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發佈關鍵零部件,拿下批量訂單,均勝電子搶先佈局機器人賽道

2025-09-22 08:29

當前,汽車與機器人產業迎來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特斯拉、小鵬等頭部企業爭相入局,多種技術路徑相繼浮現,「具身智能」萬億賽道前景可期。

產業變革之際,均勝電子(600699.SH)正以全新「汽車+機器人Tier1」定位,瞄準機器人端側算力不足、補能不便、製造成本過高、缺少應用場景等行業痛點,與合作伙伴攜手加速機器人行業發展。

9月18日,均勝電子正式發佈機器人AI頭部總成和基於英偉達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以及新一代機器人能源管理產品,再次彰顯技術實力。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均勝電子近期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最新市值超500億元。

與行業共推機器人AI頭部

AI頭部總成,簡單來説就是機器人的頭部部分。據均勝具身智能總經理胡爽介紹,機器人的智能可分為移動智能、操作智能、交互智能三大類,頭部總成產品便是將AI多模態交互模型能力嵌到其中,實現自然、即時、智能的交互。

均勝電子與智元機器人公司代表現場共同發佈了這一「AI總成」。從現場演示來看,均勝電子打造的AI頭部總成,高度集成了柔性顯示屏、麥克風陣列、深度相機、轉動控制等多種功能。

該頭部總成所搭載的多模態AI交互系統,具備主動語音交互、人臉識別跟隨、精準意圖識別、實時圖像生成等更智能、更自然、更實時的人機交互體驗,讓機器人「不僅懂你所言,更懂你所感」。並且,該頭部總成採用一體化結構設計,在車規級的先進製造技術與工藝加持下,不僅造型流暢美觀,也更加輕便、穩固。

均勝電子董祕俞朝輝表示,不同機器人公司的頭部形態都不一樣,現在行業是百花齊放的狀態,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把產品的競爭力打造出來,讓客户相信我們的技術在不同形態的機器人上都能應用。

今年上半年,均勝電子與智元機器人簽約戰略合作,圍繞包括機器人「大小腦」及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攻關、定製化開發、測試驗證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

海外客户方面,均勝電子已為某頭部機器人公司批量交付機器人后腦勺、頸部、肩部、膝蓋及手指等部件,同時正在探討下一代頭部顯示方案和頭部總成供貨。

基於英偉達Jetson Thor 的「超級大腦」

除了機器人外在的頭腦,此次發佈會,均勝電子還發布了能夠控制機器人全身的內在「超級大腦」——基於英偉達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

這款最新的機器人全域控制器,AI算力高達2070 TOPS,是上一代Orin的7.5倍,CPU性能提升3.1倍,整體能效比提升3.5倍,支持機器人端側百億級參數大模型實時推理,讓機器人大小腦能夠高效運行。此外,這款機器人全域控制器更是支持車規級接口與協議,在數據傳輸可靠性與設備時鍾同步精度等方面帶來大幅升級,輕松應對高動態、高精度的複雜場景。

胡爽指出,汽車行業與機器人行業天然具有同源性和協同性。基於幾十年的技術研發積累,均勝把車規級的標準體系引入機器人行業,能夠保證機器人大規模量產時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發佈會上,均勝電子還與瑞士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RIVR(RIVR Technologies AG)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併爲這款全域控制器揭幕。

具體來看,RIVR通過將輪足式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結合,大幅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可持續性,解決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難題。均勝電子將為RIVR提供定製化機器人域控制器解決方案和機器人能源管理系統解決方案,並依託全球靈活的供應鏈和生產製造能力,賦能RIVR在北美、歐洲及亞太地區的業務拓展。

胡爽坦言,在之前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更多是歐美來主導,國內更多是學習,但在如今的機器人行業,不論零部件還是整機本體,主要是國內在引領,反向輸出給到海外的機器人公司。

新一代機器人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如果説「超級大腦」解決了機器人的思考問題,均勝電子發佈的新款電池包和充電系統則解決了續航問題。

據介紹,新款機器人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大於280Wh/kg,能夠支持最大36A持續放電,而且從電量0充至80%僅需10分鍾,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在電池包形態上,有嵌入式與揹包式兩種,分別適用於機器狗、輪式人形機器人和雙足人形機器人。

均勝電子機器人新一代無線充電系統,則能讓機器人充電徹底擺脫人工干預,在多種環境下自動充電。2025年以來,均勝電子機器人能源管理相關產品已經向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等合作伙伴送樣。

目前,均勝電子機器人關鍵部件解決方案已基本搭建完畢。此次發佈的全新產品與此前的胸腔及底盤總成、傳感器套件等機器人解決方案,形成完善的產品矩陣體系,使均勝電子具備系統化支持機器人公司產品的研發與製造能力。

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全面突破4800億元,至2031年有望突破萬億大關。具身智能當前已在柔性製造、交互服務、科研教學等場景實現小規模商業落地,預計3年內還將催生康養陪伴、商業服務等十余個新興細分市場。

談及業績貢獻,俞朝輝表示,機器人其實剛進入產業元年,前景廣闊,但未來要做到多少營收,還要取決於公司的產品創新和行業發展速度。

國泰海通證券認為,均勝電子在人形機器人業務上持續推進與國內外頭部客户的合作,有望為公司開闢汽車業務以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