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共繪「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與民心相通新圖景——「共鑄卓越 共享未來」第二屆大唐外籍員工中國行紀實

2025-09-20 14:42

來源:環球網

「衷心祝賀各位順利完成12天的研學參訪,真誠感謝每一位為大唐海外業務辛勤付出的你們!」

9月18日,為期12天的「共鑄卓越 共享未來」大唐外籍員工中國行活動在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大唐)總部圓滿落幕。來自印尼、緬甸、柬埔寨、老撾、烏茲別克斯坦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10名大唐外籍員工和2位外媒記者,奔赴中國北京和內蒙古開展研學參訪。他們在實地探訪中見證中國電力的技術實力,在互鑑交流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讓「硬聯通」的能源項目與「軟聯通」的技術標準、「心聯通」的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共同書寫新時代國際合作新篇章。

跨國相聚 開啟雙向交流新旅程

9月7日的北京大興機場,手持「唐標」歡迎牌的中方同事,讓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優杜絲和法爾霍德瞬間感受到「回家」的温暖。「看到熟悉的標誌,就像回到家一樣,特別親切。」優杜絲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外籍員工的心聲。

在精心籌備的歡迎會上,「孃家人」的叮囑讓在場的外籍員工倍感振奮:「你們在海外堅守崗位、保障能源供應,是中國大唐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外籍員工參觀中國大唐企業文化展廳

柬埔寨員工歐春提前梳理工作中的技術難題,期待在此次中國行中尋找答案,「我要以學習者、記錄者、分享者、連接者的身份,把‘學習清單’轉化為‘改進清單’,再轉化為‘成果清單’,讓項目團隊全員受益」;柬埔寨電網公司的曼傑拉、老撾北本公司的馬莉娜、緬甸太平江公司的伊丁薩格、烏茲別克斯坦布卡公司的優杜絲,作為曾在中國求學的「中國通」,主動承擔「文化橋樑」角色,幫助同行夥伴更快融入行程,讓交流更順暢、情誼更濃厚。

技術探祕 見證中國能源發展大唐答卷

「我沒聽錯嗎?是2400公里嗎?」當了解到大唐內蒙古公司集控中心能夠遠程管控橫跨2400公里的風光儲電站時,柬埔寨員工曼傑拉感到難以置信。「如此廣闊的地域,竟能實現如此高效地集約化管控。」當聽到「集控中心能通過功率預測多發電4600多萬千瓦時」時,柬埔寨員工歐春表示:「我對‘讓數據產生價值’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外籍員工與中方同事在托克托發電公司智慧能源中央控制中心開展技術交流

作為世界最大在役火電廠,托克托發電公司開闢出一條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集約化、規模化開發新模式,為能源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路徑。「總裝機873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00億千瓦時,還能實現清潔供熱……」在托克托發電公司智慧能源中央控制中心,印尼員工艾迪,對着大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參數,一邊記錄解説內容,一邊與中方工程師深入交流。「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把這些技術應用到印尼項目中!」傍晚時分,當外籍員工乘坐大巴駛離托克托時,車廂里,圍繞「檢測系統優化」「風光能源整合」等話題的熱烈討論持續開展。

外籍員工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公司中央控制室

而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公司,中央控制室滿牆的屏幕同樣讓大家震撼——壓力、氣體流量等生產數據實時更新,褐煤轉化為清潔天然氣的全流程一目瞭然。「這是能源清潔利用的典範!」印尼員工薩卜漢一邊拍攝視頻,一邊向同事實時分享。

外籍員工在塞罕壩風電場

初秋的塞罕壩風電場,連綿起伏的風機緩緩轉動,訴説着大唐綠色發展的初心。「2005年大唐第一臺風機併網,如今總裝機達235.86萬千瓦,累計減排二氧化碳超4686萬噸。」聽完講解后,來自老撾的員工馬莉娜駐足展板前:「這句話説得真好——‘化寒風為綠電,使黃沙變綠洲’。」而曼傑拉向塞罕壩片區運維中心副主任王欣請教風電建設技術,為日后在柬埔寨的風電項目開發做好準備。

在唐能光伏電站,創新的「光伏+治沙+智能運維」模式,不僅實現了沙化土地治理與清潔發電的雙重目標,更探索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生態修復的創新之路。「下次有機會再回來看看這片正在變綠的沙漠!」這份跨越國界的約定,承載着對綠色未來的期待。

印尼員工西吉特在唐浩培訓中心進行技術實操

在唐浩培訓中心,外籍學員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親自體驗風電機組仿真設備和光伏組件控制系統的操作。課間時分,擔任水電課程講師的龍灘水電站設備部主任馮力行主動與學員們交換聯繫方式,並表示:「遇到任何問題隨時視頻聯繫,我一定全力解答。」

從世界在役最大火電廠的綠色轉型,到全球領先的煤制氣項目;從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光伏+治沙」示範工程;從智能運維技術的學習,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此次技術研學讓外籍員工全方位見證了中國大唐在能源清潔化、智能化領域的實力,堅定了大家攜手推進海外項目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文化共情 在行走中讀懂中國

從北京的煙火市井,到內蒙古草原的蒼茫遼闊;從古代文明的厚重積澱,到現代發展的蓬勃活力,外籍員工們在腳步丈量中不斷刷新對中國的印象,也讓連接彼此的文明紐帶越系越緊。

北疆篝火晚會的火光,照亮了不同文化交融的美好時刻。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唐員工手拉手,圍着篝火載歌載舞,不分彼此。外籍員工唱起中國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中方同事則用外語演繹經典曲目,歌聲與笑聲交織,情誼在火光中升溫。「這樣的夜晚太難忘了,我們就像一家人。」印尼員工丁達的話,道出了參與者的心聲。

此次中國行,既是對中國大唐國際化人才培養成果的檢驗,更是推進本土化人才佈局的重要舉措。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大唐境外項目外籍員工達900人,平均年齡僅32歲。這支年輕且富有活力的隊伍,正成為大唐海外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心相通的鮮活紐帶。

「這段行程讓我領悟到:卓越並非總意味着‘擁有更多’,有時,它更在於懷着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強的自豪感,將我們現有的工作做到極致。」印尼員工西吉特在這段旅程中,對「卓越」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未來,中國大唐將持續推動中外技術共享、文化共融,讓「硬技術」與「軟文化」協同發力,將「外籍員工中國行」為打造彰顯國際化品牌形象的標誌性活動,助力「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走深走實,讓綠色能源點亮更多國家和地區的美好生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