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監管亮劍!滿幫高息貸觸碰36%紅線,貨車司機維權難撼「巨頭」盈利模式?

2025-09-21 10:01

(來源:明見局)

行業應該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定位,避免出現損害用户權益的經營行為。

作者|周敍

在數字貨運行業版圖中,滿幫集團曾憑藉「運滿滿」與「貨車幫」的合併整合,以「中國數字貨運第一股」的身份登陸紐交所,市值巔峰時突破百億美元。

不過,隨着其金融業務佈局的逐步展開,與貨車司機權益相關的各類問題也陸續顯現。

金融產品存亂象

據悉,滿幫金融業務以資金周轉困難的貨車司機為目標羣體,對外宣傳貸款產品「年化利率8%起」,實則暗藏高息陷阱。

中國裁判文書網多份司法裁判文書顯示,部分貸款年化利率高達36%,逾期后每日0.0983%的罰息摺合年化利率亦逼近36%,遠超國家規定的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一年期LPR的4倍,約14.4%),涉嫌觸碰高利貸灰色地帶。

更隱蔽的是「明低息+暗收費」模式。有司機反映,2024年通過「運滿滿貨主APP」借款8000元,分12期還款利息1386.16元,實際年化利率約30.5%,疊加平臺額外收取的「服務費」后,綜合成本超36%。

此外,以「免費辦理ETC」為誘餌誘導司機貸款、刻意隱瞞高息條款的情況也被消費者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嚴重剝奪了消費者知情權。

面對上述質疑,滿幫以「個別案例的綜合費用」作為解釋,似乎無法解釋普遍存在的投訴現象。

催收與監管紅線的碰撞

高息貸款之外,滿幫的催收手段與合規短板進一步引發討論。

儘管2025年出臺的催收新規要求「發現違規催收行為應及時糾正,嚴重者終止合作」,但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多位司機遭遇高頻次電話騷擾,有司機因逾期1600余元,每天接到數十個催收電話,生活工作秩序被打亂。

值得注意的是,滿幫對逾期用户採取「封號斷糧」措施,封禁其「搜貨」功能,直接切斷了依賴平臺接單的司機的收入來源,形成「以封促還」的模式。

事實上,央行貴州分行早於2023年就因「未告知用户不良信息」對滿幫旗下貨車幫小貸罰款37萬元,合規漏洞在當時已顯現。

2025年以來監管力度持續加碼,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4月發佈的《助貸新規》 禁止以各類名義變相抬高利率,北京金融監管局7月進一步提出嚴禁突破24%利率紅線,直指其盈利模式。

同時,天眼查數據顯示,貨車幫小貸最新註冊資本僅25億元,未達2020年銀保監會要求的跨省級經營網絡小貸50億元註冊資本標準,合規差距明顯。

給行業帶來的警示

滿幫的盈利模式在實踐中或對司機羣體形成了雙重壓力。從貨運服務端來看,平臺貨運匹配相關的抽傭比例呈上升趨勢,2024年其交易佣金收入達38.49億元,同比增長66.7%,貨運經紀服務收入47.27億元,同比增長20.7%;而在市場運費走低、油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這無疑壓縮了司機的盈利空間。

從金融服務端而言,本應發揮資金支持作用的服務未能充分實現其初衷。中物聯數據顯示,62.63%的個體司機缺乏穩定貨源,對平臺存在較高依賴,滿幫在運營中觸及這一行業痛點,使得部分司機陷「低價接單-利潤縮水-高息借貸-逾期封號-債務累積」的循環之中。

此種運營模式雖在短期內推動了企業盈利增長,2025年二季度滿幫淨利潤達12.65億元,同比增長50.5%,但從長期來看或許會不斷消耗司機羣體的信任,對助貸行業的健康生態造成影響。

這一現象也為整個助貸行業提供了反思契機,行業應該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定位,避免出現損害用户權益的經營行為。

(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辨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