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閔行這場鄰里節上,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歡聚,展示「多元共治」生態

2025-09-20 17:02

(來源:上觀新聞)

9月20日,上海「國際家庭日」嘉年華暨閔行區歡樂鄰里節在華漕鎮文體中心廣場熱鬧啟幕,伴隨着《蘇格蘭高地舞》的歡快旋律,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居民齊聚一堂。

在現場,歡樂鄰里市集、汽車后備箱市集熱鬧非凡,各式充滿異域風情的手工飾品、特色小食整齊擺放,在暖色串燈下顯得格外吸睛,一些外籍攤主正熱情地介紹着面前物品,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觀、選購。

當天,華漕國際社區中心(HICC)成立2周年主題活動也同步舉行,中外嘉賓圍聚臺前共享象徵「國際友誼」的蛋糕。據介紹,自2023年9月成立以來,HICC用多元的活動與細緻的關懷,成為國際社區治理、國際文化互融的重要平臺。

作為全市外國人集中居住社區治理試點探索區域之一,閔行區華漕鎮立足國際社區特點,積極開展治理試點,充分發揮外籍人士、國際資源集聚優勢,豐富文化活動,搭建溝通平臺,優化外籍人士在滬體驗,着力構建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多元共治、精準服務、文化融合的國際社區治理新體系,通過多年探索實踐,已初步構建起多元融合的治理生態。

黨建引領,提升多元治理效能

如何破解國際社區治理「走不進去」「請不出來」「眾口難調」等諸多難題?

華漕鎮通過建立黨委引導、政府負責、 國際中心運營、其他社會組織和公益組織參與的多元共治架構,形成 「 一軸多驅」 的組織體系,42家成員單位組成的前灣國際社區黨建聯盟與「華漕國際社區管理服務委員會」「金豐國際社區發展促進會」協同發力,讓社區工作人員從「走不進去」變為 「深度融入」。

該鎮搭建「外籍居民議事廳」「人大立法觀察站」等平臺,召開議事會40余場,引導外籍居民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推動外籍居民高度關注的交通信號燈增設、文化活動場所新增等民生項目落地,更有2條外籍居民提出的衞生健康建議被市人大采納,讓外籍居民從「請不出來」變為「主動參與」。

依託華漕國際社區中心(HICC)梳理國際社區4大類超190項需求,該鎮整合醫療、教育、文體等多項服務,創新性打造集境外人員服務站、移民融入服務站、國際社工站、鎮紅十字會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點,編印《華漕・LIFE》雙語雜誌、推出「HUACAO123」英文版生活提示,解決了公共服務 「對不上號」的痛點,2024年累計為6000人次外籍居民提供服務。

文化互融,擴大國際傳播效果

在國際社區治理中,華漕鎮始終高度重視文化互融的重要性,將其視作串聯多元鄰里、涵養治理温度、推動社區多元共生的關鍵。

比如,該鎮通過打造「外國人過中國節」「國際家庭日嘉年華」「上海城市微旅行」等系列品牌項目,開設全市首個「市民夜校」外籍班,中國書法、傳統武術、中外美食烹飪等特色課程,培育4支外籍烹飪、旗袍、騎行、電競團隊,持續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鑑。

又如,以HICC為陣地,華漕鎮組建培育了10 余名中外籍志願者團隊,全年為當地中外居民提供課程活動200余次。為感謝這羣可愛的國際社區「美好合夥人」在助力形成「治理共商、服務共推、文化共融」 良好格局中做出的貢獻,本次鄰里節活動上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

下一步,華漕國際社區還將推出「外籍志願者孵化計劃」,通過建立「服務-積分-權益」閉環,鼓勵外籍居民參與社區議事、法治觀察、公益服務等,積極打造國際社區生活共同體和治理共同體。

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社區鄰里節不僅是一場中外居民的歡聚盛會,更是閔行向未來的鄭重承諾——將持續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精準專業的服務,打造「社區成員多國化、社區文化多元化、社區治理國際化」 的標杆,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里找到歸屬感,共築美好同心家園。

原標題:《閔行這場鄰里節上,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歡聚,展示「多元共治」生態》

閔行區供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黃勇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