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耀太行·紅土鉅變 | 靈丘:從「紅色熱土」到「算力高地」

2025-09-20 09:42

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爲了展示老區新時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變化,央廣網記者走進山西革命老區看發展,推出《光耀太行·紅土鉅變》融媒體系列主題宣傳。

央廣網大同9月19日消息 大同市靈丘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五臺山、太行山、恆山三大山脈余脈交接處,險要的地勢讓這里有了「燕雲扼要」之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的喜訊從這里傳遍神州大地,八路軍出師抗日后的首場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全國抗戰士氣。

80多年后,靈丘這片紅色熱土厚植發展動能,激活縣域活力,在「大數據+新能源」「特優農業+鄉村旅遊」的「雙輪驅動」下,跑出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園區」漸行漸近

靈丘縣城東的大數據產業園區,佔地9.93平方公里,園區道路筆直寬敞,兩旁秦淮、京東、秦雲等企業基地蔚為壯觀。通過培植算力沃土,一批全國知名數據企業紛至沓來,成為靈丘縣引來的「金鳳凰」。

靈丘大數據產業園吸引全國各大企業進駐(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靈丘大數據產業園吸引全國各大企業進駐(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建立大數據基地,對當地交通、氣候、水資源、新能源等方面要求都很高,靈丘完美的符合了所有條件。」大同秦淮數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淮數據」)相關負責人鄭衞洋告訴記者。

作為產業園首批入駐的企業,2018年至今,秦淮數據累計已有9期項目投入運營,期間項目獲評中國首個100%可再生能源穩定供給的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據悉,全部13期建成后,IT總容量將超過500MW,可承載服務器超100萬台,這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園區。

回憶數據基地建設的「靈丘速度」,鄭衞洋告訴記者:「我們的項目在靈丘實現了迅速落户、迅速建設。比如1號、2號機房,從動工到交付僅用了7個多月時間,當地政府保質保量、快速高效的工作推進,為我們企業節約了成本。」

2021年,秦淮數據為央視春晚提供網絡數據支撐,項目設備經受住了全球流量匯入的「大考」,在靈丘縣完善的軟硬件服務保障下,出色完成了數據保障的「答卷」。

靈丘大數據產業園(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靈丘大數據產業園(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當今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算力已成為新的核心生產力。近年來,靈丘縣搶抓「東數西算」、數據要素產業發展等多重戰略疊加機遇,高質量建設面向京津冀的數字經濟先行地,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實現產業形態「由瓦特變比特」。

2024年,靈丘大數據產業園上架服務器規模達到34.2萬台,總容量突破300MW,主營業務收入58.43億元,綜合算力服務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紅色資源助推全域旅遊放光彩

「這條溝叫喬溝,是平型關大捷主戰場。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在此伏擊日軍,經過6個多小時的血戰,殲敵1000余人,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在平型關大捷紀念景區喬溝遺址前,絡繹不絕的遊客聆聽着導遊的講解,在紅色遺蹟前久久凝望。

遊客們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參觀(央廣網記者 張潔 攝) 遊客們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參觀(央廣網記者 張潔 攝)

平型關大捷景區位於靈丘縣西南,面積8.8平方公里。2005年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這里每年接待遊客約50萬人次。

平型關大捷遺址-喬溝(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平型關大捷遺址-喬溝(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除了平型關大捷遺址,靈丘縣境內還有八路軍359旅旅部舊址、白求恩特種外科醫院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190余處,呈現出「點多、面廣、量大,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格外突出」的特點。將紅色資源「串珠成鏈」,靈丘先后推出「三五九旅是模範之旅」「沿着白求恩的足跡之旅」等主題旅遊線路,讓遊客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白崖台村、小寨村緊臨平型關大捷景區,80多年前,這里的村民捨生忘死,為戰役提供了堅實的后方支援;80多年后,這里的百姓乘着紅色旅遊的東風,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是真正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白崖台村組織村民30多人,以村中百姓支援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故事為藍本,自排自演了一部實景劇,每個周末進行演出;小寨村和景區一起打造了特色餐飲項目——‘慶功宴’,遊客們在老鄉家吃憶苦思甜飯,參與紅歌合唱、投手榴彈等互動遊戲,今年五一假期推出后,效果非常好。」平型關大捷景區副總經理聶金龍説。

靈丘「紅、古、綠」三色之旅融合發展效果顯著(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靈丘「紅、古、綠」三色之旅融合發展效果顯著(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近年來,靈丘縣點亮紅色擦亮綠色,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京西福地,山水靈丘」的名氣越來越響亮,花塔、沿河等一批特色鄉村成為「詩和遠方」的代名詞,《黑神話:悟空》取景地覺山寺等歷史古蹟知名度飆升,「紅、古、綠」三色之旅融合發展效果顯著。靈丘先后被評為「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遊名縣」「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入選首批休閒旅遊勝地。2021年,靈丘縣旅遊發展案例入選中國旅遊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案例。

在綠水青山中打造有機農業「金字招牌」

地處三大山脈余脈交接處,靈丘全縣11個鄉鎮有10個在大山深處。清新的空氣、適宜的温度以及優良的水質土壤,讓這里成為有機旱作農業的天選之地。

綠水青山中的車河村(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綠水青山中的車河村(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靈丘縣紅石塄鄉車河村,規整的梯田里種植着蔬菜、雜糧,蔥郁的山中放養着青背山羊、走地雞,清澈的山泉水中游弋着虹鱒魚、鱘魚,「無論是地里種的、山上跑的還是水里遊的,全部都是有機的。」車河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春告訴記者,「目前,村里的高標準有機農田有700多畝,農產品全部取得有機認證,主要銷往京津冀地區,產品供不應求。」

從2013年開始發展有機農業,車河村集體收入由最初的零元,增長到2024年的13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300元提高到24500元。中外有機農業專家匯聚的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如今已連續舉辦11屆。

用好產品在全國打響「靈丘有機」知名度(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用好產品在全國打響「靈丘有機」知名度(央廣網記者 張晉鵬 攝)

目前,靈丘縣打造的平型關國家有機農業公園,是國內面積最大、相對封閉的連片有機農業園區。園區已建成有機農業示範基地4萬畝,有機農業生產基地13個,48個品種獲得綠色認證,103個品種獲得有機認證,有機農業總產值達5億元。靈丘已建立線上線下全方位營銷體系,在全國打響「靈丘有機」知名度。

大同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舉辦地(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大同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舉辦地(央廣網發 靈丘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8月,「第三屆世界有機示範區大會暨第十二屆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在車河村盛大開啟。以有機農業為契機,曾經「九分山水一分田」的革命老區,生動踐行「兩山」理論,正在發生從守護到盤活再到共享的巨大變革。

總策劃:韓文

監製:張潔

記者:張晉鵬 温雅慧 尹琳岑(見習)

指導:中共山西省委網信辦

鳴謝:中共靈丘縣委宣傳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