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1 15:57
轉自:北京青年報客户端
在北京城市圖書館,有一個元宇宙體驗館,在這里魯迅先生穿越時空化身「AI魯迅」,為讀者推薦館藏圖書、介紹北京美食及文旅景點,用魯迅特有的「批判性」語調與讀者對話。讀者還可以在元宇宙館里設定自己的數字形象,與「圖圖」和「2122」等數字人交流互動,盡情探索知識的無垠邊界。
自2023年底開館至今,讀者們與這三個數字人進行過170余萬次語音對話。元宇宙體驗館還榮獲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獎。在2025北京文化論壇舉辦前夕,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了北京城市圖書館元宇宙體驗館,為您解鎖數字科技如何賦能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打造有顏有趣有料的沉浸式閲讀空間。
AI魯迅為讀者提供導覽服務
9月18日上午,讀者孫先生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元宇宙體驗館里,對着麥克風,與「AI魯迅」對話。「魯迅先生,請向讀者推薦幾部您的經典作品。」「我有一本《朝花夕拾》,這里面是我對過往生活的回憶,有温情,有童趣,也有對舊俗與故人的懷念。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瞭解我所經歷的時光」;「聽説您是甜食控,您在北京生活的時候,購買過哪些甜食啊?」「糖火燒啊,紅糖的甜香與芝麻醬的融合恰到好處,咬上一口,甜絲絲,軟綿綿的,令人回味無窮;沙琪瑪也不錯,蓬松綿軟,裹着糖漿,綿潤可口,閒來無事時,嚼上幾口,倒也能添幾份氣氛。」
「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也有很生活化的一面。‘AI魯迅’的回答好有意趣啊,盡顯魯迅先生半文半白的語調風格。」體驗之后,孫先生對北青報記者説。
這樣一款「AI魯迅」形象是如何研發出來的?「某集體ART+TECH」創意總監費俊作為研發設計方,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魯迅與首都圖書館有着很深厚的歷史淵源,他曾參與創辦過首圖的前身。「如今我們希望能夠通過AI數字人這樣一種技術,去復刻一個AI魯迅,讓他成為北京城市圖書館里的特殊館員,為讀者提供導覽服務。」
數字魯迅的核心是語料的收集、編輯與加工
在創作過程中,費俊帶領他的團隊花了半年時間,整理魯迅的生平及文獻資料。「互聯網上能搜索到的魯迅著作,以及別人寫魯迅的文章基本上都搜到了,但是我們並沒有把所有信息都放進去,而是像拍攝魯迅紀錄片一樣,有選擇性的去還原一個真實的立體的魯迅。」
費俊坦言,「在大眾眼里,人工智能好像無所不能,但事實上想做一個好的數字人,其實最核心的是語料的收集、編輯與加工。說白了就是數字人知識庫本身的質量決定了它對話的質量。」他還表示,「AI魯迅」在研發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數據集的建設,能夠真正去塑造出一個鮮活的有魯迅先生特點的數字人,就得了解魯迅説話的語調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環境。「為此,我們在魯迅語調的設計上下苦功夫,將魯迅的人物特性與那個時代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語言風格結合起來,塑造魯迅的語調。」
費俊還在現場與「AI魯迅」對話,讓他幫忙推薦一些書籍。只聽「AI魯迅」説,「若要我薦書,《吶喊》可去尋來一讀,此集子收了我好些短篇小説……若你想多瞭解些歷史的厚重,《史記》也是不可錯過的。太史公已如椽巨筆,寫盡了千古興亡,人物百態,讀之能讓你於歷史的長河中照見當下的影子,明白這世間的輪迴與變遷。」
元宇宙體驗館對未來閲讀的探索
除了「AI魯迅」,費俊還與團隊研發了元宇宙體驗館里的「圖圖」和「2122」數字人。它們模仿「孩子」和「未來」的特點與風格,通過大模型與讀者交流閲讀和生活中的各類話題,已成為讀者最喜愛的「館員」。費俊表示,當時創建元宇宙的想法來自於一個非常前瞻性的規劃,即我們今天的閲讀可以有一種未來的形態,尤其是隨着人工智能科技的融入,讓未來的閲讀有更多新的可能性。元宇宙體驗館正是提供了這樣一種未來閲讀的場景。
每一個讀者拿着讀者卡來到元宇宙體驗館,首先完成自己變身數字人的建造,通過虛擬的數字身份進入到元宇宙里,既可以與其他讀者交流,也可以虛擬圖書館員身份與服務者交流,在行走過程中,還可以查閲無比豐富的電子圖書。這里還承載着知識社交平臺,每天都在舉辦着各種各樣的讀書會、展覽等等,每個數字人都可以參與這些公共交流活動,還可以創建個人書房,分享閲讀筆記及推薦書單。費俊邊向記者介紹,邊拿手機演示。只見他在登錄站上掃碼成功后,電子屏幕上隨即顯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形象,他可以遙控數字人跳舞、讀書、逛展等各種動作。
「可以説,從公共元宇宙到個人元宇宙,架構了一個既開放的基於知識分享的社交平臺,又為每個人形成了個性化的閲讀分享機制。另外還採用各種各樣的表情控制,利用了遊戲化的方法,打造了沉浸式元宇宙空間,架構了一個永不下班的圖書館。」費俊説道,元宇宙體驗館就是對於未來閲讀方式的一種探索。
數字科技如何賦能公共圖書館
對於科技如何賦能公共城市圖書館,費俊認為,面對圖書館這樣一個公共文化設施,既要體現在紙質圖書數字化的共建共享;還要實現圖書智能化的借閱管理服務,使得借還書流程變得非常便捷。此外,還要關注讀者用户的實際體驗感,尤其是通過人工智能元宇宙,讓閲讀變得更加情境化、沉浸式,適應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閲讀體驗的追求。
除了現有的元宇宙體驗館,費俊與他的團隊參與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少兒館的智慧項目建設便是另一個很好的例證,聲光電多媒體數字科技技術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和應用。戴着手環的小讀者依次打卡多媒體閲讀、知識充能站、魔法書屋、創意空間、少兒影院、少兒劇場等公共閲覽和活動區域,每體驗一組互動內容,學到一些知識,都會得到激勵。最終在「夢想森林」電子屏幕前,通過智慧手環里的打卡記錄數據,培養出屬於自己的一朵「閲讀之花」。
談及與北京城市圖書館在未來的人工智能閲讀合作計劃,費俊表示,將從當下元宇宙體驗館1.0版本基礎上轉型升級,儘快完成一個圖書館元宇宙的構建路線圖。「它的難度並不是在於如何做出一個虛擬場景,而是要把一個線上的元宇宙和圖書館原有的資產全部打通。」費俊稱,目前正在開發一個線上版的元宇宙圖書館,屆時用户可以下載到手機或電腦上,24小時不間斷地來訪問這一虛擬圖書館,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呂安琪
責任編輯:周朝(E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