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0 02:16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每年一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再次將網絡安全帶入公眾視野。
9月15日,2025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在雲南昆明舉辦,活動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首次突出將技術能力向社會公眾可用服務下沉。《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活動不僅發佈了若干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成果,也開始將反詐、應急通信與基礎設施韌性等議題放在平民化教育與產業協作的中心位置。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卻也開始面臨嚴峻安全挑戰:5G與AI融合使詐騙手段智能化,普通民眾遭網絡詐騙風險快速上升,關鍵基礎設施攻擊頻次激增。賽迪顧問預測,2025 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將接近1000億元,但AI驅動的攻擊技術正加速迭代。
在此背景下,我國三大運營商及產業鏈企業以公益服務築牢防線,用技術創新破解難題,成為網絡安全宣傳周最鮮活的實踐樣本。
電信網絡面臨新威脅
自2023年大模型帶來的浪潮席捲全球后,AI給網絡安全領域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局。
在過去,網絡攻擊更多依賴於攻擊者的技術經驗和手工操作,然而現在,AI的介入使網絡攻擊實現了自動化與智能化的轉變,甚至呈現出「武器化」的態勢。這一變化導致電信網絡和用户所面臨的威脅從簡單的「點」狀攻擊,升級為難以預測的「立體式」威脅。
當前,AI的快速發展讓網絡攻擊進入了「低成本高烈度」時代。綠盟科技運營商事業部總經理湯旭指出,在2025年RSA大會創新沙盒十強企業中,有6家產品聚焦於AI賦能安全。目前,黑客藉助大模型可生成與正常流量相似度99.5%的攻擊請求,然而傳統規則漏檢率超過40%,防禦體系面臨嚴峻挑戰。
「攻擊成本斷崖式下降,進一步加大了安全風險。」湯旭對記者表示,CSDN博客披露,租用5萬台物聯網殭屍設備發起8Tbps衝擊僅需50元。2025年,新型HTTP/2漏洞MadeYouReset已導致多家服務器癱瘓。
與此同時,AI也讓電信詐騙的社會危害進一步升級。如今的詐騙不再是簡單的陌生電話騷擾,而是能夠模仿個人的聲音,甚至利用AI換臉以假亂真,並結合大數據分析,精準鎖定老年羣體、在校學生等易受騙人羣,實施定向詐騙。中國移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5年月均攔截詐騙電話2533.7萬次,詐騙短信643.9萬條。
AI技術激增帶來的挑戰,也讓網絡安全治理陷入 「矛與盾」 困境。
記者從三大運營商方面瞭解到,AI大模型潛藏多處風險。其可能會泄露在訓練中的用户隱私數據,而如果被注入惡意指令,還會導致決策失準,這也讓數據泄露風險升高。此外,攻擊者還可以利用AI技術,對大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可精準挖掘系統漏洞,進而發起大規模的數據攻擊。這不僅威脅到個人隱私,還可能影響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
運營商尋求實用路線
在AI帶來新挑戰背景下,今年的網絡安全宣傳周大會出現一個明顯變化:三大運營商不再把重點放在抽象能力的堆疊上,而是強調「可用性」。
記者注意到,在三大運營商的展區,來電真偽提示、一鍵風險上報、短信風險可視化,以及與警方、金融機構的快速凍結通道等功能,頻繁出現在用户場景演示中。這些功能設計的邏輯一致,是把複雜的后臺防護結果直接轉譯為用户可執行的操作,以降低安全防護的使用門檻。
其中,針對「如何有效預警詐騙風險、守護‘一老一小’等弱勢羣體財產安全」等訴求,中國移動推出了全場景防詐服務「中移羲和衞士」,提供「AI技術預防+防詐保險補償」雙重保障體系。同時,中國移動展示了「內容安全衞士」「短信風險鑑別」「AI換臉與實時鑑偽」等系列防護服務。
據其負責人介紹,這些服務具有監測快阻斷快、用户覆蓋率高等特點,可助力用户更好地保障合法權益。此外,中國移動還面向全網用户開通來信來電免打擾業務,目前,該業務已覆蓋近6億用户,屏蔽騷擾電話和短信數量超900億次。
在反詐技術攻防方面,中國電信展示了「星小辰」 終端智能體。據悉,該智能體詐騙識別成功率超 90%。中國電信表示,目前已在雲南建成了全國首個反詐實訓基地,通過模擬實戰,累計培訓超過6000人次,通過這些訓練者的傳播,進一步向社會大眾普及反詐意識。
在民生服務端,中國聯通研發了「安全薈」 雲市場,讓中小企業低成本享受高標準防護。此外,據負責人介紹,雲南聯通目前已聯合公安部門打造了12個反詐模型,識別率超 90%,累計協助端掉上千個詐騙窩點。
當前,站在數字經濟與AI技術的交匯點,我國電信安全正呈現與AI技術融合、生態共建的發展趨勢,需通過多方協同實現高質量網絡安全。
記者瞭解到,在產業核心技術層面,三大運營商目前正在推動量子通信與AI的融合落地。其中,中國電信400G量子專線等成果的推出,標誌着 「絕對安全」 從理論走向實踐。
同時,國產化創新也在全面推進中,包括中國聯通UniYAK技術棧、中國移動九天大模型的發佈,實現了電信網絡安全的全鏈路自主可控;此外,場景化防護成為重點,低空智聯網管控、車聯網安全等解決方案不斷成熟。賽迪顧問預測,隨着《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落地,隱私計算、密態計算等技術也將進一步成熟。
「從全球趨勢看,AI賦能網絡安全已進入快車道。國際大廠也紛紛發力,全球都在加緊攻關AI網絡安全技術。」湯旭表示。
在國家政策層面,政策生態的持續完善也為創新注入強勁動能。
2025年,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強調要攻關大模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明確開展大模型創新算法研究;國務院還出台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推動AI與各行業深度融合。
從量子加密到 AI 防禦,從產業行動到全民共建,2025 年網絡安全宣傳周,展現的不僅是技術突破,也體現了 「安全為人民」 的初心。在技術創新與社會協同的雙輪驅動下,我國電信安全正從被動防禦走向主動守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