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2 14:18
總部位於上海的華檢醫療,在數字資產領域再下一城。
9月19日,執行董事林賢雅簽發公告,宣佈其傾力打造的ETHK大廈已在南京落成,大廈總建築面積約70000平方米,計劃於22日舉行落成儀式。
「全球首個專注於現實世界資產(RWA)數字化技術研發與生態賦能的核心基地。」
林氏如此定義這座大樓,稱其彰顯華檢在RWA領域大規模實體化研發與落地的非凡決心。
7月以來,這家主營體外診斷(IVD)的龍頭,接連重磅出手,稱要打造全球首個創新葯數字交易平臺,且出資31億港元控股國富量子。
頻繁的動作,引來資本高度關注。
7月中旬,華檢的市值尚在30億港元左右,其后一路飆漲,至9月19日收盤,其市值達到170億港元,大漲約140億港元。
公開信息顯示,華檢創始人為何鞠誠、梁景新、林賢雅,三人行事低調,各自以三家實體形成創始集團,控制着華檢醫療28.53%股份。
在這波運作中,三人的股權價值,飆漲約40億港元。
連番操作
華檢醫療三位創始人中,何鞠誠、梁景新已退任,只余林賢雅主持大局,擔任總經理兼執行董事,操盤業務發展。
過去兩個多月,他着手大力佈局數字資產。
7月,華檢聯合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大共贏,設立全球首隻「創新葯知識產權代幣化基金」。
其后,他啟動「全球增強版以太坊(ETH)金庫」戰略,聯合香港持牌交易所HashKey,完成首批1.49億港元ETH的合規購入。
9月初,林賢雅又完成一筆鉅額收購。
華檢合計斥資31億港元,獲得國富量子20.31%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金額大體等同於其淨資產,可謂押上身家。
國富量子是一家持牌科技金融平臺,擁有QFI、CIBM、QDIE等業務資格,還投資深圳量旋科技等,藉此收購,林賢雅意在通傳統金融與鏈上金融。
ETHK大廈落成,又是其一展抱負的新起點。
大廈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樂山路190號,主樓面積約35000平方米,羣樓15000平方米。
華檢預計,此地未來將匯聚超5000名技術專家、研發工程師與生態合夥人,形成全球RWA技術實力最強的實體研發團隊之一。
中國創新葯出海正迅猛,林志在結合區塊鏈技術,建立全球首個創新葯數字交易平臺。
他計劃,將高價值醫療資產,如ADC藥物、基因療法專利等轉為數字資產,解決傳統醫療業流動性不足、融資周期長等痛點。
據悉,創新葯企的一般融資,主要來自PE/VC的支持,以及大藥企的投資或BD交易。
青衫資本管理合夥人朱澄表示,創新葯代幣化的挑戰在於,資產本身非常專業,不如商業地產、碳排放權等資產,容易測算現金流。
「在臨牀前階段,由於試驗數據、BD交易等事件,創新葯資產會出現暴漲暴跌,若項目失敗,代幣可能無法變現。」
朱澄告訴《21CBR》記者,即使創新葯到商業化階段,其現金流依然需要高度專業的研判,對普通投資者未必友好。
改頭換面
林賢雅的密集操作,已讓華檢醫療改頭換面。
9月14日,林簽發公告,宣佈將華檢中文名,變更為「華檢數字產業集團」,英文名改為「ETHK Labs Inc.」。
19日開始,華檢已正式採用全新企業標誌。
《21CBR》記者查詢官網發現,華檢已自稱為全球領先的、以醫療創新葯高科技資產(NewCo)為基礎的Web3 交易平臺。
同時,林賢雅宣佈成立兩家合資公司。
其一為ETHK INC,將專注於運營與發展「ETHK」核心品牌,打造一個安全、高效、合規、開放的去中心化金融平臺。
其二為ETHK HOLDINGS LIMITED,定位為「生態級數字產業投資與併購中樞」,在全球整合產業主體、長期資金及持牌金融機構。
9月16日晚,華檢即宣佈與仁和藥業合作,在美國共建全球首家專注非處方藥(OTC)的RWA交易所。
仁和擁有「婦炎潔」「優卡丹」「閃亮」等知名品牌,OTC資源豐富,且積累大量專利權、商標權等技術資產。
雙方計劃將這些知識產權轉化為數字資產,面向全球專業及機構投資者,進行融資與流通。
林賢雅將此合作,視為其鏈上金融生態及「全球RWA交易所中所」模式的標杆案例,可謂各取所需。
仁和藥業現業績承壓,以此盤活龐大的無形資產,優化資產負債表,創新融資模式;華檢牽手行業龍頭,推進輕資產化的探索,收取技術服務費、上鍊費及持續的合規服務費。
如果該模式可行,且具備可複製性,華檢勢必將推動規模化擴張。
渴望破局
連番的鏈上佈局,林賢雅也志在破局。
他和何鞠誠、梁景新在2016年創立華檢,主要分銷體外診斷(IVD)產品,如診斷設備(儀器)和試劑。
華檢一度是上海IVD市場第三大分銷商,2019年在業內首家登陸港股,分銷業務收入佔比超9成。
只是,華檢本質為中間商,處於產業鏈中下游,利潤率不高,年營收30億元左右,淨利常年在1億-2.75億內震盪。
林賢雅團隊年年掙錢,若侷限在IVD本行,又難有大的突破。
2024年,其營收31.62億元,微增2.4%,淨利2.6億元;今年1-6月,營收12.7億元,又下滑6.2%,只掙約3900萬元。
切換到火熱的RWA賽道,林賢雅團隊渴望拿到新船票,如此大力度投入,也有幕后股東的支持。
「與華檢醫療在合適的業務環節探討合作機會。」
8月下旬,新華醫療公開稱,其持有華檢的27.29%股權。新華醫療自身,是一家醫療器械、製藥器械的頭部公司,年營收高達100億左右。
在林賢雅謀劃的生態里,或許很快可看到在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的進展。
當然,新賽道並非坦途。
「作為一種融資渠道,取決於交易所的流動性和對單個創新葯資產的估值。」
朱澄提醒説,在數字金融世界,若沒有流動性一樣沒有好估值,藥企也沒有意願來融資。
圖片來源:華檢醫療,除標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