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應星控股(01440):從製造基石到文化引擎的破局之路

2025-09-22 08:56

9月3日,蔡榮星第三次站在天安門觀禮臺。閲兵機羣掠過上空的那一刻,他掏出手機拍了一張剪影——背景是鮮紅的地毯與湛藍的天。

「連續三屆被邀請,是國家給的信用背書。」三天后,他在香港銅鑼灣總部接受我們專訪,第一句話就把「國家」與「信用」釘在桌面上。

「閲兵是國力的展示;把PSGA和C羅帶來香港,是民間軟實力的展示。」蔡榮星説,「兩件事在我身上的交集,就是應星要做的事——把中國製造推向中國創造,再把中國創造變成世界消費。」

雙輪驅動:當C羅遇見PSGA

7月7日,CR7博物館在香港正式開館,成為粉絲的朝聖之地,門票銷量增長可觀,甚至吸引了C羅本人於8月親臨站臺,不僅成為香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進一步提升了該項目作為全球旅遊景點的地位。

「7月份數據在預期之內,8月份參觀人數也實現了雙位數的高速增長。」應星控股(01440)行政總裁梁秉德説,公司不僅安排了數十位教職員參觀CR7博物館,還計劃將其作為未來學生課外活動的重點推廣項目。

在梁秉德看來,C羅代表的是全球頂級個體IP的巨大流量價值,其線上粉絲量冠絕體壇,具備天然的消費轉化潛力,CR7博物館的開啟,亦是應星控股轉型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真正的戰略深意在於后續動作——與巴黎聖日耳曼 Academy(PSGA)的合作。如果説C羅是「個人IP」的代表,那麼擁有遍佈全球的青訓網絡和賽事組織能力的PSGA,代表着「組織化IP」的長期生命力。

蔡榮星透露公司做運動產品多年,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PSGA 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與PSGA的合作,不僅帶來品牌授權機會,更打開了青少年體育教育、聯名產品開發、賽事運營等多重商業路徑。

應星控股計劃通過三步走實現價值挖掘:第一步,協助推廣PSGA青訓課程,以香港學校、廣州南的國際學校為試點,將PSGA青訓課程引入更多校園,打造「體育+教育」場景;第二步,聯合香港體育局及國家體育局等政府資源,獲取賽事運營牌照,開發青少年球衣、訓練裝備等衍生品;第三步,藉助大灣區政策紅利,將PSGA等知名品牌延伸至內地高端國際學校,形成「培訓-賽事-衍生品」的閉環生態。

這一佈局背后,是對香港政策風向的敏鋭捕捉。隨着港府推動文體振興、新建體育館陸續啟用,應星順勢而為,將企業戰略融入區域發展大局。

蔡榮星坦言:「我們要做橋樑。」 這座橋一頭連着世界級IP資源,一頭通向中國市場的需求藍海,而應星自身,則成為那個精準對接供需的「關鍵節點」。

以「C羅+PSGA」等知名核心的IP戰略,構建起覆蓋個體IP與俱樂部體系「組織化IP」的立體化佈局。而從體育IP類型延展,未來應星控股會建立起覆蓋體育、娛樂、動漫、文化名人的全立體化IP體系。

破繭成蝶:傳統制造的涅槃重生

外界常問:一家以鞋履為主業的企業,如何駕馭複雜的IP運營?答案藏在應星對「本」與「變」的辯證理解中。

「製造業是應星的根,IP是應星的翅膀。根扎得越深,翅膀才能扇得越遠。」蔡榮星強調,應星並未拋棄原有優勢,而是將其轉化為IP落地的支撐力。柔性生產、成本控制、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正是快速響應市場、打造爆款衍生品的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傳統業務也在主動求變。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關税不確定性,應星早已在東南亞佈局產能,並憑藉強大的產品採購和供應鏈能力靈活調配資源。即便染整與花邊業務毛利率偏低,但通過智能化改造與高端功能性面料研發,技術升級已在推進之中。這種「穩住基本盤、激活增長極」的策略,為企業贏得了寶貴的轉型時間。

梁秉德透露,集團已註冊新品牌,未來產品矩陣將突破服裝領域,向體育動漫、功能性面料等方向拓展。這種「IP+製造」的協同模式,既解決了傳統制造業毛利率低迷的痛點,又通過IP溢價反哺主業。

例如,公司正在探討與 PSGA 合作推出聯名運動鞋、訓練裝備等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加之依託集團在東南亞的柔性供應鏈,成本減低、IP附加值提升,一升一降之中,利潤空間得以擴展。

目前應星控股的「IP+製造」戰略已初見成效,譬如CR7 博物館項目不僅為公司帶來了門票收入,還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梁秉德以CR7博物館為例:「未來黃金周與聖誕周的遊客推廣,將進一步攤薄固定成本,期望項目周期中繼續增加該IP的周邊合作,提升項目投資回報率。」

估值重構:從代工廠到文化平臺的價值躍遷

蔡榮星每日工作節奏嚴謹卻不失松弛,他自認是開放型企業家,尊重年輕人的新思維,目前公司大部分員工多是90后、00后。

「我父親的教誨我始終記在心間,他説:你的根在哪里,就要回到哪里。」蔡榮星説,他在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同時,始終心懷回饋社會的責任感,尤其關注教育與青年發展。以前建學校是如此,現在做體育IP亦如是,希冀能以體育精神賦能青少年成長。

在其看來,C羅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勵志史詩——出身貧寒卻憑拼搏登頂球王,這種精神內核極易引發情感共鳴。未來,體育基礎之上,結合日本動漫IP與自有品牌孵化,應星有望形成「正能量+高顏值+強互動」的獨特IP矩陣。

如果從這方面而言,應星的終極願景,是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用世界級IP點燃民族文化自信,用中國製造託舉中國創意,讓世界看到中國企業不僅能做好產品,更能講好故事。

從代工廠到文化平臺,應星於IP項目方面作出了不少前期投入,使相關佈局更見完善,加上展覽館成績將於稍后完全體現在報表中,公司的價值也將充分展現。更重要的是,公司正在下一盤革命性轉型的大棋——重塑公司的本質定位。

蔡榮星提出一個深刻命題:「我們是什麼?」 是製造企業?品牌運營商?還是文化消費平臺?他的回答意味深長:「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他堅信,隨着IP戰略逐步兑現,市場終將重新評估其價值。

結語

從CR7到PSGA到日本動漫IP,從中國及柬埔寨工廠的無人化產線到香港校園的綠茵場,應星控股正在完成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蜕變。這不是簡單的商業模式切換,而是一次關於身份、使命與未來的重新定義。

當體育、教育、文化與商業在大灣區交匯,應星已不只是參與者,更是引領者。它的征途,不在財報數字之間,而在億萬年輕人心中種下的那粒火種——那是拼搏的精神,是夢想的力量,是新一代的香港及內地的青少年,踩着老一輩的臂膀走向全球舞臺的底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