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老黃9億美元再投AI Infra,這次直接打包帶走CEO和核心技術

2025-09-21 14:34

不圓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剛入股了「老對手」英特爾,老黃又豪擲9億美刀,拿下一家AI Infra公司……的CEO和技術授權。

最新消息,AI Infra初創公司Enfabrica的核心團隊和技術授權,已經被英偉達打包帶走。

沒錯,又是一個不收購公司本身、但掏空公司根本的「僱傭式收購」。

Enfabrica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解決I/O、內存及網絡瓶頸,去年年底估值6億美元。

交易達成,這也是英偉達今年第4次對AI初創出手。

如此大手筆,當即引發熱議。有網友認為,英偉達這是在打長遠算盤,認真地想要保持自己在AI硬件領域的霸主地位。

一起來看具體情況。

9億美元帶走技術核心

這筆摺合人民幣約64億元的交易,被曝已於上周完成。

Enfabrica的CEO羅尚·桑卡爾(Rochan Sankar)現已入職英偉達,核心團隊和公司技術也一併打包帶給新東家。

成立於2019年的Enfabrica是一家專注於解決I/O、內存及網絡瓶頸的硅谷AI基礎設施初創公司,其技術旨在使大規模GPU集羣能作為單體計算機運行——該公司宣稱其技術可實現超過10萬個GPU的互聯,可將數據中心GPU集羣計算成本降低50%,內存擴展高達50倍。

此前,英偉達就已於2023年參與Enfabrica的B輪融資。

Enfabrica迄今已融資2.6億美元(約18.5億人民幣),去年末估值達到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億元)。

技術方面,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推出的EMFASYS「彈性AI內存架構系統」,相較基於閃存的推理方案可降低50%的單token成本,比SSD層級延迟降低兩個數量級。

今年7月,該公司還推出了新的芯片加軟件系統,通過將部分內存流量從昂貴的高帶寬內存(HBM)轉移至低成本DDR5,降低AI數據中心內存成本。

被英偉達聘走的CEO羅尚曾在博通工作八年,擔任數據中心以太網交換芯片業務高級總監,主導多代Tomahawk/Trident系列芯片的架構定義與市場化工作,並推動構建了25G以太網、白盒網絡解耦等行業級生態系統。

其職業生涯涵蓋半導體行業多家創業企業及上市公司,歷任產品管理、芯片架構與應用工程等核心職位。

羅尚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電氣工程系,獲沃頓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持有六項技術專利。

網友指出了其中的華點:英偉達不僅是在招攬人才,更是在鎖定AI數據中心的網絡骨干。

硅谷在玩一種降本增效式收購

近10億美元的高價讓人想到了硅谷的天價挖人事件,一幫大廠各顯神通,場面堪稱抓馬。

除了互相撬角頂尖人才,像英偉達這樣只帶走核心團隊和技術授權的方式也不算少見——甚至可以説,這都是硅谷科技巨頭的「老套路」了。

和直接收購一整家公司相比,只帶走核心部分的收購堪稱「降本增效」。像Meta、谷歌、微軟和亞馬遜都曾通過類似收購協議投入資金:

最大規模的交易發生在今年6月,Meta以143億美元(約1017.7億人民幣)獲取AI初創公司Scale AI創始人亞歷山大·王等49%股權。

一個月后,谷歌宣佈以24億美元招攬人工智能編碼初創公司Windsurf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瓦倫·莫漢及研發團隊,交易包含技術授權費用。

這種方式既能引入頂尖工程師和核心技術,又可以避免整個收購帶來的其它麻煩。

(比如監管審查,又比如給員工發工資)

除此之外,在去年3月,微軟支付約6.5億美元得到了Inflection的技術授權,而Inflection創始人攜大部分員工直接加入微軟,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去年6月,亞馬遜與Adept AI達成協議,僱傭這家初創公司的大部分員工,並支付約3.3億美元以授權其技術。

去年8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與Character.AI達成協議,以20億美元的許可費獲得該公司的技術和人才資源。

很多明星獨角獸企業就這樣一下子被「掏空」,只留下一個殼子。

在此之前,老黃的策略一直是兼併小而美的AI初創公司,整個打包帶進英偉達。

至於現在,該省省該花花,怎麼不算是在玩一種新的降本增效呢?

參考鏈接:

[1]https://www.cnbc.com/2025/09/18/nvidia-spent-over-900-million-on-enfabrica-ceo-ai-startup-technology.html

[2]https://x.com/TheValueist/status/1968835733936029776

[3]https://x.com/benitoz/status/1968816848616452305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