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攜程的「技術霸權」該收場了:別讓商家用户為高毛利買單

2025-09-22 12:28

(來源:明見局)

央視網也曾尖鋭批評此類行為,點明平臺「挾流量以令商家」,靠壓榨商户利潤維持低價形象,實則是「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9月17日,鄭州市市場監管局的約談室里,攜程運營主體代表再次面對監管部門的嚴肅質詢。

而這已是這家在線旅遊巨頭月內第二次被點名整改,此前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剛就「大數據殺熟」「價格欺詐」等問題進行過集中約談。

攜程因強制調價被約談

此次鄭州約談的核心指向明確:攜程涉嫌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及技術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的交易與價格實施不合理限制,違反《電子商務法》與《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相關條款。

監管部門已提前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限期完成合同修訂、調價工具優化,並建立長效合規機制,徹底整改「強制開通、無法退出」等侵害商家自主權的行為。

引發此次監管介入的,是攜程備受爭議的「調價助手」功能。鄭州十余位酒店經營者此前聯名舉報,該功能在未獲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將酒店定價下調10-20元,部分酒店一天內被自動調價5次,即便手動關閉仍會強制重啟。

商家多次申請關閉遭駁回,客服甚至直言「審覈也可能再開」。儘管攜程聲稱該功能是「幫助酒店提升競爭力」,但這種無視商家意願的強制操作實則剝奪了其核心的定價自主權。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技術管控並非個例。在高毛利率的驅動下,攜程的類似操作或已形成體系化傾向,攜程發佈的財報顯示,其2024年毛利率高達81%,遠超同程旅行等競爭對手。

河南省消協維權專家指出,憑藉56%的市場份額,攜程已具備明顯市場支配地位,其強制調價行為涉嫌違反《反壟斷法》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央視網也曾尖鋭批評此類行為,點明平臺「挾流量以令商家」,靠壓榨商户利潤維持低價形象,實則是「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從用户投訴到高管離場

商家的困境之外,消費者的不滿同樣在累積。

據公開報道顯示,攜程長期存在的默認勾選機票附加服務、高額退改簽費率等問題,早已成為投訴焦點。

消費保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攜程跟團遊投訴量達1892件,位居OTA行業第一,而投訴解決率僅41.5%。退款糾紛、虛假宣傳、強制消費等問題頻發,讓不少用户對其「以用户為中心」的宣傳產生質疑。

一面是商家的定價權被侵蝕,一面是用户的消費體驗打折扣,攜程的高盈利似乎正建立在雙重信任透支之上。

同時,公司高管與大股東的密集套現行為更引發了市場對其發展前景的疑慮。

9月初,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減持100萬股ADS,套現約5.27億元;首席運營官熊星減持40萬股,套現約2億元;聯合創始人範敏亦減持套現超3000萬元。

此前,前大股東百度已累計套現超7億美元,國際巨頭Prosus更是完全清倉離場。

矛盾的是,就在高管減持的同時,攜程宣佈啟動不超過5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這種「左手回購穩股價、右手減持套現金」的操作該如何解釋呢?

攜程在「羣雄逐鹿」中尋出路

業績層面,2025年第二季度,攜程營收同比增長16%,較一季度近30%的增速有所回落。

儘管上半年總營收增長21%,但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淨利潤飆升部分依賴去年低基數及匯兌收益等偶發因素,剔除一次性收益后二季度經調整淨利潤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盈利動能有所波動。雖然國際及入境遊業務表現亮眼,但國內核心業務增速放緩。

此外,曾經的「雙寡頭」格局已被打破,在線旅遊市場進入「羣雄逐鹿」時代。

同程旅行深耕下沉市場,87%用户來自非一線城市,憑藉「中端+大眾」策略實現淨利28.6%的高增長;美團依託本地生活生態,「住宿+玩樂」需求激增99%,高星酒店在年輕會員中滲透率近乎飽和;阿里飛豬打通淘寶流量入口,京東以「三年免佣金」殺入酒店業,抖音則靠內容種草與億元補貼搶佔市場。多重夾擊下,攜程的流量優勢正被分流,高端客羣吸引力也面臨挑戰。

對於攜程而言,破局的關鍵或許在於徹底摒棄「流量霸權」思維,迴歸服務本質。短期來看,唯有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徹底整改強制調價、限制交易等問題,恢復商家定價自主權,才能平息行業不滿;長期而言,需平衡平臺、商家與用户的三方利益,在合規框架內構建開放透明的生態。

在監管趨嚴、競爭升級的今天,唯有堅守合規底線、尊重市場主體、聚焦用户體驗,才能真正實現長久發展。

(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辨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