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0 09:26
「毫無疑問,AI能力是我們特別關注且投入巨大的領域,我們的態度非常明確——以人為本,圍繞人用好人工智能,打造最好用的AI。」
在剛剛結束的2025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主峰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明確提到,騰訊將持續強化AI能力,同時加大在AI芯片領域的投入力度。
針對外界高度關注的算力問題,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宣佈,目前騰訊已全面適配主流國產芯片,並積極參與和回饋開源社區。與此同時,軟硬件協同的全棧優化是騰訊雲的長期戰略方向,公司將通過異構計算平臺的軟件能力,整合不同類型芯片,為用户提供高性價比的AI算力服務。
談及AI領域的投資回報,湯道生透露:「部分產品已經盈利,另有部分產品仍處於投入階段,我們會持續抓住 市場帶來的新機遇。」
不盲目「刷榜」:模型好不好,用户說了算
「AI相關的收入增長相當顯著 。作為一個雲服務廠商,AI浪潮對雲基礎設施(infra)的拉動作用毋庸置疑;在模型與Agent(智能體)領域,我們也打造出非常多 客户案例,這也進一步帶動了收入增長。」湯道生表示。
「在AI芯片領域,我們已看到需求爆發式增長,因此過去幾年持續加大投入。此外,C端用户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同樣明確,用户價值清晰可見,未來我們會繼續深耕這一領域。」他補充道,目前騰訊旗下「元寶」的日活躍用户(DAU)增長勢頭迅猛 。
湯道生還透露,騰訊AI正與多家芯片廠商推進適配工作。「不同大模型應用場景對芯片配置的需求存在差異,騰訊聚焦軟件、模型與數字化技術,將以開放心態與各類芯片廠商合作,針對不同場景篩選最優硬件,進而打造適配性更強的模型與工具。」
當前AI行業「刷榜」現象嚴重,不少AI公司的大模型雖頻頻躋身榜單前列,背后卻存在一定「水數據」嫌疑。對此,騰訊持何種態度?
湯道生明確表示,騰訊在模型研發上並非為衝榜而投入:「我們始終更關注如何結合具體場景解決用户痛點,滿足用户需求——在這一方向上的投入遠比衝榜更重要。榜單表現只是模型能力的一個維度,但一款模型是否好用,最終還是由用户說了算。」
「行業榜單更新迭代速度快,恰恰説明AI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當前AI領域熱度高漲,全行業都在加大投入,這種氛圍令人振奮。」湯道生補充道。
此前,騰訊混元曾因率先接入DeepSeek實現用户量大幅增長,外界也十分關注騰訊在開源大模型合作上的后續策略。對此,湯道生迴應:「今年年初,的確有很多大量用户對DeepSeek模型表現出強烈興趣,這是實打實的需求。騰訊是最早擁抱DeepSeek的企業之一,這一決策的核心正是基於用户的真實訴求。」
他進一步介紹,在實際應用中,騰訊自研模型與接入的外部開源大模型的佔比會根據場景動態調整:「例如在3D內容生產場景,混元是最好的選擇;而在生圖、生視頻等部分場景,包括DeepSeek在內的不少開源模型尚未涉足。」
湯道生強調,企業客户選擇模型的核心標準是「匹配需求」,而非「模型越大越好」:「有時,一款參數規模適中、推理成本較低的模型,只要能基於企業內部文檔優化‘幻覺’問題,就能滿足客户需求或內部知識智能體的應用場景。騰訊混元也推出了多款輕量級開源模型,在實際業務中廣受認可。」
談CSIG「增肌減脂」:自研產品增長健康,拒絕「虛胖」
對於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的未來發展,湯道生指出,核心目標是提升產業效率:一方面要堅持國際化佈局 ,擴大市場規模;另一方面要堅守健康可持續的經營模式,拒絕以虧損換取 收入。
「過去不少雲廠商的收入構成中,除自研產品外,還包含大量集成項目。所謂‘減脂’,主要是剝離低質量收入或不可持續投入,對此我們態度堅決地做減法。」湯道生解釋道。
他表示,騰訊雲當前將更多精力聚焦於自研產品打磨,涵蓋雲底座、數據庫、大數據平臺等核心領域。「目前自研產品的收入增長態勢喜人且健康——即便在行業競爭激烈、整體價格下行的背景下,我們的實際業務規模仍實現了更高比例的增長。」
作為騰訊在遊戲、社交之外的第二條「增長曲線」,CSIG曾於2022年啟動戰略轉型。當時湯道生就明確表示:「雖然無法透露具體時間,但CSIG實現盈虧平衡、達成盈利,無疑是我們的核心目標,未來幾年我們會持續朝着這一方向努力。」
彼時他對CSIG「增肌減脂」的比喻也在行業內廣泛傳播:「我寧願做一個150斤的壯漢,也不願成為200斤的‘虛胖’個體。」
在3年的轉型后,AI和業務的融合已經給騰訊業績帶來顯著增量。騰訊二季度財報顯示,營銷服務在大模型技術升級和微信生態活躍度提升帶動下保持高速增長,收入同比增長20%至357.6億元;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至555.4億元。
據騰訊高管介紹,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優化定向投放精度,有效提升了廣告點擊率;在流量端,AI推動視頻號與搜索流量實現增長,未來AI原生應用帶來的體驗升級,還將創造新的流量增長點。
加速出海:將成熟AI能力推向全球市場
出海已成為騰訊雲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
湯道生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騰訊雲計劃今明兩年 在多個國家及區域建設新可用區,其中沙特、日本大阪等地的新可用區即將上線。「我們的服務對象既包括出海企業,也涵蓋當地經營的遊戲公司、互聯網企業、視頻平臺及傳統電商等,這些均是我們的核心客户羣體。」
「過去幾年,我們與海外客户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雲服務、基礎設施及傳統AI技術等方面。不過,當前海外市場對新一代AIGC能力、智能體技術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們正與東南亞多個合作伙伴推進相關合作,部分試點項目已落地。可以説,AI技術在海外市場擁有廣泛應用空間。」湯道生表示。
他以刷掌支付為例進一步説明:「目前國內已有大量零售場景(如便利店)落地刷掌支付功能,海外市場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不少當地企業也希望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引入這一技術。騰訊的技術研發邏輯通常是‘國內先行實踐、產品打磨成熟后再推向全球’,刷掌支付等AI相關能力也將遵循這一路徑出海。」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騰訊雲國際業務持續保持高雙位數增長;超90%的出海 互聯網企業、超95%的頭部出海 遊戲公司均選擇騰訊雲服務。目前,國際業務已成為騰訊雲的核心增長引擎——2025年二季度,騰訊雲國際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海外客户規模較去年同期實現翻倍。
騰訊集團副總裁邱躍鵬也表示,騰訊雲將持續加大技術創新與全球化佈局投入,一方面助力中國企業穩健出海,另一方面為全球企業提供安全、可靠、智能的雲服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