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0 12:01
財聯社9月20日訊(記者 趙昕睿 陳俊蘭)在中信建投成立二十周年之際,公司以「潮湧灣區·風勁揚帆」為主題,於9月17日在香港成功舉辦2025年全球投資者大會。本場大會匯聚了來自東南亞、中東、日韓、歐美等近20個國家的500位專家與機構代表到場進行交流,共話全球經濟變局與資本市場投資新機遇。
近年來,中信建投堅持把香港地區作為實施國際化戰略的橋頭堡和主陣地,中信建投國際作為進軍國際資本市場的旗艦,為各類企業、機構和高端客户提供一系列企業融資產品和服務,助力客户實現財富管理目標,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依託香港金融沃土,為優秀的境內外客户搭建鏈接橋樑,幫助國際投資者發掘中國資產價值也成為本次大會籌備與舉辦的核心出發點。
香港市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正持續強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受邀發表主題演講,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劉成帶來領導致辭。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代理首席資本市場官Aymen Triki,深圳灣實驗室轉化顧問、元啟生物製藥創始人及行政總裁丁元華,新華三集團港澳區總經理于飛,老鋪黃金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馮建軍,VentureBlick創始人、原美敦力/拜耳亞太區總裁Chris Lee (李希烈),道通科技首席資本運營官舒細麟,中信建投國際總經理助理、投資銀行部主管沈傑,格林美董事、高級副總經理、董事會祕書潘驊等嘉賓,從多維度探索全球投資新路徑與新機遇。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劉成:中資券商在香港大有可為
中信建投董事長劉成提出三個「大有可為」。
一是香港金融市場大有可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不僅不可取代,並且在新的形勢下得到鞏固和深化。未來,香港通過強化內地與全球的鏈接,鞏固和增強「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獨特角色定位,仍然有着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二是中資券商在香港大有可為。中資券商在香港市場已從「參與者」成長為「主力軍」,從助力中概股迴流、支持港股IPO,到服務「中資出海」企業的全球化佈局,中資券商正以香江為支點,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是中信建投「出海」大有可為。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風起雲涌,中信建投始終錨定「打造國際一流投行」建設目標,將國際化佈局作為重要戰略方向,積極做大做強香港業務,謀深謀實國際化佈局。
黃文濤:A股、港股呈現科技創新牛等「新四牛」態勢
圍繞《全球變局中的宏觀經濟與資產佈局》主題演講,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博士從宏觀趨勢、資產配置和產業變革三大維度,系統闡述在全球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中國及亞洲地區所面臨的機遇與資本市場的未來走向。
黃文濤強調,資產價格的變化突出體現為「東昇西降」的格局。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顯著領漲全球大類資產。他提出「四個牛」共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崛起:
一是資金流入牛。外資持續增配A股和港股,內地長線資金和保險資金加大權益資產比重,儲蓄搬家現象也逐漸顯現。
二是科技創新牛。中國在人工智能、創新葯、低空經濟、固態電池等領域實現全面突破。他特別提到DeepSeek大模型和華為產業鏈的技術超越,指出中美人工智能能力差距已從20%迅速收窄至0.3%。
三是制度改革牛。「國九條」及證監會「1+N+X」政策體系持續優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入長期資金、完善IPO機制,為牛市奠定製度基礎。四是消費升級牛。在新消費和服務消費拉動下,智能家電、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增長迅猛,Z世代成為消費新動力,推動相關板塊景氣度持續向上。
黃文濤總結國內經濟呈現四大亮點,出口保持高韌性、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科技與產業全面突破、新消費快速增長。同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增強,IPO募資規模重回全球第一,資金流入大幅增長。
展望「十五五」規劃,他預計將在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升級、內需提振、制度型開放等方面推出更多有力政策,與中國第四輪科技革命浪潮形成歷史性交匯。黃文濤堅定看好A股與港股中長期表現。他強調應擁抱中國的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和全球資金東移的趨勢,在政策與基本面雙輪驅動下,中國資產仍處於新一輪重估的起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新經濟板塊已成為香港核心動力
作為本次大會邀請的特別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科技賦能, 金融發展新階段》為題,探討在科技變革的時代背景下,香港金融市場的新發展和新機遇。他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由數字技術推動的深度轉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顛覆性的創新正在重塑產業的格局和價值創造的模式。今天的香港正通過科技與金融的深度結合,展現出更豐富的經濟內涵,更強大的發展動能。
陳茂波司長從三個維度闡述了香港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的現狀和潛能。
一是香港金融市場活力強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實現了跨越式的提升。
二是市場結構的深刻轉型,新經濟已成為香港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新經濟公司數目占上市公司數目僅15%,但佔港股總市值大概28%,貢獻了30%交投量,與五年前相比,交投額的佔比上升了8%,顯示新經濟板塊已經成為香港股票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支撐。
三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香港也具備戰略的優勢,積極參與其中。
總結而言,香港市場發展策略是既要保持傳統的優勢,更要主動擁抱科技的變革,既要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也要連通全球市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將會越來越豐富。同時,陳茂波司長指出,香港行政長官最新發布的《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將會開拓科技和金融發展的新維度,為香港開創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企業出海從產品出口到資本全球化,亞洲機遇正在到來
在大會圓桌論壇環節,五位嘉賓以「企業出海,風勁揚帆」為主題,圍繞中國企業出海的戰略佈局、行業機遇與資本市場支持等展開深度對話,由中信建投研委會副主任馬鯤鵬主持,阿布扎比交易所代理首席資本市場官Aymen Triki、老鋪黃金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馮建軍、VentureBlick創始人李希烈、道通科技首席資本運營官舒細麟、中信建投國際總經理助理沈傑參與討論。
阿布扎比交易所代理首席資本市場官Aymen Triki指出,亞洲與中東資本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阿布扎比與香港同爲區域金融中心,合作潛力巨大。目前,阿布扎比交易所已與滬深交易所、港交所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知識共享與監管對話,為金融產品創新與雙重上市奠定基礎。ETF、指數產品、雙重上市機制等將成為連接兩地市場的重要工具,為中企進入中東及全球市場提供多元化融資通道。
醫療出海平臺VentureBlick創始人李希烈提出,中國在製藥、醫療設備等領域已實現從「仿製跟從」到「創新引領」的跨越,但在出海策略上需避免盲目衝擊歐美高端市場。他指出,醫藥行業具備高壁壘和強先發優勢,部分中國企業可優先選擇東南亞、中東、韓國等市場作為出海首站,逐步積累國際認可度與運營經驗,而非直接強攻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
對於品牌出海的差異化路徑,老鋪黃金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馮建軍進行了分享。他表示,過去十年,中國消費市場經歷了一場深刻變革。在高端消費領域,意大利或法國「血統」曾被認為是高端品牌的標籤,但今天,中國品牌已成為中國高端消費的主流力量。老鋪黃金消費者與國際五大重奢品牌的消費者高度重合,國際奢侈品牌消費者已轉向中國品牌。當前正處在一箇中國文化重塑世界品牌格局的歷史性時刻。這不僅是一場商業變革,更是一場文化復興。隨着中國品牌不斷走向世界,中國品牌帶去的不僅是產品和服務,更是中國文化的價值理念和極致美學精神。
道通科技首席資本運營官舒細麟系統闡釋了公司全球化的「五個打造」策略:極致產品競爭力、全球研發網絡、自主品牌建設、本地化銷服體系與全球供應鏈佈局。道通科技以AI垂域大模型+診斷智能終端+訂閲制模式,在北美汽車診斷市場佔有率超33%,超越博世等國際巨頭。他強調,中國企業需以極致產品力為基礎,以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為核心,進行系統性全球化佈局,而非簡單依賴成本優勢或代工模式。
中國企業出海已進入新階段,正從「產品出海」邁向「產能出海、資本出海、服務出海」,中信建投國際總經理助理沈傑指出。他以寧德時代德國建廠、吉利海外併購、TikTok生態系統輸出為例,説明中國企業正在全球範圍內融入供應鏈、整合資源、輸出技術與標準。他同時強調,港股市場在融資效率和市場化審覈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已成為中資企業全球化融資的重要平臺。
沈傑還結合老鋪黃金港股上市案例,指出企業赴港融資需注重三大方面:一是通過精準定位構建投資故事,突出稀缺性與成長邏輯;二是以財務數據驗證商業模式,如高毛利率、高復購、坪效指標等;三是選擇具備境內外一體化服務能力的中資券商,以保障IPO及后續再融資、併購等綜合資本運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