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零佣金顛覆華爾街?Robinhood的真相:份額變遷與未來野心,0 佣金策略:為什麼會有、怎麼賺錢

2025-09-21 00:03

(來源:券研社)

在過去十年里,Robinhood 從一個顛覆者成長為美股零售交易生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其「零佣金」(zero-commission)策略不僅改變了券商定價,也深刻影響了散户參與市場的模式。

ENTER TITLE

本文以財經深度報道的視角,基於 Robinhood 向投資者公佈的財報、公司月度/年度運營數據、以及公開研究報告,梳理其 0 佣金策略的起源與運作機制,回顧近兩年(以 2023–2024/2025 為主)其在美國零售經紀市場的份額變化,並評估未來商業規模與不確定性。文中儘量以可覈驗的公司材料與權威媒體/研究為依據,並在關鍵事實處列出來源,便於讀者進一步查證。

一、Robinhood:從「入門級」APP到平臺化金融公司演進

Robinhood 成立於 2013 年,早期定位是為年輕散户提供「易用、低門檻」的股票交易體驗。其品牌語義與 UX 設計強調「民主化金融」,並以「無最低賬户、無佣金」吸引大量初次入市者。公司在 2021 年 IPO 之后繼續擴展產品線:從股票、期權,到加密貨幣,再到保證金產品(Gold)、現金管理、以及近年來推出的更廣泛金融服務(如基金、顧問連接、甚至努力進入私人市場的產品)。公司在對外披露的投資者材料中,把「廣泛的用户池 + 產品擴展」視為長期增長路徑的核心。

二、0 佣金策略:為什麼會有、怎麼賺錢

  1. 策略來由:0 佣金在 Robinhood 的故事里既是產品策略,也是市場入場券。消除交易佣金將交易門檻降到最低,觸達大量「對費用敏感、以手機為主」的年輕客户羣體。該策略在 2019–2020 年疫情期間迎來用户爆發式增長。

  2. 賺錢的關鍵通道:儘管對零售用户不收費,Robinhood 並非無利可圖;其主要收入來源包括:

  • 支付訂單流(Payment for Order Flow, PFOF):將用户訂單路由給做市商以換取回報(這是其交易端收入的重要部分,也是監管與爭議熱點)。

  • 保證金利息與借貸(包括向用户提供保證金和現金管理服務的利差)。

  • Crypto 交易相關收入(不同於股票的 PFOF 模式,crypto 收入結構偏向交易差價和自營流量)。

  • 訂閲與增值服務(如 Robinhood Gold)及新推出的產品(如投顧連接、基金類產品、以及近期提到的 Robinhood Ventures 等嘗試)。

三、近二年市場份額的演化(以用户、交易量與營收端觀察)

要衡量 Robinhood 的市場地位,常用三類指標:資助賬户(funded accounts)、活躍用户/DAU、以及名義交易量(notional volume)。基於公司披露與第三方統計,可得如下脈絡性判斷:

  1. 賬户規模與活躍度

  • 截至 2024 年,Robinhood 報告的資助賬户大約在 25M 左右(公司月度/年度披露數據與行業統計存在小幅差異,第三方統計也給出類似口徑的數字)。這表明其用户池仍處於大規模水平,但「資助賬户 ≠ 活躍賬户」,活躍率通常低於總賬户數的一半左右。

  1. 交易量與收入波動

  • 近兩年(以 2023–2024 為參考),Robinhood 的淨收入與交易量呈現明顯季節性與市場行情相關性:牛市時交易量與交易相關收入上行,熊市或波動收窄則下行。公司 2024 年與 2025 年的季報/年報顯示,隨着加密交易回暖、以及產品多元化(比如更多現金/存款與保證金業務)的推動,交易相關與非交易相關收入均出現結構性改善。

  1. 在零售市場的相對份額變化

  • 從「佔比」角度看,零售交易在美股總體市場活動中的份額在疫情后一度被零售平臺(包括 Robinhood、Webull、Fidelity 的零佣金新用户等)推升到一個較高水平(研究顯示零售在某些階段接近或超過 20% 的成交份額)。但在近兩年內,隨着大型機構對零售流量的適應、加密市場周期波動,以及 Robinhood 自身對產品與合規調整,Robinhood 在「新增用户增速」上不再像 2020–2021 年那樣高歌猛進,市場份額呈現出「穩定或小幅調整」的格局,而非快速下滑或暴增。權威媒體與研究機構的綜合分析也支持這種「由爆發向成熟轉變」的判斷。

(關鍵依據:公司 10-K 與月度運營披露,以及 Reuters、行業數據匯總。)

四、推動份額變化的內外部因素(解讀)

  1. 內部:產品組合與留存策略的影響

  • Robinhood 在過去兩年集中推進多條產品線(例如提升 Gold 訂閲、增加現金管理功能、擴展加密服務與推出新的投資產品),這有助於提升單用户終身價值(LTV),但同時需要更多合規與運營投入,這會在短期影響獲客成本和利潤率。公司在投資者材料中明確把「更多付費產品與更高粘性」作為增長路徑。

  • 外部:監管、競爭與市場情緒

    • PFOF 的監管關注、2021 年的交易中斷和社會輿論、以及其他大型券商的零佣金跟進,均改變了 Robinhood 的競爭環境。此外,加密市場波動對其收入波動性影響較大。媒體與監管報告對 Robinhood 的運營穩健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既是風險也是推動其商業模式升級的驅動力

    五、商業規模的未來展望:三條路徑與若干假設

    要預測 Robinhood 的未來商業規模,需把握三個關鍵變量:用户池增長率與活躍度、交易相關收入的結構性變化、以及非交易收入(訂閲、利差、產品擴展)的佔比。基於公司已披露的戰略與市場表現,可對其未來規模做三種情景判斷:

    1. 穩健增長情景(中性偏樂觀)

    • 假設:用户基數持續緩慢增長(通過國際化與產品豐富),活躍率逐步提升;PFOF 與交易相關收入在監管框架內穩定;非交易收入(保證金利息、訂閲、基金類產品、Robinhood Ventures 等)佔比上升。

    • 結果:公司總營收與利潤逐年增長,商業規模從「以交易驅動」向「平臺化、多元化收入」轉變。公司市值與估值倍數迴歸更傳統科技/金融混合公司水準。

  • 壓力情景(謹慎)

    • 假設:監管對 PFOF 的限制進一步收緊;市場波動導致交易量回落;競爭加劇使獲客成本上升。

    • 結果:交易端收入收縮,短期利潤承壓;若未能快速放大非交易收入,商業規模增長顯著受限。此情形下公司需要通過併購、產品創新或國際擴展來尋求新的增長通路。

  • 加速擴張情景(高成長)

    • 假設:公司在國際市場或新金融產品(例如對零售開放的私募投資通道、數字資產衍生品等)獲得突破性進展;同時能在合規成本可控的情況下提升付費產品混合。

    • 結果:用户價值顯著提升,非交易收入成為主引擎,商業規模呈指數級上升。但伴隨較高的執行風險與監管風險。巴倫周刊+1

    六、對中國讀者的幾點觀察與借鑑意義

    1. 0 佣金不是「免費午餐」——它改變了行業邊界,但並不意味着所有客户羣體都能長期為此買單。收入結構的多元化與合規透明,是能否長期盈利的關鍵。

    2. 用户教育與風險管理同等重要——Robinhood 的成長也伴隨着關於用户交易行為、平臺責任的討論。任何平臺在快速擴張用户規模時,都需同步加強風控、停服應急、用户教育與監管溝通。

    3. 中國券商/金融科技公司的啓發:產品下沉 + 價值服務化是長期路徑,但監管環境與本土市場結構(例如支付清算機制、證券市場參與者結構)將決定本地化策略的可行性。

    七、結論(總結)

    回到問題本身:Robinhood 的 0 佣金策略成功把大量新手與年輕人帶入金融市場,塑造了其早期的用户池與品牌認知;近兩年其市場份額呈現「由爆發轉向成熟與穩定」的趨勢,營收結構也在從純交易相關向更多元化方向演進。未來的商業規模將取決於三件事:監管走向(尤其是 PFOF 的規範)、公司能否將付費產品做大並提升單用户價值、以及能否在不犧牲合規與聲譽的前提下把業務國際化或拓展到新資產類別。基於 Robinhood 自身的 10-K、月度披露與公司投資者演示文稿,

    以及權威媒體的追蹤報道,最現實的預期是:Robinhood 將從「零佣金的快速增長階段」逐步進入「平臺化、產品多元化的中長期增長階段」,但過程中波動與監管不確定性仍是常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