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突發!首位地方AMC實控人被拘

2025-09-20 18:10

(來源:不良資產行業觀研)

來源丨不良資產行業觀研

瀚華金控的至暗時刻來臨,張國祥和任為棟,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風波降臨

港股上市公司瀚華金控發佈公告,公司最近收到執行董事張國祥先生及公司祕書任為棟先生家屬的通知,彼等目前均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原因與沈陽市公安局對一家非全資附屬公司遼寧富安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挪用資金展開調查有關。

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瀚華金控的內控漏洞,更讓張國祥苦心經營20余年的金融版圖陷入至暗時刻。

截至目前,瀚華金控表示就該事件收到的信息有限,若后續獲得進一步資料,將根據上市規則的規定在適當時候進一步刊發公告。

遼寧富安的資本迷局

瀚華金控2004年創立於重慶,同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6年發起設立重慶富民銀行,是全國第一家常態化獲批的民營銀行。擁有民營銀行,融資擔保,金融資產,金融保理,中利保險五類金融牌照,形成集股權、債權及交易為一體的金融生態體系,業務涵蓋全國28個省市,累計服務中小企業超過20萬家,業務發生額超過3000億元,是全國領先的普惠金融集團。

瀚華金控對遼寧富安持股40%。遼寧富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AMC,也是遼寧省內第二家地方AMC。

資料顯示,遼寧富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註冊資本為10億元,由瀚華金控聯合沈陽國資及民企共同設立,主營不良資產處置。也是遼寧省首家混合所有制金融資產管理機構。

截至2023年末,其收購的不良資產淨額達22.03億元。並且近年來抓住個人不良資產業務的發展機遇,快速調整戰略佈局,創新「聯合投資」業務模式,在個貸不良收購中佔據超過30%的市場份額,在個貸收購處置領域行業遙遙領先(數據來源:瀚華金控2023年報)。

同時,據悉在2023年底,富安金融資產共競得76個資產包,成為當年度銀登公佈收購個貸不良規模最大的地方AMC。

自此之后,風波驟起,遼寧富安的業務一度停止,其主要管理人員因此前的業務被查,連帶不良資產業務也受到了波及。

該公司被指控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挪用資金,暴露了瀚華系複雜的關聯交易網絡。此前,瀚華金控因與重慶富民銀行的違規貸款被罰180萬元,已預示其風控漏洞。目前,瀚華金控持有的遼寧富安股權已被法院輪候凍結資金超12.5億元。

而瀚華金控的2023年年報,披露了張國祥和任為棟的詳細履歷。

張國祥,當時59歲,2004年8月參與創辦了瀚華金控,2013年3月起擔任瀚華金控董事長,2016年8月起擔任富民銀行董事長(注:2024年9月卸任富民銀行董事長)。

任為棟,當時46歲,2009年2月加入瀚華金控,2018年3月起擔任瀚華金控副總裁,2018年9月起擔任唯一的公司祕書及授權代表,分管財務審計部、投資者關係部、辦公室等部門,2022年9月起擔任瀚華擔保公司副總裁,后來擔任瀚華擔保公司董事長。

目前,瀚華金控持有的遼寧富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權已經被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金額超15.2億。

非國資背景的AMC路在何方?

在我國59家持牌地方AMC中,大部分是地方國資控股,但有13家屬於非民營企業為主導。

2023年以來,此類地方AMC「險情」不斷。

目前,在中國的不良資產行業,其它的幾家民營持牌AMC,如湖北天乾資產、富城資產、上海睿銀盛嘉資產、安徽國厚資產、寧夏順億資產等,或多或少的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其中富城資產近幾年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2024年初黑龍江嘉實龍昇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申請註銷,牌照交回。據統計,因不同原因陷入困境的民營地方AMC就達7家,超過半數。

在此情況下,專業人士標普信評金融機構評級部總經理李迎分析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不良資產流動性很差,變現時間不確定,需要很強的融資能力。地方AMC中,除民企控股以及央企、外資控股的企業外,其余絕大部分為地方國資控股企業,由於AMC業務具備較強的政策屬性,國資背景AMC較民營企業在業務資源獲取、資金支持、融資渠道、融資成本等方面更具優勢。

且目前的融資環境不太支持民營地方AMC高槓杆經營。國有主流地方AMC的槓桿倍數(總債務/淨資產)大約為4倍。地方民營AMC很難找到穩定的融資來源維持4倍左右的槓桿率,並保證不發生流動性風險。如果低槓桿經營,業務規模太小,資本金消耗很快,很難實現可持續性的不良處置業務模式。

其次,很多不良資產的回收依賴房地產資產,在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下,房地產類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變現難度大。

最后,地方AMC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雖然有一定的監管制度約束,但是在監管強度上遠小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業務方向、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公司治理方面更容易發生問題,導致經營困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