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1 08: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年的中國經濟圖景,正是在這些具體而微的數據中逐漸清晰——從傳統行業的韌性守成,到新興領域的鋭意突圍,從內需市場的精耕細作,到全球市場的勇敢卡位。」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翻看202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的成績單,若一字以概之,便是「漲」。
截至2025年9月15日,A股總市值已突破118萬億元,較去年末大幅增長37%,市值增量高達32萬億元,相當於增加了17.4個茅臺的體量。
行業集中度也在悄然提升。目前,前十大(一級)行業的總市值合計達78萬億元,佔據A股總市值的66%。換句話説,不到三分之一的行業,掌握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資本話語權——頭部效應持續強化,「大象」不僅還在起舞,步伐還越發鏗鏘。
而從業績維度看,在已披露半年報的5439家公司中,2909家實現業績增長,佔比53.5%,但同時也有46.5%的企業尚未走出低谷。增長與回調並存,勾勒出當下經濟復甦的真實圖景——不是惠普性的潮湧,而是行業分化、強弱明晰的漸進修復。
積極的信號正在傳遞,或許有人躍躍欲試想入場了?別急,還是先看看更具體的數據吧。
今天的文章,我們將從市值、營收、淨利潤、員工數量、人均薪酬、海外收入、行業切片七個維度出發進行梳理盤點。希望這些數據能為你把脈未來行業動向提供一些參考。
十大市值行業
從各行業整體市值來看,金融與科技業無疑是這輪行情中的「雙子星」,撐起了A股的半邊天。銀行業(15萬億元)和電子行業(13萬億元)市值遙遙領先,堪稱「壓艙石本石」。
醫藥生物(7.81萬億元)、電力設備(7.81萬億元)、非銀金融(7.64萬億元)則位列第二梯隊。
不過,要論市值高增長的行業榜單,又是另一番格局了。
對比去年末,有色金屬行業以60.4%的增長率強勢登頂,電子行業以48.64%的增速緊隨其后。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醫藥生物、傳媒等行業同樣表現搶眼,增速均在30%以上。
這些行業共同勾勒出A股增長的「高彈性陣營」。它們不僅成為市場上漲的主要推力,也成了為投資者提供超額收益的關鍵來源。
當然,並不是所有行業都在「狂歡」。煤炭(-9.09%)、石油石化(-6.24%)、交通運輸(-1.68%)和食品飲料(-0.55%)等行業就略顯落寞,成為少數市值縮水的行業。
此外,對比圖中的「市值體量榜」和「市值增速榜」,我們不難發現:電子、醫藥生物、電力設備、機械設備、汽車這五個行業可謂「雙料贏家」,既有規模又有速度,堪稱A股「吸金戰士」。
這些行業有個共同點:技術創新+政策紅利+全球化需求三重邏輯驅動。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市場研發投入達7456.87億元,其中電子、汽車、電力設備、醫藥生物正是研發投入最高的四大行業。
十大賺錢行業
從整體業績來看,A股5439家公司實現總營收34.95萬億元,同比幾乎持平(0.06%);總利潤為3.2萬億元,同比增長2.31%。
在這龐大的體量中,前十大行業(按申萬二級行業分類)營收合計15.8萬億元,佔總營收的45%。也就是説,不到8%的行業,貢獻了近半壁江山的營收規模。
它們的構成,是清一色的「國民基建隊+金融老大哥」。煉化及貿易、基礎建設、國有大型銀行業位列營收規模前三,依然是經濟壓艙石,傳統巨頭地位穩固。
淨利潤方面,前十大行業中金融類佔據5席,來自這類行業的公司利潤合計超1.4萬億元,佔整體利潤的近44%。此外,若從虧損來看,虧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房地產開發、光伏設備和軟件開發。
當我們把視線放在增速上,又是另一番敍事。
從營收增速前十行業看,不乏高端製造、綠色能源與新興產業的身影。風電設備一騎絕塵,增速45.6%;電子大類(消費電子、元件、計算機設備)也多點開花。
不過真正引人矚目的,是利潤增長率的行業榜單。
具體來説,普鋼行業利潤同比激增653%,養殖業實現538%的高增長,水泥、光學光電子、航海裝備等傳統與高端製造板塊同步上揚,增速均超過100%。而這些高增長領域清晰指向周期回升、出口拉動及政策扶持所帶來的紅利。
與此同時,消費復甦的氣息也在利潤數據中悄然浮現:影視院線利潤增長超90%,航空機場回升近88%——被壓抑的需求正在逐步釋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專精特新」企業。它們以8.58%的營收增速遠超A股整體0.06%的水平,淨利潤也保持13.32%的雙位數增長。
而且,它們把近20%的資源投入研發,相比全部A股10.70%的研發費用率,幾乎高出一倍。可以説,在不確定性尚存的環境下,這類企業正以技術和創新為引擎,跑出了屬於自己的上升軌跡。
十大增員行業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僱員總人數達到3086.74萬,較去年同期增加28.43萬人。
增員陣營中,乘用車行業以20.36%的員工增長率強勢領跑,成為用人需求最旺盛的領域。貿易Ⅱ(16.31%)和塑料行業(11.3%)緊隨其后,消費電子、半導體、家電零部件等行業的增長率也均超10%。
減員行業同樣引人關注。光伏設備行業員工數大幅收縮25.07%,折射出行業競爭激烈、產能出清的現實。裝修裝飾、一般零售、航天裝備等行業降幅也均超過10%,地產鏈相關板塊如房地產開發和服務同樣疲軟。
這一增一減之間,是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產業結構調整——傳統行業承壓轉型,先進製造、數字技術等領域正成為就業新引擎。
當然,企業也沒忘記「回饋」企業股東。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分紅總額高達6428億元,同比增長超20%;分紅企業數較去年同期的670家增長了143家,「賺錢大家分」正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共識。
十大高薪酬行業
整體看,今年上半年各行業員工人均薪酬約10.84萬元,較2024年上半年的10.50萬元小幅上漲3.24%。但在平靜的平均數之下,藏着不少反差和結構性變化。
先説高薪行業。油氣開採Ⅱ以半年人均47.86萬元的薪酬水平斷層領先,這一數字近乎行業平均水平的5倍,也投射出能源行業的高技術門檻、特殊工作環境以及持續的利潤優勢。儘管如此,油氣開採行業依然排進了降薪行業的前十隊列,跌幅近9%。
除油氣開採外,金融板塊保持「多金人設」:多元金融、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證券四大細分領域全部躋身高薪行業前六,今年上半年人均薪酬均超過22萬元。半導體、遊戲行業排名則緊隨其后,半年度人均薪資超過20萬元。
而從薪酬增速來看,結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飾品(黃金珠寶)行業成為最大黑馬,薪酬增長率高達24.41%,基礎建設、軍工電子、風電設備等漲幅也均超過15%。
另一邊,「降薪陣營」中,保險Ⅱ行業人均薪酬大幅降低20.17%,油氣開採(-8.82%)、貴金屬(-8.12%)、種植業(-7.36%)等傳統資源型行業也出現薪酬收縮現象。
十大出海行業
出海,正成為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的「標配動作」。
數據顯示,在A股5439家披露2025年半年報的公司中,有2952家擁有境外業務收入,佔比高達54.27%,海外營收總額突破4.5萬億元——這筆巨資,幾乎相當於瑞典一年的GDP體量,也標誌着「中國企業全球化」已從個別行業的先鋒實驗,擴展為整個資本市場的集體行為。
從行業層面看,煉化及貿易行業位列榜首,消費電子、白色家電、基礎建設、汽車零部件四大行業,海外收入均突破2000億元,共同構成中國出口的「基本盤」。而地面兵裝(軍工類)、專業連鎖、風電設備等行業的境外收入增速也表現亮眼,分別達到162%、156%和74%。
不過,根據EqualOcean出海全球化更細緻的統計數據,近4成企業境外收入佔比不足10%,意味着多數出海還停留在「補充營收」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的出海企業數量默默躋身全國前十,成為不可忽視的「中部力量」。
此外,在出海的深度方面,部分行業對海外市場已形成極高依賴。
數據顯示,多元金融行業近90%的收入來自海外,消費電子、航運港口、互聯網電商行業的海外收入佔比也均超過60%。
六大行業切片觀察
最后,簡單聊聊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幾個行業。
◎ 黃金珠寶:喜憂參半,金首飾賣不動
上文我們提到,飾品(黃金珠寶)行業可謂是「漲薪榜單黑馬」,員工人均薪資增速超過20%,遙遙領先其他行業。
但具體到企業業績上,可謂喜憂參半。根據新浪證券選取的12家飾品公司中,僅有6家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1家公司增收不增利、5家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降。
這一點或許能從消費端數據看出端倪。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黃金消費量505.205噸,同比下降3.54%,整體下滑明顯。其中,黃金首飾消費199.826噸,同比下降26%;金條及金幣消費264.242噸,同比增長23.69%。
◎寵物食品:半年淨賺近7個億,「寵食F4」爭搶毛孩子口糧
根據新京報分析,今年上半年A股4家寵物食品公司總營收超過67億元,但業績呈現「分化增長」態勢。尤其是毛利率,寵物主糧毛利率普遍較高,介於30%—50%,而零食較低。
同時,這4家公司均高度依賴海外市場,中寵、佩蒂、路斯的境外收入佔比分別達到65%、83%和63%。
◎ 茶飲:茶飲五劍客半年多賺73億元
茶飲範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五大以加盟模式為主的上市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茶百道、滬上阿姨)業績表現強勁,總營收達315.81億元,同比增長30.12%,較上年同期多收入73.11億元;總淨利潤為55.6億元,同比增長32.89%,多賺了13.76億元。
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各大平臺(如京東、美團、淘寶)之間的「外賣大戰」帶來的鉅額補貼,而茶飲因其價格區間和成癮性,成為完美受益品類。具體來看:
◎ 蜜雪冰城規模最大,營收148.75億元(+39.3%),淨利潤26.93億元(+42.9%),門店數達53,014家,淨增6,535家。
◎ 古茗增速最快,營收56.63億元(+41.2%),淨利潤16.25億元(+121.5%),門店數首次破萬至11,179家,單店日均GMV提升至7600元。
◎ 其余三家營收為:霸王茶姬67.25億元(+21.6%)、茶百道25億元(+4.3%)、滬上阿姨18.18億元(+9.7%)。
奶茶店生意火爆
品牌方通過向加盟店銷售物料和設備成為最大贏家,規模效應也提升了其毛利率。然而,霸王茶姬因未深度參與價格戰且營銷費用增加,淨利潤同比下降38.5%至7.13億元。
◎ 玩具:16家企業半年收入過億元
今年上半年,中國玩具行業展現出強勁活力,至少有16家公司的玩具及相關業務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這些公司涵蓋了從IP運營、產品製造到渠道銷售的全產業鏈。
根據文創潮的統計梳理,頭部企業與新鋭力量表現突出,如:
◎ 量子之歌(旗下奇夢島)作為轉型代表,Q2潮玩業務收入達6578萬元,其主力IP「Wakuku」單系列銷量超100萬盒,並預計2026財年收入將達7.5—8億元。
◎ 渠道商方面:B站衍生品業務收入約9.07億元;名創優品旗下的TOP TOY收入7.42億元,同比大增73%;晨光股份旗下的九木雜物社收入7.56億元。
消費者在名創優品里選購貨品
◎ 傳統巨頭方面:奧飛娛樂玩具業務收入4.59億元,正推動IP年輕化;星輝娛樂在出售足球俱樂部后聚焦主業,玩具業務收入2.01億元,毛利率高達47.14%。
◎ 教育:盈利能力改善下的五大趨勢
根據國信證券數據,2025年上半年教育人服板塊(含AH及美股)營收增長11%,業績增長28%,規模效應釋放及AI賦能加持下,行業盈利能力改善。
各子賽道收入增速方面,K12教培(17%)>基礎學歷教育(14%)>人力服務(10%)>職業培訓(8%)>民辦高教(7%)>公考(-5%);業績增速方面,人力服務(63%)>基礎學歷教育(43%)>職業培訓(42%)>K12教培(36%)>民辦高教(9%)>公考(-7%)。
整體呈現五大趨勢,分別為:K12教育持續復甦、強技能培訓需求旺盛、考公熱潮持續、升學選擇理性化、民辦高校分化。
◎ 醫療:業績分化,研發外包服務盈利增速領先
據西南證券研究報告,選取的362家醫藥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總額 10,845億元,同比下降2.1%;淨利潤1036.4億元,同比下降1.1%。實現收入正增長的公司有157家,佔比43%。
其中,CXO(創新葯研發外包服務)增速領先於其他細分賽道。值得注意的是,醫藥領域的國產化正在加速,例如抗抑郁藥品、「減肥針」等。隨着抗抑郁藥市場的快速增長,多家藥企先后發力抗抑郁藥,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企業提交上市申請。
最后,某種程度上而言,2025年的中國經濟圖景,正是在這些具體而微的數據中逐漸清晰——從傳統行業的韌性守成,到新興領域的鋭意突圍,從內需市場的精耕細作,到全球市場的勇敢卡位。
也願你在這些數據里能讀到應對未來的選擇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