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7家券商躍入基金代銷百強,業務重點顯現

2025-09-19 21:00

(來源:ETF鍊金師)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基協)發佈了2025年上半年基金銷售機構的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數據。數據顯示,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權益基金、非貨幣市場基金及股票型指數基金的保有規模合計達到17.29萬億元,較上季度環比增長8.63%。

  在進入基金代銷機構百強的名單中,共有24家銀行、57家券商、18家第三方代銷機構及1家保險公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在這次排名中的表現尤為突出,權益基金、非貨幣基金及股票型指數基金的保有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6.48%、9.43%和9.94%。

  根據中基協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百強機構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總計達5.14萬億元,環比增長5.89%;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達到10.2萬億元,環比增幅為6.95%;股票型指數基金的保有規模則為1.95萬億元,較2024年下半年增長了2483億元,環比增幅高達14.57%。

  在權益類基金的保有規模排名中,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證券農業銀行華泰證券依然位列前十,且其排名與2024年底相比未發生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壽保險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在2025年上半年增至1114億元,成為第11家權益基金保有規模超千億的機構。

  在非貨幣市場基金方面,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興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騰安基金、平安銀行和上海基煜基金排名前十。基煜基金此次超越中信證券,成為第十名。從保有規模來看,26家機構的規模均超過了1000億元,其中螞蟻基金和招商銀行的非貨幣市場基金保有規模均超過萬億元,分別為15675億元和10419億元。

  股票型指數基金方面,螞蟻基金、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天天基金、國泰海通、招商銀行、招商證券中國銀河廣發證券東方財富位列前十。國泰海通在合併后,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上升至第五位。在這些機構中,螞蟻基金的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達到3910億元,領先於中信證券的2687億元。

  券商在基金代銷業務中的表現尤為突出,2025年上半年,共有57家券商躋身基金代銷百強,較2024年下半年增加了一家。從排名變化來看,華源證券、誠通證券、財達證券今年首次進入公募基金代銷百強,而國盛證券則退出了前百強名單。海通證券因與國泰君安證券合併,不再被計入百強。

  從基金結構來看,權益類基金依然是券商代銷的重點。以中信證券為例,該公司權益基金保有規模為1421億元,位居券商首位;華泰證券以1266億元位居第二,國泰海通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則從去年下半年的全渠道第23位上升至當前的第12位,排名第三;招商證券的權益基金保有規模為838億元,排名第四,超越廣發證券和中國銀河證券。

  在股票型指數基金的代銷領域,券商的保有規模合計達到10804億元,佔百強機構總規模的55.38%。在前十強的股票型指數基金代銷機構中,有七席由券商佔據。其中,中信證券以1223億元的保有規模位居第一,華泰證券以1150億元緊隨其后;國泰海通合併后保有規模升至券商渠道的第三位,達到757億元,招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和廣發證券的保有規模分別為659億元、563億元和509億元。

  分析師表示,券商在公募基金代銷業務中以權益和指數基金為核心特徵。中信建投的非銀金融團隊在其9月14日的研報中提到,2025年上半年,券商渠道的非貨幣基金銷售保有規模達到2.09萬億元,環比增長9.4%,增速領先所有渠道。這一增長主要源於股票指數基金的強勁表現,該類產品的規模突破了1.08萬億元,環比增長9.9%,佔據市場總份額的55%以上,顯示出券商在指數產品領域的顯著優勢。

  展望未來,分析師認為,權益保有規模有望成為代銷業務發展的重心,並且場內交易型基金(ETF)可能迎來新的增長機遇。與此同時,代銷機構需在逆周期佈局與順周期銷售、長期功能性與短期盈利性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關於基金銷售渠道的未來競爭格局,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指出,基金銷售渠道將呈現多元化,銀行、券商、第三方機構仍將是主力,且各自具備不同的優勢領域。差異化競爭將愈加激烈,各渠道也會根據自身特點積極發力,買方投顧的轉型將加速,渠道將從單純的「重銷售」轉向「重服務」,以客户利益為中心,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