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突然大漲!一則重磅消息,徹底引爆

2025-09-22 17:38

半導體板塊,再度火熱!

其中,海光信息漲超10%,中芯國際漲超6%,寒武紀、瀾起科技漲超3%,帶動科創板50ETF(588080)3.51%。年內,科創板50ETF(588080)漲了42.70%,近一年的漲幅為109.52%,領漲市場主要寬基指數。

上周,半導體在諸多消息面刺激,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

這周剛一開始,行情就呈現出幾分「再接再厲」的態勢。


01

持續的利好刺激


最為重磅的消息,要數周末傳出的,摩爾線程科創板IPO將於本周(926日)上會。

摩爾線程以自主研發的全功能GPU為核心,致力於為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臺,已推出四代架構並形成AI智算、雲計算、個人智算三大產品線,在國內GPU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摩爾線程IPO熱潮,也推動GPU企業上市浪潮。壁仞科技完成15億元融資,計劃Q3向港交所遞表;沐曦股份科創板IPO已獲受理,擬募資39.04億元,估值210億元。

方正證券最新分析指出,在摩爾定律放緩和我國先進製程技術受限的現狀下,先進封裝成為國產算力芯片突破性能瓶頸的重要方向。HW、寒武紀、海光信息等公司的算力芯片正加速迭代,國產供應鏈積極配套以實現算力芯片自主可控。

從近期產業消息面看,半導體領域催化持續增多。

多家本土科技巨頭入局芯片研發,HW發佈昇騰芯片迭代時間線,此外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對未來訂單及景氣樂觀展望。

這種態勢也引起了外資大行的關注。

美國銀行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温妮·吳指出,中國在AI算力這一核心瓶頸上正取得實質性突破。

阿里、騰訊、百度等公司通過加大AI基礎設施投入、推出自主先進芯片(如百度崑崙系列)及具備全球競爭力的AI模型(如阿里通義千問、騰訊元寶、百度文心X1.1),重新激發了投資者熱情。

渣打銀行首席投資官鄭子豐指出,投資者如今更願意相信中國科技公司的資本開支將帶來回報。

雖然中國內地投資者是主要買家,但科技股相對低廉的估值及技術進展也吸引長期低配的全球投資者重新建倉。

更重要的是,以半導體為代表的自主科技創新敍事,正沿着"需求-盈利-估值方向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02

需求爆發,周期向上


在需求端,以半導體為例,正迎來一個多維度、強驅動的爆發期。

引爆需求的最強因素,是AI革命。

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開始火熱的2023年,相關的機構就大幅調高了AI芯片的增長率。

如摩根士丹利預測,從2023年到2027年,AI半導體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超過40%,市場規模將達到2900億美元,佔全球半導體需求的35%

德勤發佈的《技術趨勢2025》報告預計,到2027年,全球AI芯片市場將增長至4000億美元。

而隨着算力繼續呈現爆發性增長,例如訓練GPT-4這樣的模型需要約2.5*10^25 FLOPs的計算量,相當於使用1萬個英偉達A100 GPU連續運行超過100天,這種需求直接拉動高端訓練芯片、推理芯片、HBM內存以及先進封裝的需求。

上述預測或許都略顯保守了,到2027年,AI芯片的需求很可能超越以上預測的最大值。

其次,是周期力量。

全球半導體行業經歷了連續數個季度的庫存調整后,已於2023年進入周期上升通道。而隨着傳統需求的恢復,加上AI、電動車等的新增需求,此輪半導體周期有望達到以往未有的新高度,這正是費城半導體指數不斷創出新高的核心原因。

回到國內,還有一個國產替代的龐大需求。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現在每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都超過1萬億元,但自給率仍不足30%

而在外圍因素影響下,國內半導體市場也呈現出明顯的"雙軌制"特徵。

一方面,我們仍然以開放的心態參與全球半導體採購;另一方面,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也在快速發展,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獲取更多國內客户訂單,政策層面對此也有諸多支持。

這三股需求:AI新需求、周期復甦需求、國產替代需求,並非簡單疊加,而是相互交織、彼此強化,共同構成了需求端強大且持久的驅動力。


03

盈利+估值:戴維斯雙擊


盈利端,從量變到質變,利潤率拐點已現。

以科創板半導體公司為例。

2024年,科創板半導體公司整體營收和利潤實現顯著增長,近9成實現了營業收入正增長,特別是第四季度近7成公司實現營收環比正增長。

其中,中芯國際作為行業龍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7.96億元,同比增長27.7%;海光信息實現營收91.62億元,同比增長52.40%;淨利潤19.29億元,同比增長52.73%;寒武紀營收11.74億,同比增長65.56%,虧損收窄大幅至-4.52億;瀾起科技實現營收36.39億元,同比增長59.20%;淨利潤14.12億元,同比增長197.18%;中微公司實現營收90.65億,同比增長44.73%......

從一些公司的財報中,還可以窺見國產替代深化。

如中芯國際2024年中國區營收佔比從80.1%升至84.6%,成為主要增長驅動力;中微公司的刻蝕設備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長54.72%,腔體銷售量增長49.83%,體現了國內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的加速。

進入2025年,科創板半導體公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其中,中芯國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3.48億,同比增長23.14%,淨利潤33.68億元,同比增長105.10%;海光信息實現營收54.64億元,同比增長45.21%,淨利潤 16.42億元,同比增長33.94%;寒武紀營收11.11億,同比增長4230.22% ,一季度歸母淨利潤3.55億元,扣非淨利潤2.76億元,實現單季扭虧;瀾起科技實現營收26.33億元,同比增長58.17% ,淨利潤11.12億元,同比增長87.54% ;中微公司實現營收49.61億,同比增長43.88%,淨利潤6.86億元,同比增長32.90%......

估值端,出現溢價,和盈利端促成"戴維斯雙擊"

盈利的高速增長,為市場重新評估這些科技企業的價值提供了堅實依據。與此同時,A股牛味漸濃,成交額的節節攀升,也使得市場風險偏好上升,使得半導體這類科技成長板塊容易出現估值溢價。

更重要的是,在美聯儲再度啟動降息的大環境下,全球央行都有機會跟進,流動性寬松周期已經到來,這直接為半導體等科技成長板塊送來「活水」,強化了估值溢價邏輯。

以半導體為重要權重成分股的科創板50指數,或正處於重要的機遇窗口期。

首先,科創板50由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股票組成,「硬科技」龍頭特徵顯著;

其次,科創板50指數高度聚焦芯片及其相關產業鏈,半導體權重佔比高達66%,成份股包括寒武紀、中芯國際、海光信息、瀾起科技、中微公司等龍頭公司。

在中長期維度,上游半導體等產業鏈「需求-盈利-估值」的正向循環,為科創板50指數提供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從去年924」至今,科創板50的漲幅,處於各大寬基前列。

科創板50ETF(588080)跟蹤的指數,正是科創板50指數;

科創板50ETF(588080)也是資金交投很活躍的科創板50指數基金之一,上周五資金淨流入金額達5518萬元,居於同指數第一;今年以來規模增長超115億元,增量遠超同標的ETF,最新規模超704億元。


04

結語


以半導體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創新投資敍事,始於三個層面的完美契合。

首先,是與國家戰略的時代共鳴。

當前中國正致力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半導體產業作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從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到各項税收優惠、研發補貼政策,資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硬科技"領域傾斜。

科創板50指數,作為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佳的50"尖子生"集合,自然成爲了匯聚這些政策紅利的核心載體。

其次,是與黃金賽道的深度綁定。

科創板50指數並非泛泛的科技指數,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極高的產業純度,半導體產業鏈權重佔比高達66%,對應的科創板50ETF(588080),則提供了一鍵佈局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工具。

最后,是與高效投資工具的完美結合。

以科創板50ETF(588080)為代表的ETF產品,提供了規模巨大、流動性佳、成本低廉(綜合費率0.2%)的投資通道,讓投資者能夠便捷、高效地分享中國科技龍頭的發展成果。

當然,投資也需留意風險。半導體行業固有的周期性、技術路線的快速迭代、以及全球宏觀環境的變化,都可能使過程充滿波折。

然而,正如過去一年其穿越波動、屢創新高的表現所示,堅實的產業邏輯,不但足以消化短期的擾動,也是其長期價值所在。(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