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15:35
債市「科技板」落地至今已四月有余,科創債發行主體和規模持續擴容。金融機構中,在前期國有大行、股份行的先入參與后,地方性銀行正積極入場。
9月19日,青島銀行發行了「25青島銀行科創債」,發行規模10億元,此外,重慶三峽銀行也將於9月22日至24日發行該行「25三峽銀行科創債01」,計劃發行規模20億元。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過去一周有余時間,已有9家地方性銀行成功發行、上市了科創債。另外,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國內銀行共發行了50只科創債,發行規模近2600億元,其中包含地方性銀行30余家。
中小銀行積極入場發行科創債
9月以來,已有齊魯銀行、贛州銀行、武漢農商行、蘇州銀行、廈門銀行、東莞農商行、福州農商行和萊商銀行成功發行了其今年首批科創債,發行規模94億元。
發行規模較大的是齊魯銀行和蘇州銀行,兩家銀行均在9月發行了20億元規模的科創債。其中,蘇州銀行近日成功發行了20億元規模的「25蘇州銀行科創01」,併成功於9月15日上市,票面利率1.89%,期限為5年期,募集資金用於科創領域,包括發放科技貸款、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發行的債券等,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
發行科創債規模最小的是福州農商行,該行於9月12日發行了3億元規模的科創債,併成功於9月17日上市。
票面發行利率最高的是萊商銀行的「25萊商銀行科創債」,為2.03%,其余幾家銀行科創債票面利率均在2%以下,其中最少的是齊魯銀行發行的「25齊魯銀行科創債」,票面利率為1.84%。
自債市「科技板」5月9日上線以來,作為科創債新納入的發行主體,金融機構積極參與,而銀行是發行規模的主力軍,參與主體涵蓋了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45家銀行共發行了50只科創債,發行規模達到了2580億元,若前述青島銀行和重慶三峽銀行發行科創債成功落地,9月底前銀行發行科創債的規模將突破2600億元。
截至9月18日,已成功落地科創債的發行主體包括2家政策性銀行、6家國有大行、6家股份行以及31家中小銀行參與發行了科創債。
其中,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行以及部分城商行集中在5月份發行了3年期的科創債。從發行規模看,上述發行主體單隻科創債的發行規模在幾十億元至百億元。
相比而言,6月份以來,銀行發行科創債的主體主要是地方性中小銀行,且發行期限多為5年期,票面利率大致在1.71%至1.95%區間。從發行規模看,多數城商行和農商行發行科創債的規模在10億元至30億元區間,少數地方性銀行發行規模在3億元至5億元。
銀行發行科創債期限或將延長
當前銀行發行科創債的期限多為中短期,即3年期或5年期。而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高投入和長周期的特點,與短周期的融資產品存在錯位,並面臨耐心資本支撐不足的問題。
上述銀行科創債發行期限最長的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於8月4日發行的7年期「25農發清發科創01」,票面利率為1.65%。
從導向看,金融機構是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的主力之一,發行長期限債券受到政策的鼓勵。
5月7日,央行和證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就提到:「允許發行人靈活設置條款,鼓勵發行長期限債券,以匹配科創領域資金使用特點。」
業內觀點認為,未來或有更多機構嘗試長期限科創債的發行。遠東資信研報顯示,隨着科創債相關配套政策的不斷落實,預計金融機構發行科創債規模或將進一步提升。后續,隨着中長期限的債券佔比提升,對科技領域的資金支持能夠更好地匹配其「長周期」特徵。
更重要的是,在低利率環境下,長期限科創債的發行將有利於科技型企業融入長期低成本資金。
記者梳理,從前述銀行科創債的一級市場發行利率看,國有大行、股份行的發行利率在1.65%至1.78%區間,低於其他類型金融債券發行利率。其中,政策性銀行發行利率最低,至1.17%~1.47%區間。此外,地方性中小銀行,且發行期限多為5年期,票面利率大致在1.71%至1.95%區間。
科創債承銷「首單」頻現
在科創債發行大潮中,商業銀行除了以發行主體身份參與,還可同步承銷其他科技企業發行的科創債,或直接投資科創債,多維度助力科技型企業融資。
在承銷科創債領域,各類「首單」「首批」頻現。
如5月份,浦發銀行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助力上海國盛集團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創新債券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這是首單落地的超長期限科創債,該期債券發行規模35億元,期限15年,票面利率2.13%。
6月12日,南京銀行發行了江蘇省首單金融機構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50億元,發行期限5年,實現了江蘇地區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全覆蓋。
8月29日,九江銀行主承銷了聯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江西省首單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債券,發行金額3000萬元,發行期限182天,票面利率2.8%。
9月15日,貴陽銀行獨立主承銷的保利久聯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創新債券(浮息債券)成功發行,該期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1.5億元,為貴州省首單銀行間市場科技創新債券,也是全國首單科創浮息債券。
一些國有大行的半年報也披露了承銷科創債的相關「戰績」。
工商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銀行不僅科技貸款余額突破6萬億元人民幣,科技創新債券承銷規模近500億元人民幣,市場份額位居同業首位。
農業銀行表示,該行上半年落地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實現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全覆蓋,有力支持鄉村振興領域和民營類科技企業。
今年5月最先落地的首批科技創新債券中,建設銀行就成功承銷其中八期債券。建設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於上半年承銷了銀行間市場首批科技創新債券,落地銀行間市場首單科技創新資產支持證券,上半年承銷科技創新債券72期,承銷規模237.02億元,科創債券認購量同比增長近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