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0 23:12
颱風「米娜」過境廣東,9月20日,深圳市區陰雨連綿。
這一天,經營近40年的深圳第一座高爾夫球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停止了高爾夫打球業務,球場沒有公開舉辦告別和結業儀式,通向球場前臺的道路也已圍擋。俱樂部門口安保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地已被政府部門接管。
「球場不再對外營業了,因為整個土地(使用權)到期了。」某體育用品品牌創始人9月中旬在社交平臺上表示。
對球場即將迎來的變化,眾多高爾夫業界人士感到意外,不同的是,球友大多欣然接受這一改變。球友劉譽慶(化名)2020年開始接觸高爾夫,在他印象中,近幾年市區內高爾夫球場「消失」已成為常態。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市中心很難得有這樣大面積綠地,如果能在城市核心區改造出公園或者休閒場所,對周邊居民有利,也符合發展趨勢。
實際上,今年深圳對市區高爾夫球場改造有更多動作,位於寶安區的港中旅聚豪高爾夫球場也「蜕變」為企業國際總部區域。
多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深圳香蜜湖、寶安兩處高爾夫球場功能轉化,對深圳城市發展意義重大。國家高端智庫CDI資深研究員宋丁分析,城市核心區土地資源重新配置,本質是發展權再分配,高爾夫球場改造不僅提升了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也平衡了公共利益。
在深圳福田區黃金地段,深圳高爾夫俱樂部佔地近2000畝,這塊面積約等於18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城中綠地」,其如何被有效利用一直備受關注。
深圳市中心有如此大面積高爾夫球場,其實是歷史遺留問題。據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2015年文章,深圳高爾夫俱樂部1982年申報立項,1985年正式開業。
作為早年無償行政劃撥用地,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土地使用期限已於2015年到期,球場唯一《房地產證》在2019年被依法註銷。近幾年,各界不斷呼籲將球場改為公共空間,向更廣大羣體開放。
不過,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地塊回收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在收回用地工作推進過程中,最受關注的還有該宗土地上70棟別墅。球場東北角是別墅區域,隨處可見三四層樓獨棟別墅和「會員別墅」提示牌。
這個高爾夫球場所在地塊有多「寸土寸金」?
每經記者查詢中介平臺獲悉,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周邊新房住宅價格約11萬元/平方米~13萬元/平方米,該區域也是深圳頂級豪宅圈之一。這塊土地目前估價暫時難以得到精準答案,不過,其金貴程度從相鄰地塊競拍成交價和周邊新房頻頻誕生「日光盤」中或可見一斑。
2020年底,深圳公開出讓一宗位於香蜜湖北區的二類居住用地,出讓面積僅為3084平方米,不足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球場佔地面積的1/400,但最終被人才安居集團以「最高限制地價2.46億元+4000平方米配建」競得。而該宗成交地塊所處地段優勢明顯差於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球場所在宗地。
在近年來深圳樓市中少見的幾個開盤就售罄的網紅盤,多位於福田區。如2020年11月,天健天驕北廬開盤,首批207套可售房源全部售罄,單價在9萬元/平方米~13.7萬元/平方米,總價在750萬元/套~2881萬元/套。
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早年建於城郊,隨着城市發展,球場才被「圍」進都市核心區。
2019年以來,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土地到期回收項目多次被政府部門列入土地整備計劃,甚至早在2019年,或許距離球場改造就僅一步之遙。
董春暉(化名)在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相鄰小區居住了近20年,她向記者回憶稱,自己家當年被納入徵收改造範圍,會與球場同步改造。董春暉一家簽訂了徵收和補償相關協議后,領到了米麪油等物品,不過改造很快悄然止步。
上一次大變動發生在2023年底,深圳高爾夫俱樂部西部區域為配合市政工程建設關閉,球場從27洞縮減到了18洞。據悉,該地塊面積41.2萬平方米,目前正建設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體育公園。
隨后,球場改造再次沉寂。2025年6月,仍有入駐商家表示俱樂部可辦理年卡會員。球場內部分場地繼續對外承包,作高爾夫球教學、練習之用,后續還會新建建築,取代臨時搭建的練習場地用房。
不過,留心觀察便可注意到,有些變化已經悄然發生。運營球場的深圳市特發深高俱樂部管理有限公司,在6月改名為深圳市特發文體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發文體),不僅名稱上與高爾夫不再直接相關,一般經營項目變更后也增加了多種體育、公園類項目。球場大門上的牌匾也已同步更換。
直到9月12日,「特發文體」微信公眾號宣佈了一則重磅消息:深圳高爾夫球場將於9月20日起停止高爾夫打球業務。球場前臺公告顯示,9月20日起將開始退還會員保證金工作。
關於深圳高爾夫俱樂部主體區域未來規劃,記者近期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發送採訪訴求,截至發稿未獲有效迴應。有政府部門人員表示,具體規劃需等待公開發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3年印發的《深圳市公園建設發展專項規劃(2021—2035年)》顯示,福田區沙頭街道規劃118.55公頃的高爾夫體育公園,這一面積與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大致相符,彼時建設狀態為擬改造提升。另據2025年印發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所在地被標為戰略預留區。
有接近深圳市特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發集團)的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歷史遺留問題等,此前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改造長期推進緩慢,當前俱樂部日常運營、維護由特發集團受託管理,核心問題由深圳市級統籌。這一表述也獲得相關政府部門人士確認。
如果説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改造是取得突破,寶安區九圍的港中旅聚豪高爾夫球場轉型則非常徹底。
今年6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原高爾夫球場已蜕變為企業的「總部院子」。這處規劃總建築面積超130萬平方米的「國際總部區」已經掛牌,首開區在今年2月7日正式開工。
在業內人士看來,深圳前述兩處高爾夫球場功能轉化,對深圳城市發展意義重大,難度也不小。
記者瞭解到,按照土地整備相關收回政策,一般的項目涉及流程包含現狀土地評估與談判、與現狀權益人簽訂補償協議(土地置換協議)、現狀建築物及構築物完成清拆,產權註銷、土地移交,收地入庫、項目用地出讓及建設等流程。
在深圳市城市更新協會評估與諮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羅宇看來,一般土地整備項目在與現狀權利人搬遷談判、產權註銷等方面時間較為不可控。「高爾夫球場佔地面積大且服務人羣相對小眾,土地利用效率低,但通過土地整備來建設公園的實施難度較大。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球場西區轉型為公園綠地是一個良好開頭,更有利於滿足城市發展的多元公共服務需求。」
宋丁也認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體育公園的規劃延續了片區低容積率屬性,定位為既與原高爾夫球場功能銜接,又可有效服務於香蜜湖大金融中心。且該地塊面積相對較小、地面設施簡單、功能定位偏公益性,整備落地速度更快。福田、寶安高爾夫球場整備均符合當地產業更新需求,將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城市核心區土地資源重新配置,本質是發展權的再分配。」宋丁總結,高爾夫球場的功能轉換不僅優化了土地利用效率,更通過「體育公園+總部經濟」組合,實現了公共利益與產業升級的平衡,為超大城市存量用地開發提供了樣本。
對於深圳高爾夫球場內別墅的處置問題,宋丁認為,政府可能採取「先易后難」策略,如對會員問題通過「不再續費」自然消化,對別墅則考慮引入舊改「房票制度」,以補償置換方式引導業主遷移,逐步解決產權爭議。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