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0 03:43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作為風電領域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002202.SZ、02208.HK)正擲重金加碼佈局風電制氫氨醇項目。
近日,金風科技公告稱,擬與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簽訂《風電制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投資開發協議書》,計劃在當地投資建設風電制氫氨醇項目(以下簡稱「巴彥淖爾項目」),總投資金額約189.2億元。這是繼136.65億元內蒙古興安盟風電耦合制綠色甲醇項目(以下簡稱「興安盟項目」)后,金風科技在氫氨醇領域上的又一重大投資。
中研普華研究員洪前進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巴彥淖爾項目對風電、氫能及化工三大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直接帶動3GW風電設備需求,並通過「風光發電—制氫—化工產品」的閉環模式,為風電消納開闢了新路徑。
加碼佈局氫氨醇
根據金風科技公告,其於9月10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金風科技烏拉特中旗3GW風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簽訂投資協議並開展申報工作的議案》,同意基於內蒙古風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申報政策要求,進行項目申報及獲取項目開發權。
公告顯示,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烏拉特中旗金風潤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進行化工側項目備案以及出具《落實投資承諾函》。同時,金風科技擬與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簽訂《風電制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投資開發協議書》,在當地建設總投資約189.2億元的風電制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協議顯示,巴彥淖爾項目總體規劃建設3GW風電裝機容量,所發電力80%以上用於電解水制綠氫,並藉助生物質氣化耦合綠氫技術,每年分別製取60萬噸的綠色甲醇和40萬噸的綠氨。
近兩年,金風科技持續深化氫能產業鏈佈局。除巴彥淖爾項目外,公司還投資建設了興安盟項目,並參與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建設。后者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興安盟項目已於2024年4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36.65億元,規劃建設2GW風電,年產綠色甲醇50萬噸。
洪前進向記者分析指出,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巴彥淖爾項目對我國風電、氫能及傳統化工產業影響深遠。在風電產業方面,項目拉動了設備需求,創造了消納新路徑,推動技術升級與應用場景拓展;在氫能方面,實現了規模化綠氫供給,推動相關設備需求增長和商業化推廣;對傳統化工產業而言,則提供了低碳轉型路徑,推進原料結構綠色化。同時,該項目構建了多產業融合生態,有效化解新能源消納與化工生產之間的矛盾,推動產業協同發展與轉型升級。
記者就該項目的投資事宜聯繫金風科技方面採訪,截至發稿未獲回覆。金風科技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投資是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完善業務佈局、拓展業務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公司擬通過該項目進一步整合資源與技術優勢,提升風電與綠色化工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能力。
洪前進認為,該項目構建的「風電—綠氫—化工」融合生態,解決了新能源消納與化工生產連續性的匹配難題。加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對「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的政策支持,未來將推動多技術領域協同創新,形成產業鏈聯動發展新格局。
項目前景幾何?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綠氫作為可再生能源綠電消納的重要途徑,產業發展正駛入「快車道」。
所謂綠氫,即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制氫過程不產生碳排放。據中氫聯盟方面預測,截至205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其中綠氫佔比有望提升至70%。
在政策層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於2022年3月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示範應用,探索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基地。規劃設定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10萬—20萬噸/年,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得到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此外,202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正式施行,明確提出完善能源開發利用政策,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和消費結構,積極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加快構建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體系。
洪前進指出,巴彥淖爾項目為高排放行業的低碳轉型提供了新模式,綠氨和綠色甲醇可助力航運、化工等電氣化領域全產業鏈脱碳;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升國家能源安全水平,為「雙碳」目標落實提供可行技術路徑。
「在節能減排優勢上,該項目相較傳統模式表現突出。」洪前進表示,一是通過儲能系統實現風光發電與化工生產的「解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二是採用先進設備提升系統能效與穩定性;三是構建「綠電—綠氫—高附加值化工產品」鏈條,解決綠氫儲運難題。此外,項目將棄風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形成多重減排效應。
在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國內綠氫氨醇項目正加速落地。除了金風科技外,包括隆基綠能(601012.SH)、吉電股份(000875.SZ)、寶丰能源(600989.SH)等多家能源企業也紛紛佈局。
據金聯創氫能數據庫統計,截至2025年5月,全國規劃在建、投運的綠氫氨醇項目704個。其中,綠色甲醇項目153個,產能合計5570萬噸/年,以中廣核興安盟制甲醇項目一期年產40萬噸生物質綠甲醇為例,總投資22.5億元;綠色合成氨項目81個,產能合計1847萬噸;以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為例,合成氨產能18萬噸/年,總投資59.56億元。
洪前進認為,金風科技憑藉風電領域的技術積累與項目經驗,將加劇行業競爭並提升市場集中度。從示範引領角度看,該項目的價值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整合關鍵技術,提供可複製的技術方案;二是此前與航運企業馬士基達成綠色甲醇長期供貨協議,以此探索「生產—消費」閉環商業模式;三是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實踐案例,為政策完善提供依據。
公開資料顯示,金風科技成立於1998年,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在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公司擁有風機制造、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三大主營業務以及水務等其他業務。其中,風機制造與銷售已成為其最大收入來源。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85.37億元,同比增長41.2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88億元,同比增長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