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6:21
來源:IT桔子
國資時代,AI公司都要學會與國資相處
圖片|微信公眾號生成
IT桔子通過對創業、風險投資數據的記錄,清晰的看到創業公司的新生與資金的流向,通過這些數據,我們也能提前看到各種市場的新的可能性。
現在是2025年9月中下旬,一年過去了四分之三,我們來關注「一級市場的風險投資資金給AI領域的投資情況」。
在本文里,IT桔子會通過關注 20家拿錢最多的AI公司,以他們為樣本,看看資本市場的最新動向——他們是誰,他們背后的資本情況又如何。
機遇・AI 技術革命驅動新生態》
今年到現在有 764家AI公司獲得過風投投資,總共是 830億的風投資金進入該賽道。
764家AI公司獲投,這個數據是最近 5年的新高。但是這並不能説一級市場變好了,事實是市場可投賽道不多,而錢還是願意投到AI 的,所以呈現一種風景這邊獨好的狀況。
資金的分配依舊出現很大的不均衡狀態,把前 20家融資最多的公司單獨拿出來,他們拿走了市場上 30%的錢。他們融資最多的,僅在 2025年就拿到 30億融資,最少的是 6.5億,中位數是 10億。
另外,這些公司里有 11家是獨角獸。
他們拿走了這部分錢,剩下的 744家公司分享了另外的一部分。
從平均來看,市場前20家公司每家拿到 12.6億元,其他公司的平均值是 7千 800多萬元。
重點看看市場前20家,今年拿錢最多的公司,他們是誰。
這些公司,有各位很熟悉的,也有一些新面孔,放眼望去,機器人出現頻次最高。
我們再看看這些融資冠軍的畫像:
他們中有近一半都是機器人公司,第二突出的是自動駕駛類公司,之后是大模型、AI醫療、 AI芯片各兩家,以及一個綜合AI公司。
他們的成立年份多數是在 2019年之后,也就是説多數是5歲以內的新公司。年紀最大的是思必馳,成立已經 18年了。最小的是今年成立的它石智航。
在城市分佈上,北上深杭蘇渝,都有席位。其中北京和深圳較為突出。
他們在今年的融資,有 6家拿的美元融資,有 14家是人民幣融資,人民幣佔主導局面。其實這個比例還ok,相較於今年市場上所有交易里——人民幣比美元是 95%對 5%的比例,在AI賽道超高額的投資案例里,美元依然有更重的份量。
這些公司都是干嘛的?
接下來我們分類來認識這些公司和他們背后的資本。
第一組是今年市場最火爆的智能機器人組。
按照資本節奏和公司發展狀態,他們可以顯著分為兩組。
這9家公司里有 7家是成立於 2年左右的,另外兩家是大名鼎鼎的宇樹科技,現在 9年了,以及做泳池機器人賣到海外的元鼎智能現在10歲了。
前 7家公司成立 2年左右的公司,如它石智航、星海圖、眾擎機器人、千尋智能等等,幾乎都符合一種畫像:
他們的團隊要麼是頂尖學術大腦,要麼來自產業領頭羊,要麼是連續創業者——
這 7家公司背后的資方畫風也比較統一——
由於它們自己成立也就 1年、2年,而機器人賽道的「資本風口」也就是發生於這一兩年的——大家都是與資本共生的公司。
他們的融資歷程幾乎都是以順為、綠洲、金沙江、藍馳、經緯、百度風投等市場化的財務VC做過最早起的種子天使輪,然后很快是更多的國央企、巨頭公司戰投入局,再之后是國資,尤其是地方性國資搶跑入局。
在智能機器人概念下,這 7家幾乎都在做具身智能機器人,也就是説 2025年被資本重注的具體來説即智能機器人中的「具身智能」。這是個有很大市場容量的賽道,賽道不容錯過。另外,它很難出現贏家通吃的市場格局,最終留存多家公司各佔一塊市場也是能出現多家小鯨魚體量企業的。
資本跑步入局,必須有所佔位。
與前面 7家不同的是,宇樹科技和元鼎智能沒有特別明星的創業團隊,也並不是天生就有大量資金在握。他們兩家是經歷了較為長時間的打磨而在 2025年獲得超大規模融資的公司。
元鼎智能在成立 7年內都沒有過融資,2022年才進入資本視野,開始拿到XVC、欣旺達、蜂巧資本等融資。2025年,它直接收穫一筆 10億元的融資。這一次是全球泳池行業的巨頭公司Fluidra做了戰略領投,這家公司不僅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給元鼎提供了全球的行業性的渠道。這個融資非常體現,某類企業到了一定程度,資金/錢本身並不是多重要的,錢能帶來的資源更重要。
宇樹科技最早期的投資人是一個個人出資者尹方鳴——他也是一位創業者,做過AI教育的硬件產品。之后幾年里,宇樹在行業發展還比較初期的時候,陸續有了紅杉、順為、初心資本等多次小規模投資。
2025年上春晚之前,宇樹就被業界資本挖掘出來了—— 產業資本、地方國資,紛紛入場,這時候有美團、中關村科學城、北京國管、上海科創基金,都入局杭州這條小龍。
春晚之后,爆火的宇樹估值暴漲,能接得起的只阿里巴巴、騰訊、背靠字節跳動的錦秋基金、中國移動、吉利控股,這樣的幾家超級資本。在這種時候,願意接高估值、能買得起的還是大佬。
最最新的一輪,北京國管又給宇樹做了一些投資。這意味着什麼呢?杭州市政府,大概得有點風險意識啊。
如果你關注過 2024年、2025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你大概會發現僅僅這麼短的時間里,智能機器人已經有了高速的進化。
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融資有泡沫嗎?一定是有的。但反觀過往每次出現大鯨魚公司的賽道里,當年都是有過投資泡沫的。現在市場情緒一般,我甚至有點懷念泡沫。
接下來看下「智能駕駛」這個賽道。
有人跟我聊過説這賽道的投資不是早黃(結束)了嗎?哈哈。你的體感也對,資本的數據反饋也沒錯。
今年有 4家智能駕駛賽道公司闖入融資TOP 20的榜單。
其中融資最多的是這家「新公司」千里智駕。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重慶民營企業代表力帆汽車,力帆汽車在2020年因經營不善破產,后吉利參與重整,曠視科技也持股入局,2025年2月,公司更名為「千里科技」。
2025年3月,千里智駕正式成立,由吉利控股旗下浙江吉潤、螞蟻集團旗下邁馳智行、寧波路特斯機器人及智江眾旺共同出資。最新的消息是,現在吉利研究院、極氪智能、邁馳智行,都要整合併入千里智駕。
成立之后,千里智駕還獲得包括重慶高新投、兩江基金、吉利汽車等眾多投資,2025年兩輪融資總額已達到 30億元。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組合——地方政府+車企+AI公司一起搞個事情。看上去是萬事俱備的多面手。希望看到好消息。
另外融資很多的三家智駕公司分別是新石器無人車、輕舟智航和九識智能。
新石器無人車和輕舟智航,都落地在北京的經開區,他們成立於 2018、19年,同樣經歷了市場化VC、PE、車企戰投、國資輪融資這樣的融資路徑,現在都是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今年分別獲得了 6 億、10億多的新一輪融資。
九識智能是一家蘇州的 L4級別自駕企業,它在成立 3年之后開始有第一輪融資,算是比較謹慎的選手。現在剛到 B輪,投資方以財務投資人為主,地方國資剛剛介入。它的融資節奏相對其他兩家慢一點。
這幾家無人駕駛企業的產業型投資方的身份一般是車企、物流企業這類典型的場景應用方。
接着説説市場另一大熱點——大模型賽道。今年只有2家公司進入了「AI整體融資最多TOP20」的榜單。這個賽道經歷了去年狂飆,今年有了大剎車。各位還記得去年的大模型六小虎是誰嗎?
現在資本重點關注的是這兩家——智譜今年融資 30億、Minimax 融資 19.5億。
智譜今年的融資非常有特點,簡單來説就是各個地方政府基金的」爭奪「——爭奪入股。它從開年之后拿了 4輪融資,分別來自杭州、成都、北京、上海四地最重要的基金,每家給到的資金在 2-10億元不等。
根正苗紅的清華團隊智譜,是地方政府眼里的香餑餑。
智譜的今年的融資大概極端的反應出了當下各個地方政府對於獨角獸/高新企業/下一代超級公司的渴望,而各地具體的操作,落地在了「股權投資」上。
相對來説,Minimax是更年輕的大模型團隊,它誕生於上海。之前的投資方是清一色的美元資本,經典如高瓴、IDG、紅杉中國、順為、經緯、雲啟、綠洲都在其列。這個資方背景就好比:不是超一線的VC,沒資格持股Minimax。
今年Minimax最新一輪是上海國資給了 3 億美元的戰略融資。上海再次鞏固了對這家大模型獨角獸企業的「把握」。
最后再看下剩余的幾家公司,AI芯片、AI醫療等。
曦望Sunrise,是商湯在2024年底拆分出來的GPU公司,定位更懂 AI的芯片公司。今年它連續拿了 3輪融資,合計有超過 15億。其投資方包含商湯、粵民投、三一集團下的華胥基金、北京利爾(高温材料上市公司)、第四範式、遊族網絡等。
愛芯元智是成立 6年的「老公司」,在 2025年進入了國資輪。今年拿到了包括寧波、重慶、蘇州等在內的多地國資拼盤的一輪 10億元融資。
AI醫療領域的英矽智能、聯影智能。
聯影醫療上市之后,算是孵化拆分了一家獨立公司叫聯影智能,做AI醫療。它只有兩輪融資,但是資方數量有超過 30家,包含地方國資、券商、VC等。易方達的私募基金也投了它。
英矽智能本質上是一家美國公司。它利用AI技術做藥物研究,做軟件平臺。它是雙CEO,在上海落地的是研發中心,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總部。從成立起就是國際風範的企業,全球各地都有總部,市場也是全球化的,官網也是全英文的。
它從成立開始拿的融資有多半都是海外的資本,就是一個經典的美國醫藥公司融資樣本。后來才逐漸的加入國內資方比如啟明創投、創新工廠、百度風投等。
它的上一輪融資是在 2022年,也就是説此前有 3年多時間沒有融資。在今年6月,它拿到了 1.22億美元融資,這筆錢來自上海、無錫、宜興等國資。
最新的融資里投資方跟之前的畫風很不一樣。不知道這家非常國際化的醫藥公司,跟國資們相處的如何。
最后一家公司是我們的老朋友,思必馳。這家來自上個時代的AI公司,當時也與商湯、第四範式、格林深瞳、曠視科技等也算是齊名,在我們的獨角獸榜單已經超過 5年了。今年它的融資主要是Pre-IPO,資方也是地方國資、老股東、產業投資方。
思必馳現在已經是一家很全面的AI公司,做大模型、雲+芯片。有智能駕駛業務、日常生活 IoT業務、AI辦公、智能客服、數字人、智慧文旅。致敬這位老大哥。希望他上市順利。
以上就是 20家 2025年的AI融資冠軍和背后資方情況。各種賽道、各個公司的經歷、畫風還是很不一樣的。企業發展的路徑,命運、個性,都還是不同的。
接下來我們看今年截止到 9月,在AI領域活躍的投資方。這個名單不限於以上 20家公司的資方。
除了奇績創壇、高瓴創投等市場化機構外,政府引導基金較為惹人注意。
北京國管,是北京政府引導基金管理者,它旗下管理的基金較多,包括北京市機器人產業發展基金、先進製造智能裝備產業投資基金、綠色能源低碳產業基金等等。去年和今年在創業公司股權投資方面非常積極。
順禧基金也是北京國資的GP,下面管北京 AI產業基金、新材料、醫藥健康等等產業基金。
中金資本,這個龐大的金融帝國在 2019年之后對股權投資就非常活躍,這兩年投資機器人企業很多。
最后,以這20家為案例範本,IT桔子發現:
一,今年 AI領域的投資大量資金進入了應用層,比如機器人、AI醫療、自動駕駛。機器人快速進入高度競爭的狀態(一時不知道這玩意的門檻到底是高還是低)。
二,底層的算法/算力、大模型,只有最強的公司才能留下,會繼續拿到大額融資。產業鏈越往上,公司越少,資金越集中。
三,資方的畫像上,出資最為頻繁的是地方國資,其中北京、上海、重慶、成都、杭州、寧波等地方國資最為積極。
由於今天的案例多數是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了,這些較為發達的地方國資出現很多。在更多的小的創業公司融資中,更分散的各種內陸城市、縣市區的出資,也非常的頻繁。
整體市場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國資天下。
很顯然的事情是,新的資本時代已經到來了,各類公司,都要與新的股東磨合新的合作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