,「果鏈含量近50%」的消費電子ETF(159732)大漲4.47%

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兩則重磅

引爆賽道


A股主要指數今日集體上漲,截止收盤,滬指漲0.22%,深證成指漲0.67%,創業板指漲0.55%,科創50指數漲3.38%

滬深兩市成交額21215億,較上交易日縮量2023億。

行業板塊漲跌互現,貴金屬、消費電子、半導體、通信服務板塊漲幅居前,旅遊酒店、能源金屬、汽車服務、化肥行業、商業百貨、釀酒行業跌幅居前。

上午立訊精密早盤封板,工業富聯漲超6%,帶動「果鏈含量近50%」的消費電子ETF(159732)大漲4.47%,盤中涌現超2個億資金搶籌。

港股蘋果概念股持續走高,瑞聲科技、高偉電子、丘鈦科技漲10%,舜宇光學科技漲超6%,富智康集團、比亞迪電子跟漲

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已與蘋果公司的設備組裝商立訊精密簽署協議,共同打造一款消費級設備。據悉,該款設備目前仍處於原型開發階段,預計能與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協作。 

消息人士稱,立訊精密已獲得至少一款OpenAI設備的組裝合同。此外,OpenAI還與組裝AirPodsHomePodsAppleWatch的歌爾股份接洽,希望為其未來產品供應揚聲器模塊等組件。

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計劃的產品包括類似無顯示屏智能音箱,還考慮開發眼鏡、數字錄音筆和可穿戴胸針等產品,首批設備的發佈時間定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

除此以外,The Information 還發布博文稱,在iPhone 17標準版預售表現超預期后,蘋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廠之一的立訊精密,將標準版iPhone 17的日產量提高約 40%,並通知部分非電子零部件供應商,將日供貨量提升約30%

由於中國市場的國補政策對6000元以下電子產品提供15%補貼,標準版定價5999元恰好符合條件,進一步刺激需求。

根據高盛的追蹤預購數據,在全球範圍內,iPhone 17所有機型的交貨時間都比前代產品更長,其中標準版和Pro Max機型增加最多,交貨時間分別延長了8天。

而中國大陸市場表現尤為突出,交貨時間平均增加了17天,達到27天的等待期。

這一則新聞,直接把立訊精密和消費電子頂到了風口浪尖,4000億市值的立訊精密,開盤就一字板漲停,封單高達46億。

上游芯片表現也十分活躍,摩爾線程相關概念股大漲5.47%。直接和間接參股的公司包括盈趣科技、和而泰、東華軟件、聯美控股紛紛漲停。

上交所官網顯示,上交所上市審覈委員會定於926日召開2025年第40次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覈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爾線程」)首發事項。摩爾線程主要從事GPU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摩爾線程擬募集資金約80億元,將用於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訓推一體芯片研發項目、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芯片研發項目、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02

利好催化不斷


很顯然,近期消費電子產業鏈的大漲行情並非資金一時短炒,而是確實有着眾多利好支撐帶來的估值提升。

除了上述提到的情況,實際上,9-10月是消費電子板塊的新品密集發佈期,消費電子行業的新品發佈會簡直不要太多。

比如本月初華為推出了全新三摺疊華為Mate XTs 非凡大師,同時發佈了華為智慧屏 MateTV、華為 MatePad Mini、華為 FreeBuds 7i 等多款全場景重磅產品。

還有Meta最近在美國舉辦的年度開發者大會,推出了與Ray-Ban聯名的智能眼鏡,並同步發佈通過肌電信號操控的神經腕帶Neural Band;以及最近有報道亞馬遜也在入局智能眼鏡,計劃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推出一款名為Jayhawk的消費級AR眼鏡和為送貨員開發的另一款帶屏智能眼鏡Amelia

本周四(925日),小米也將舉行發佈會,除了將聚焦小米玄戒自研芯片和小米汽車背后的故事,發佈會還將推出小米17系列三款機型,全系首發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芯片,搭載澎湃OS 3

而在四季度,還有VIVOOPP0等大廠也將召開開發者大會;在11月中旬,一年一度的2025 全球消費電子展暨廣州國際消費電子展覽會也將如期舉辦,會議以「AI智能,AI生活」為主題,集中展示3C電子、智能穿戴、音視頻產品等。

可以説,今年9月開始到四季度,消費電子板塊的利好催化一直都不會斷。在市場「對利好題材敏感,對利空因素鈍化」的牛市行情背景下,這本身就是個極好的估值提升窗口。

而透過大廠密集發佈新品的現象,我們也可以更清晰看到,新一輪的消費電子景氣周期確實已經強勢形成。

回顧2010年以來,國內消費電子板塊至少迎來兩輪很強的景氣周期。

第一輪是2012-2015年期間,得益於智能手機滲透率,和4G網絡的普及,智能手機滲透率快速提升,大陸消費電子產業鏈逐步成長,並陸續進入蘋果手機供應鏈。這一時期,以果鏈為代表的產業鏈公司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果鏈企業,它們通過為蘋果提供零部件生產、組裝等服務,實現了業務規模的擴張和業績的增長,股價也迎來顯著大漲。

第兩輪是2019-2021年期間,智能手機進入創新爆發階段,同時疊加5G技術的應用、以及國產智能手機廠商開始進入高端升級、創新軍備競賽階段。這一階段,果鏈、華為鏈、小米鏈,以及如5G、超薄、攝像、屏下指紋等新功能不斷涌現帶來整個消費電子的持續爆發增長,並誕生出了大量千億市值的消費電子龍頭企業。

到現在,隨着AI技術的強勢爆發和應用落地,再一次給消費電子市場帶來了新的產品迭代需求和新的場景需求。很大概率是第三輪且比以往規模更大、增量更多、時間跨度更長的景氣周期。

因為這一次不僅是果鏈、華為鏈、小米鏈等大廠手機/PC產品創新迭代的集體共振,還有如上述提到的AR/VR眼鏡、智能音箱/手錶等其他智能穿戴,以及基於AI應用落地帶來的AI產品(如醫療/教育/服務機器人、車載智能產品等)所帶來的巨大增量需求。

這些增量需求,都將在今年及未來幾年陸續得到兑現。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售價超600美元)市場銷量同比增長8%,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增幅超同期整體智能手機市場(4%)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腕戴設備市場出貨4922萬台,同比增長12.3%。其中,中國出貨量為2080萬台,同比增長33.8%增速領跑全球。

這説明國內消費電子市場不僅規模大,而且增速也十分可觀。


03

如何佈局


可以説,消費電子板塊進入景氣增長周期已經是大概率事件,產業鏈公司的業績和估值增長也是可以預期的。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把握這一波確定性行情?

回顧歷次消費電子周期行情中,漲幅最大而且走勢較為穩健的公司,基本都是產業鏈中卡位在關鍵環節的核心龍頭。

比如蘋果供應鏈核心代工廠的立訊精密,深度參與iPhoneAirPods 等產品製造,技術壁壘很高,所以每一輪蘋果創新周期中,它都能因此顯著受益。

還有兆易創新、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等果鏈核心代表,同樣如此。

所以投資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儘管相關頭部企業的近期階段漲幅已經較大,但牛市向來不輕易言頂,加上這一波AI創新帶來的新市場潛力還沒有完全爆發,它們的長期表現還是依舊值得關注的。

當然,對於一些創新應用領域比如在智能設備/智能穿戴領域已經明確綁定大廠、拿到訂單的小市值消費電子企業,也具備很高的增長彈性,不過這類的企業在A股很多,挑選方面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整體來看,對於喜歡穩健投資的投資者來説,通過佈局消費電子相關的頭部ETF來把握這一波行情是一個相對較合適的選擇。比如消費電子ETF(159732),ETF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消費主題ETF(最新規模39.44億元),並且獨家跟蹤國證消費電子指數,權重股以蘋果概念股(48%+半導體(26%)雙管齊下,覆蓋了立訊精密(10.31%)、京東方A6.72%)、兆易創新(4.78%)、歌爾股份(4.3%)、藍思科技(2.9%)等核心標的,「果鏈含量」高達48.1%,在消費電子主題指數中位居第一。

數據顯示,49日至今,國證消費電子指數累計上漲65.56%,期內12.46億元淨流入消費電子ETF(159732)淨流額穩居消費電子主題ETF第一,這説明市場資金對此的一致性認可還是很高的。


04

尾聲


A股市場,資金抱團確定性高的熱門賽道板塊並由此形成板塊顯著大漲,這其實無可避免的客觀現象。

對於投資者來説,跟着資金的節奏去佈局熱門賽道板塊,無論是成功率還是收益預期,都遠比自己亂操作有保障得多。現在市場資金的關注焦點已經明顯聚焦在消費電子板塊,接下來行情會怎麼走,大概已經比較明朗了。(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