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5:43
漲跌紛紜——一周大科技表現
本周宏觀主線:
美聯儲近1年來首度降息,勞動力市場軟化信號明顯。9月16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 25個基點,是自2024年12月以來的首次降息。降息的決定主要源於勞動力市場疲弱與通脹尚未完全受控的雙重壓力。Fed 的經濟預測(dot plot)顯示 2025 年可能還有兩次降息(10 月與 12 月)。但內部意見並不完全一致;新任理事Stephen Miran主張降幅應更大,而部分官員仍對通脹上行風險保持警惕。隨着就業增長減弱但通脹仍然頑固,經濟學家再次提出美國可能出現「滯漲」(增長緩慢+通脹高企)的風險。
科技板塊仍是主要驅動力之一,尤其AI/半導體/雲基礎設施等子板塊,但其驅動因素多為未來預期與戰略佈局雖然市場情緒高漲,部分科技股估值已處於高位。對於那些盈利增長未必穩定或依賴單一增長因素(如 AI hype 或外部補貼等)的公司,若未來降息節奏放緩或通脹反彈,其估值回落風險加大。
市場普遍預期在9月FOMC會議上將出現第一次降息,預計幅度為25個基點。不過,由於通脹(尤其是服務類與住房)仍顯堅韌,Fed 仍面臨「放松政策」與「不破壞抗通脹信譽」的兩難。數據呈現出就業松動 + 通脹回升的混合模式,這令Fed必須小心處理:如果降息太快或幅度太大,可能讓通脹難以被遏制;如果不降則可能讓經濟增長和就業進一步承壓。
大科技本周繼續保持穩定上行,特斯拉表現亮眼,YTD收益回正。至9月18日收盤,過去一周 $蘋果(AAPL)$ +3.41%, $微軟(MSFT)$ +1.49%, $英偉達(NVDA)$ -0.52%, $亞馬遜(AMZN)$ +0.56%, $谷歌(GOOG)$ +4.85%, $Meta Platforms, Inc.(META)$ +3.91%, $特斯拉(TSLA)$ +13.03%。
今年以來回報,僅AAPL還在水下,但仍有可能回正。
影響資產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觀點
NVDA與INTC的意外聯姻,幾家歡喜幾家愁?
$英偉達(NVDA)$ 宣佈與 $英特爾(INTC)$ 達成戰略合作,並對其投資50億美元,用於開發AI PC與AI伺服器解決方案。這不僅是單純的資本注入,更是一個可能改寫產業格局的戰略事件。
對INTC來説
戰略背書與資本結構改善。繼美國政府通過CHIPS Act以股權形式注資后,NVIDIA的投資進一步強化了Intel 「Too Big To Fail」 的市場敍事。與2010年代Intel、Samsung、TSMC共同投資 ASML的邏輯類似,本次投資將加速Intel在先進製程(14A)上的投入。
產品與代工的雙重加持。NVIDIA將在x86 CPU與GPU結合的SoC上與Intel深度合作,這有助於 Intel重回HPC領域核心。同時,資金將保障其14A節點在2029年量產的路線圖執行力,併爲未來產品/代工業務的分拆創造條件。
先進封裝(EMIB/Foveros)獲得重量級客户背書。這不僅有望提升代工外部客户訂單,也將增強Intel在后摩爾時代的議價能力。
對NVDA的戰略價值
CPU光譜覆蓋。NVIDIA已有ARM Grace,如今再綁定Intel x86,相當於鎖定了全架構CPU版圖。未來Rubin系列產品若採用 x86,將擴大其HPC與AI PC的覆蓋面,顯著壓縮AMD的戰略空間。
供應鏈安全。Intel的本土化產能與政府支持,有助於NVIDIA在出口管制與地緣政治風險下確保供貨安全。
長期協同:雙方在PC端的SoC合作,有望快速定義AI PC標準,並分流AMD Ryzen APU的 TAM。根據行業測算,若2027年Intel x86+RTX SoC拿下5–15%的AI PC市場,AMD APU年營收或面臨1.3–3.8億美元損失。
對其他競爭者的外溢效應
$臺積電(TSM)$:短期風險有限,TSMC仍然是NVIDIA核心GPU的唯一代工夥伴,而AI GPU(H100、B100及后續Blackwell系列)需要最先進製程(N4→N3→N2),Intel當前的18A/14A節點不足以承擔,NVIDIA在GPU部分的投片不會轉移;長期結構要觀察,如果Intel 14A節點能順利推進,並吸引NVIDIA在部分x86 SoC或低端AI芯片上轉單,TSMC在特定產品線上的份額可能被侵蝕。考慮到TSMC的先進製程優勢可望維持至2030年,且網絡/PC 芯片貢獻度較低,風險可控。
$美國超微公司(AMD)$:短期市場衝擊有限,但長期在數據中心CPU與PC APU市場均將受壓。以數據中心為例,若未來3年Intel+NVIDIA聯盟奪取AMD EPYC 6–22%市佔,對應0.8–2.9億美元年營收流失。
$ARM Holdings(ARM)$ :NVIDIA 強調繼續支持Grace,但其對x86的擁抱削弱了 ARM 在數據中心的滲透邏輯,投資者情緒轉弱。
$新思科技(SNPS)$ :市場此前擔憂 Intel 削減合作,如今因合作鏈條明確反而獲益,股價已出現超 10% 的反彈。
$Astera Labs, Inc.(ALAB)$ :NVLink替代PCIe的趨勢帶來結構性不確定性,但若AI伺服器出貨整體提升,PCIe/CXL相關需求仍可能帶來量增。
$科磊(KLAC)$ :利好半導體設備廠鏈條利好,短期2026年的低CapEx指引不變,長期Intel的CapEx前景改善
期權觀察家——大科技期權策略
本周我們關注:iPhone 17會是AAPL的助推劑嗎?
蘋果iPhone 17系列於2025年9月發佈后,首周末預購表現強勁,整體需求優於去年iPhone 16。根據多家分析師報告,預購數據超出預期,推動蘋果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生產8600萬至9000萬台iPhone 17機組。
具體而言,Pro Max型號需求最旺盛,其第三季度生產量同比激增60%,卻保持類似出貨時間,凸顯高端機型的吸引力。 Pro系列整體交付時間延長,在美國Pro Max平均達22.5天,國際24天;Pro型號美國14.2天,國際18.1天,這些指標均高於去年同期,表明升級周期可能趨穩。 標準版iPhone 17交付時間美國15.5天,國際19天,也顯示積極信號。中國市場預購同比更強,進一步支撐全球需求回暖。
然而,並非所有型號均一帆風順。iPhone Air作為新定位產品,首周末現貨供應充足,交付時間僅美國6.7天、國際7.9天,看似需求低於去年iPhone 16 Plus(約2周)。但需考慮其生產量同比暴增200%,達去年Plus的三倍,且Air是蘋果首款此類薄型機型,預購階段可能未充分反映潛在需求。建議觀察開賣后實體店銷售表現,尤其是針對注重輕薄設計的消費者羣。在印度等新興市場,iPhone 17系列預購遠超iPhone 16,受益於Diwali節日效應,預計第三季度銷量可超500萬台。總體預購較去年增長25%,得益於更好供應鏈準備和消費者對AI功能升級的興趣。
從綜合來源看,iPhone 17銷售開局良好,但需警惕歷史數據:交付時間雖正面,卻非未來12個月出貨量的可靠預測器。強勁需求或穩定蘋果手機業務,但Air型號的長期表現仍是變量,可能影響整體銷量目標。
發佈當日,蘋果股價一度下跌1.5%-3.2%,投資者擔憂創新不足和基礎型號定價不變 隨后強勁預購數據推動反彈,周一股價上漲1.1%至236.57美元。部分觀點認為當前股價回調是買入機會,iPhone 17銷量若持續強勁,或驅動年底反彈。 整體而言,iPhone 17對股價的支撐作用有限,更多依賴服務業務和未來產品線,但早期需求已注入樂觀情緒。
從AAPL的期權來看,當前體現了非常強的Gamma因子,本周9月19日到期的ATM Gamma值極高,當然有一定「三巫日」的因素。但10月17日到期的期權Gamma值也在Mag 7中表現較高(僅次於NVDA),暗示着Delta可能會變化劇烈從而引起Gamma Squeeze。目前10月月期權未平倉的Call大量集中在235-260一帶,如有其他催化劑,也可能將AAPL的YTD表現帶回水上。
給個持倉大科技股的理由——為何"TANMAMG"組合總超大盤?
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組成一個投資組合(「TANMAMG」組合),等權重、每季度重新調整權重。回測結果從2015年以來表現是遠超 $標普500(.SPX)$ 的,總回報達到了2980.2%,同期 $標普500ETF(SPY)$ 回報286.35%,超額收益2693.85%,再次創下新高。
今年以來大科技收益再創新高,回報為20.06%,超過SPY的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