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水滴公司眾籌引流 近九成營收來自保險

2025-09-20 02:43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樊紅敏 北京報道

近日,水滴公司(WDH.US)公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水滴公司淨營業收入8.38億元,同比增長23.9%;歸母淨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58.7%,實現連續14個季度盈利。

水滴公司因水滴籌這一公益屬性業務而被公眾熟知企業,其營收和利潤實際上主要來自旗下保險業務——水滴保。水滴籌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為水滴保進行引流,進而通過保險產品售賣實現變現。

業績增長的同時,《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作為2021年在紐交所上市的「保險科技第一股」,水滴公司「公益引流+保險變現」的商業價值並未持續在資本市場上兑現。在連續14個季度盈利之下,目前公司股價較上市之初(IPO發行價為12美元/股)已跌去超過八成。

保險業務佔據近九成營收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今年上半年,水滴公司實現總營收15.92億元,同比增長15.27%;歸母淨利潤2.48億元,同比增長47.02%。

從營收構成來看,水滴公司目前主要分為三個業務板塊,即以水滴保為代表的保險相關業務、以水滴籌為代表的互聯網眾籌業務和以翼帆醫藥為代表的數字臨牀試驗解決方案(CRO)業務。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保險相關業務實現收入13.97億元,同比增長18.29%,佔水滴公司總營收額的87.75%;實現營業利潤3.22億元,同比增長27.85%,為水滴公司目前主要利潤來源。水滴籌業務方面,上半年實現淨收入1.35億元,同比下降1.55%,淨虧損達0.62億元,去年同期虧損規模為0.55億元,虧損規模有所擴大。另外,水滴公司近兩年開拓的CRO業務今年上半年雖然營收實現增長,但也尚未進入盈利階段。

保險業務上,進一步拉長時間來看,營收和淨利潤整體呈下滑趨勢。

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4年,水滴公司保險相關業務收入分別為30.71億元、25.59億元、23.41億元、23.64億元;2022—2024年,保險相關業務營業利潤分別為10.35億元、5.28億元和4.77億元。

當前,整個保險中介市場處於下行調整期。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6年間,中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呈現逐年遞減趨勢,數量從2642家降至2539家,累計減少103家。

「過去幾年,整個保險行業,特別是互聯網保險領域,都經歷了一個深刻的變革和挑戰。隨着‘報行合一’預定利率下調等政策的深入推進,保險行業正面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短期內,對市場的所有參與者,包括水滴,都將有一個適應和調整的過程,但長期看無疑是更有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水滴公司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水滴籌業務則面臨長期虧損問題。2023年7月,水滴公司曾發表聲明稱:「水滴籌自2016年7月上線以來從未盈利,且隨着越來越多的大病患者選擇水滴籌,運營成本壓力也急劇攀升,因此2022年4月起水滴籌參照國際、國內大病籌款機構運營費用不超過10%的慣例,收取3%的籌款服務費,單個籌款項目服務費5000元封頂,但目前仍有不小的虧損缺口。」

2023年12月,水滴籌服務費率進一步由3%上調至6%,單項目收費上限同步從5000元增至8000元。

上述調整雖然推動2024年眾籌業務盈利改善,營業利潤虧損額從2023年的2.46億元,收窄至2024年的0.95億元,但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水滴籌業務在經歷了短暫的虧損收窄之后,虧損規模又進一步擴大。

「目前水滴籌服務費是行業最低的,平臺服務費會全部用於水滴籌平臺可持續運營和發展,覆蓋技術、運營及資金安全保障成本。未來,水滴籌仍為水滴公司旗下非盈利性業務,並不會改變這一定位。」就水滴籌業務面臨的長期虧損問題,水滴公司方面對記者表示。

公信力+合規挑戰

官方信息顯示,水滴公司將自身定位為中國領先的保險科技和醫療健康平臺,致力於為用户提供健康保障解決方案。其中,在保險保障端,水滴公司通過水滴保和水滴籌首創「大病籌款+人身保險」的健康保障模式。

財報數據同時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平臺累計捐款人4.8億人,累計籌款金額700萬元,累計籌款患者354萬人。

依託數億捐贈用户構建低成本獲客場景,繼而再通過定製保險產品完成價值變現,水滴公司構建了「公益引流+保險變現」這一商業模式。不過,這種模式也一定程度帶來了公信力和合規層面的挑戰。

公開報道顯示,2019年,媒體曝光水滴籌業務員「掃樓籌款」,引發公眾質疑愛心被商業利用。2022年啟動收費機制之后,中介抽成模式之下,公益與商業的模糊邊界也是業務面臨的爭議之一。

在保險銷售端,水滴保運營主體——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滴保公司」)及其分公司,也曾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等合規問題被監管處罰。最近一次是今年8月29日,水滴保公司湖北分公司因為業務信息不真實,被監管方面處以10萬元罰款。

對於水滴籌業務面臨的爭議,水滴公司方面向記者表示,發展過程中,水滴公司也在持續加強平臺治理工作,用AI科技讓公司的業務透明可追溯。在籌款業務方面,依託AI大模型語義解析與策略研判能力,水滴的AI風控模型已經覆蓋15個籌款高風險場景,大幅提升風控識別準確率;在資金監管上,建立實時金額覈驗機制,並聯動平安銀行設立資金專管賬户,保證資金透明安全;此外針對惡意推廣行為,水滴還構建行為異常識別模型,實現對黑灰產行為的快速定位和處置,有效保障籌款行業的健康規範發展。

「在保險業務方面,公司內部建立了更嚴格的合規培訓體系和問責機制,確保每一位員工,尤其是前線業務人員,都能深刻理解並恪守合規底線,對任何違反合規規定的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水滴公司方面同時表示。

股價縮水超八成

公開資料顯示,水滴公司於2021年5月7日在紐交所上市,IPO發行價為12美元/股,上市后水滴公司股價一路下跌,低點時逼近1美元的紐交所退市警戒線。

股價低迷之下,2021年9月宣佈啟動股票回購計劃,截至2025年8月31日,水滴公司累計從公開市場回購約5570萬股ADS(美國存託憑證)。

目前水滴公司股價不到2美元/股,較上市之初高點時,縮水超過八成。

對比來看,2020年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互聯網保險平臺慧擇(HUIZ.US),IPO發行價為10.5美元,目前股價仍高於3美元/股,較發行價也已大幅縮水,但縮水幅度小於水滴公司。

「美股、港股估值邏輯差異很大,在香港二次上市一是可以融到錢,二是結合此前類似案例來看,估值水平大概率也會提高。」一位資深行業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

2024年11月,水滴公司CEO沈鵬曾在香港對境外媒體透露,公司不排除尋找機會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

官方信息顯示,2023年8月,水滴公司旗下持牌保險經紀公司水滴金融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另外,水滴公司旗下的中國香港地區及海外生活服務平臺——陸港無憂,截至2024 年年底,已在中國內地及香港開設 5 個區域服務中心。

關於記者對其股價以及二次上市等相關問題,水滴公司方面未正面迴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