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創資產強力賦能 公募基金出海拓客提升全球定價權

2025-09-22 01:02

  打開行業定義的格局,中國公募基金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近年來,放眼全球已是中國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各大基金公司紛紛揚帆出海,通過拓展QDII業務、落地境外子公司、佈局互聯互通ETF、牽手海外金融機構等,不斷推進國際化。不少基金公司已在全球市場實現了能力輸出與客户引入,在向國際投資者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也全面展示了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與資產配置的吸引力。

  出海開拓全球客户

  從緊盯國內市場到拓展全球視野,加速出海的中資公募正書寫着行業變革的新篇章。

  經歷二十余年發展,國內公募市場已日益成熟。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資產規模首次突破35萬億元。在此背景下,以國際化業務為基礎再上一層樓,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成爲了公募行業的共同願景。

  8月底,一隻投資中國市場的FOF基金在泰國啟動發行。該產品與中國公募行業緊密相關,雖由泰國頭部資管機構盤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但卻通過QFII配置易方達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成為今年國內基金公司實現能力輸出與客户引入的一則典型案例。這隻FOF基金的發行,也是易方達基金乃至中國公募基金積極佈局境外市場業務、吸引國際資金配置中國資產、拓展海外客户的一次生動展示。

  近年來,中國基金公司持續拓展國際化業務,已從早期侷限於海外QDII業務升級至成立境外子公司、佈局互聯互通ETF、牽手海外金融機構等,出海佈局的動作不斷強化。

  設立境外子公司方面,國內基金公司已從傳統的中國香港子公司逐步擴展到中國澳門子公司、新加坡子公司甚至紐約子公司等。今年6月底,興證全球基金新加坡子公司獲批,擬任董事長為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基金公司設立境外子公司,還有創金合信基金、朱雀基金等一批公募正在排隊申請,出海提速已是大勢所趨。

  易方達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未來,公司還將在更多國家或地區設立境外子公司,為區域性市場提供專業化投資解決方案,逐步形成覆蓋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全球業務網絡。目前,香港子公司已持有12個國家及地區的資產管理業務資格或牌照,具備了多市場、多幣種、多策略、跨時區的運營能力。

  與此同時,公募行業持續擴容的互聯互通ETF也從發達經濟體逐步延伸至新興市場,目前產品數量已多達265只,成為境外資金投資中國資產的重要途徑。例如,今年7月底,日本日興資產推出的奧明易方達創業板ETF在新加坡上市,該產品掛鉤易方達基金旗下創業板ETF。5月底,富國基金旗下全資子公司已宣佈將在馬來西亞上市ETF。

  提升全球定價權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國際化路徑的選擇既是行業成熟與投資者需求升級共同驅動的結果,也是中國資產實現全球定價的必由之路。

  長城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基金經理曲少傑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從本土到出海的演進,本質上是國內資本市場開放深化、行業生態成熟與投資者需求升級共同驅動的結果,這與國內多數行業的發展邏輯類似。

  他認為,出口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境外投資也日益受到重視。隨着居民財富積累與資產配置理念不斷成熟,針對跨市場、多品類資產的多元化配置需求或將持續攀升。從全球視角來看,更豐富的投資工具、更龐大的市場體量,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國內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隨着中國資產重估進程的推進,全球定價成為必然趨勢,公募基金出海順應了這一時代要求。」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魏鳳春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從國內邁向國際,是公募基金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跨越,促使中國資產在全球市場獲得更合理的定價。通過融合本土與國際優勢,可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優質、多元的金融服務,提升中國公募基金在全球資管行業的影響力。

  諾安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陳瀛表示,公募基金開展國際化業務,既順應了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全球大類資產配置需求,也是基金公司提升綜合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近年來,隨着中國持續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比如放寬外資准入、推出滬港通和深港通以及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基金互認、QDII/QFII/RQFII額度優化等,為公募基金「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了制度基礎與操作空間。另一方面,國內資產的基礎收益率逐年下降,境內外收益的剪刀差日益明顯,這也使得公募行業的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通過服務全球投資者、連接境內外市場,促進資金雙向流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獲得了更大推動力,也帶來了更多業務機會和發展空間。」南方東英公司相關人士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化,都為國內資管機構的國際化發展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科創資產賦能基金出海

  海外資管行業同樣屬於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走出去」的中國公募基金如何展現競爭優勢、提供更高的增量價值?

  「在中東地區參與當地會議和投資論壇時,我們明顯感受到當地機構對中國科技與傳統產業融合應用的關注。不少中東投資者主動與我們探討定製化產品方案。」南方東英公司另一位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中國基金公司也有着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海外投資者希望其本土產業融合中國科技獲得進一步發展,這種需求變化也推動中國基金公司加快了產品創新的步伐。

  南方東英是南方基金在港設立的子公司,因海外客户不斷湧入,其資產管理總規模截至8月底已達到260億美元。上述南方東英相關人士強調,依託完備的產業體系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國資本市場展現出獨特的長期配置價值,正吸引國際資本加大布局力度,特別是增加了對中國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的佈局。

  南方東英推出的恆生科技ETF在國際市場上已有較高知名度,成為東南亞、韓國、日本等地投資者配置中國科技資產的首選工具。截至8月31日,該ETF的規模已躍升至625億港元。

  魏鳳春認為,與外國基金公司相比,中國基金公司在國際市場有着獨特的競爭優勢:一是學習能力強,能快速吸收海外先進經驗並加以本土化應用;二是人力價值優勢明顯,國內擁有大量專業、高素質且具備創新精神的金融人才,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智力支撐;三是國內龐大市場成為堅實后盾,豐富的投資標的和廣闊的客户羣體讓中國基金公司在產品研發、策略制定等方面擁有充足的實踐土壤,助其打造適應全球市場的優質產品與服務。

  曲少傑也認為,我國公募基金在跨境投資中具備自身優勢。一方面,眾多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豐富了可投資標的;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和「創新高地」,助力中國基金公司依託完整產業鏈,敏鋭捕捉全球產業趨勢。以人形機器人為例,中國已在覈心零部件供應和AI基礎設施建設中佔據重要地位,國內基金公司藉此進行了重要的相關佈局。

  「中國是新興市場的引路人,這也使得中國基金公司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更具優勢。」陳瀛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國內基金公司出海競爭的優勢,一方面來自全球對中國資產重估的大背景,一方面則是中國基金公司熟悉國內市場,可以幫助國際投資者真正投資中國。

  海外佈局需完善風控能力

  出海也並非坦途。伴隨着全球化業務佈局進一步加深,不少基金公司也更加註重海外業務風控,不斷構建國際化人才團隊並提升投研能力。

  陳瀛認為,未來,隨着互聯互通的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多,產品策略將更加多元化。例如,境外衍生品工具將更加豐富,量化投資方向將持續擴展,全球市場與本土市場的融合佈局也將進一步深化。爲了更好應對這些挑戰,基金公司可構建全球化的投研團隊,引進具備海外豐富投資經驗的專業人才,或與海外頭部資管機構展開合作。當然,考慮到匯率風險以及當地市場的政策和監管,基金公司還需不斷完善風險控制能力。

  「基金公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和適應不同地區的監管差異。」北京一家公募的相關人士也認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環境、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等存在較大差異,基金公司若不能全面瞭解可能面臨合規風險和經營困難。另外,海外地緣衝突、匯率波動、市場波動等都可能對基金的投資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基金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海外市場風險的監測,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構建高素質國際化人才隊伍。

  魏鳳春表示,海外投資的信息獲取成本高,時差、文化差異等導致信息不對稱,增加了投研難度,加上匯率波動風險也大,這可能侵蝕投資收益,債券類QDII產品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同時,境外追責成本高,若投資的境外公司出現問題,跨國訴訟難度大、周期長。

  因此,魏鳳春認為基金公司在佈局海外業務、進行海外投資方面,需要着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強對海外市場的深入研究,包括宏觀經濟、政策環境、行業趨勢等,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根據經濟周期調整資產配置;其次,優化資產配置策略,通過投資多種海外債券、利用ETF實現多元化配置,降低單一資產風險;最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壓力測試,提前應對極端情況。

  「公募基金應不斷加強國際研究合作,實現更精細化的研究和更緊密的公司跟蹤與分析。」曲少傑認為,為進一步提升境外投資能力,公募基金應積極與海外研究機構交流互動,海外投資的主要障礙並非海外市場本身,可能更多在於投資者的認知與經驗。從當前QDII基金運作來看,很大一部分尚未真正嘗試跨境投資。公募基金需要引導投資者轉變觀念,拓展全球配置視野,同時加強透明度建設,做好充分的風險提示,推出適配不同風險需求的基金產品。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原標題:科創資產強力賦能 公募基金出海拓客提升全球定價權)

(責任編輯:137)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