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1 17: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封面新聞)
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陳遠揚
當北極冰層融化速度創下歷史紀錄,當歐洲多國因能源危機重啟新能源戰略,當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加碼鋰電產業鏈本土化——全球能源轉型已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而鋰電作為支撐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的核心載體,正成為各國爭奪的「戰略性資源」。
9月19日至20日,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在四川遂寧市舉行。會場內,行業熱點與前沿話題交織,海內外大咖分享真知;新品技術展示區里創新成果亮眼,供需對接會與基金專題會催生合作意向,園區參觀讓參會者直觀感受產業脈動。
「目前鋰電產業雖然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是我堅信在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指引下,未來一定是有‘鋰’走遍天下。」遂寧市委書記嚴衞東的致辭點出核心趨勢。
當前,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正持續領跑全球,新能源車產銷量連續10年穩居世界第一,動力電池裝機量獨佔全球七成,儲能電池更是贏得了超過九成的全球市場份額。而手握全球約11%鋰資源、全國7%基礎鋰鹽產能與18%磷酸鐵鋰產能的「鋰電之都」遂寧,正通過建圈強鏈、降本增效,不斷鞏固鋰電池產業優勢,發力鈉電池、固態電池產業新賽道,朝着四川打造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的核心引擎加速躍遷。
天齊鋰業生產基地
緣何是遂寧?
從「無礦之城」到產業鏈閉環的逆襲之路
如果説「無中生有」打造出中國死海,是遂寧在文旅上的妙筆,那麼遂寧與鋰電的羈絆,並非始於天賦的礦產饋贈,同樣源於一次「無中生有」的勇氣。
1995年,國營射洪鋰鹽廠成立,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三家鋰鹽企業之一,鋰電種子在川中大地悄然紮根。2003年,射洪鋰業改制,國有股權全面退出,完成「國有」到「民營」的蜕變。這場改制奠定了遂寧鋰電產業發展格局,此后企業更名天齊鋰業,一場影響世界鋰行業的「風暴」拉開帷幕。
2010年,天齊鋰業上市,遂寧敏鋭捕捉機遇,2013年在全省率先規劃鋰電產業園,勾勒產業鏈第一筆藍圖。不同於依賴本地礦產的城市,遂寧走出「內外聯動」的資源路:對內依託四川鋰礦搭建「礦企—材料廠」直供通道,對外與智利、澳大利亞等核心產區合作,通過股權投資、長期協議鎖定資源,築牢上游根基。
這份對資源端的把控力,成為遂寧吸引企業的「第一塊磁石」。政府順勢而為,打出「政策+平臺」組合拳,先后吸引盛新鋰能、富臨精工、湖南裕能、蜂巢能源等龍頭企業相繼落户,逐步構建起「鋰資源開發—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製造—動力電池生產—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閉環。
目前,遂寧鋰電已成功入列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和四川省首批特色優勢產業試點、四川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四川省首批先進製造業集羣,成為全省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主要承載地。數據顯示,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業規模約670億元,約佔全省鋰電產業的1/4。2025年以來,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業增加值保持了15%的高速增長態勢。
遂寧能接續舉辦國際鋰電大會,早已不是偶然。
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上,遂寧簽約多個項目,投資超150億
現場直擊
匯集全球目光,遂寧成行業交流「連接器」
會議期間,遂寧市副市長許文強分享的細節令人動容:接待的最后一位嘉賓抵達時已凌晨1點,這既顯各方對大會的重視,也印證遂寧的產業吸引力。
作為中國鋰電產業的年度盛會,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不僅聚焦鋰礦資源、液態鋰電池、固態電池、鈉電池等熱點賽道和話題,特邀國內及俄羅斯、印度、德國等地的海內外大咖精彩分享。同時,「銅芯智固」固態電池鍍鎳合金箔、超高安全性「軟甲固電」等多款創新產品與技術亮相。當地多個鋰電產業及相關項目成功簽約,協議總投資規模達到150多億,涵蓋材料、電芯、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會議嘉賓分享內容也乾貨滿滿,既直面問題,也堅定發展信心。
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召開,多名國外嘉賓參會。
「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國碳酸鋰產量38.9萬噸,同比增長29%。」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現場分享説,過去十年,鋰行業已經經歷了兩輪較大的價格波動周期,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運營帶來了負面影響。「總的來説,當前整個的鋰電產業鏈從上游、中游到下游,整個產業鏈的價格鏈正處於‘修復期’。」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葛紅林建議我國鋰電原料產業需錨定「安全、創新、綠色、協同」四大方向,以戰略定力破解發展難題,加快塑造產業新質生產力。
更值得關注的成果發佈環節,遂寧在鋰電產業的「全球話語權」初顯。知識產權出版社發佈的《全球鋰電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從專利類型看,遂寧市鋰電產業的專利申請中以發明專利為主,專利質量較好,近五年專利申請佔比為62.1%,高於中國整體和四川發明專利佔比。而伊維經濟研究院發佈的《全球鋰電產業鏈地圖白皮書(2025年)》表明,遂寧在材料、電芯等方面構造了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已成為西部地區鋰電產業發展代表。
射洪鋰電高新產業園
產業重構
固態電池與鈉電池的新賽道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開篇之年,更是中國能源轉型提質煥新的關鍵之年。從全球視角看,鋰電產業正處於「資源端博弈加劇、產業鏈加速重構」的關鍵期。
緊跟發展步伐,此次大會聚焦新型電池領域,特設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鈉電池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節奏等分論壇,邀請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深入探討新賽道的發展路徑,為產業轉型把脈定向。
關於固態電池的產業化,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院院士、安徽大學大數據學院執行院長金虎林提到,國家已給出清晰路線圖:2026年啟動硫化物固態電池裝車示範,2027年推進1000輛示範應用,2030年實現500Wh/kg的能量密度目標。而AI技術的融入,正進一步助推固態鋰電池產業化加速落地。
非洲科學院院士、德國薩克森科學院通訊院士、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東南大學新一代儲能中心執行主任吳宇平指出,固態電池作為安全的核心突破口,已成為全球研究的焦點,但固態電池的商業化仍障礙重重,「當前固態電池研發多依賴硫化物體系,然而硫化物存在成本高、量產困難等致命缺陷,難以支撐其成為未來的主流技術。要打破這一困局,必須尋求新的技術路徑。」
據伊維經濟研究院院長吳輝分享的數據,2024年半固態電池出貨量邁入GWh量級,應用領域從高端消費、無人車等特殊應用領域開始滲透,乘用車裝車試驗也已進行;全固態電池規劃的產業化節點從2030年提前至2027年,部分企業已着手全固態電池產線設計工作,標誌着全固態電池即將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儲能則是目前鈉電池主要應用方向。
中南大學化學電源與材料研究所所長、教授唐有根預計,未來三年鈉離子電池年均出貨量將超過50GWh,到2030年全球鈉離子電池出貨量有望突破1000GWh,產值可達3000億元,應用領域涵蓋儲能系統、低速電動車、電動自行車、工程裝備、啟停電源等多個方面。
同樣,鈉離子電池的發展同樣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在吳輝看來,鈉離子電池短期依靠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優勢能佔據部分細分市場,長期來看,唯一的機會在於降本。
把準脈搏、明晰趨勢,方能在產業新賽道中搶佔先機。
近年來,遂寧在完成關鍵鋰材料、金屬鋰負極、固態電解質、固態電池等關鍵環節佈局的同時,引進鈉轉干電池、鈉電負極材料項目,加速構建鈉電池產業鏈。今年以來,全市新簽約固態電池、鈉電池等前沿賽道投資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超400億元,「鋰鈉同行」的產業賽道突圍正加快實現。
位於遂寧的西南地區首家碳酸鋰期貨指定交割庫
「鋰」爭上游
「遂寧就是最好做生意的地方」
跳出國際鋰電產業大會看遂寧,遂寧市委書記嚴衞東總結為「我們小是小、身體好」。
這座位於四川盆地極核中心的城市,與成都、重慶等距128公里,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遂寧以四川第13位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經濟增速。以四川倒數第二的轄區面積,創造了全省第9位的工業增加值,培育出數量居全省第3的上市企業和第4的百強民營企業。
成績的背后,又與鋰電產業息息相關。
近年來,遂寧把鋰電新能源作為實業興市的首位產業,當作根基中的根基。以「圈鏈」思維構建了覆蓋前端資源、中端材料、后端應用、末端回收的全產業鏈,擁有期貨交割、產業基金、檢驗檢測等支撐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矩陣,擁有四川唯一的專業鋰電化工園區,西南唯一的碳酸鋰期貨交割處,西部唯一的國家鋰電材料暨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榮譽不止於此。
今年7月,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現場工作會議在遂寧召開,省發展改革委通報了2024年度四川省營商環境評價情況,遂寧成為連續5年入列「優秀」等級的城市。
投資60億元的安徽相源圓柱形鋰電池生產項目,從初次洽談到正式簽約再到開工建設,只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遂寧的配套能力和辦事效率大大超出企業預期。這一案例,正是當地堅持「無事不擾、有需必應」的服務理念,開展「效率革命行動」的生動縮影。
遂寧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重點聚焦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兩件大事」,堅持程序不減、時間減半,將涉企服務事項梳理到「最小顆粒」,做到定時化、定量化、公開化、規範化,推動企業辦事環節和時限大大壓減;上線「項目通」,實行「紅黃綠碼」三色預警,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預警,項目審批和建設進度大大提速。
「真正讓大家感受到‘遂寧就是最好做生意的地方’。」開幕式上,當嚴衞東講到這句話時,現場響起陣陣掌聲,便是對這句承諾最好的肯定。
從1995年播下鋰電種子,到如今成為匯聚全球目光的「鋰電之都」,遂寧走出了一條「有‘鋰’走遍天下」的逆襲之路。未來,這座城市將以敏鋭的產業洞察力、堅定的發展決心、優質的營商環境,必將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繼續「鋰」爭上游。(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