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20:16
來源:投資家
金價狂飆下,港股IPO熱度不減。
作者 | 筆鋒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金價狂飆下,港股IPO熱度不減。
在金價突破歷史高位的當下,黃金正從「壓箱底」的保值品,加速變身資本市場的「硬通貨」,而金價的一路飆升,也帶火了黃金飾品企業的資本動作。老鋪黃金、夢金園、周六福已相繼登陸港股,潮宏基則完成遞表動作,而紫金黃金國際也通過港交所聆訊,估值約30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IPO。整個黃金飾品行業,可謂資本熱度空前。
當行業巨頭們爭相藉資本東風破局,莆田「金錶大佬」西普尼也不甘示弱,於近日通過港交所聆訊正式敲定IPO時間表,計劃月底掛牌,同時也意味着這家曾在新三板兩次掛牌又摘牌、衝刺A股與北交所未果的金錶廠商,終於在港股找到新出路。
它的創始人李永忠,出身莆田黃金世家,從小在金匠作坊里長大,卻將傳統手藝推向資本市場,靠着「足金+手錶」打造獨門生意,在2024年創下4.57億元營收,更以35.83%的市場份額,坐穩中國足金手錶行業頭把交椅。
一
莆田「金錶大佬」的家族生意。
西普尼實控人李永忠,出生於福建莆田北高鎮,一代打金匠人出身,家鄉有「黃金珠寶首飾之鄉」的稱號,這里不僅是黃金珠寶的發源地,更是中國黃金產業的「黃埔軍校」。
李永忠,就是在這片黃金沃土中長大的70后。2003年,他帶着多年的行業經驗,從莆田北高鎮來到深圳,創辦珠寶公司。2013年,隨着行業競爭加劇,又將目光投向了黃金與手錶的結合,與女婿胡少華在深圳共同創辦「尊尚鍾錶」,后來更名為西普尼。
2015年,李永忠的兩個兒子李碩和李林茂,通過增資方式加入公司,共同打造這個「足金手錶」品牌,從此形成了李永忠、胡少華、李碩、李林茂四人合計持股61.60%的控制權結構,將「家族式管理」刻進了企業基因。
莆田商人在珠寶行業的集羣優勢,成為西普尼崛起的隱形翅膀。數據顯示,全國70%以上的黃金珠寶經銷商,都與莆田籍商人有關聯,這種龐大的人脈網絡和供應鏈資源,讓西普尼得以快速打開市場。
傳統金飾同質化嚴重,而高端機械錶又價格高昂,中間存在一個「用黃金價值,對衝手錶貶值」的市場空白。於是他們推出中國首款可量產的足金手錶,將黃金的保值屬性與手錶的實用功能結合,精準擊中下沉市場「買金保值」的消費心理。
這種差異化策略很快見效,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3年西普尼以8.97%的銷量佔比成為中國最大的金錶品牌,更以35.83%的GMV佔比壟斷了足金手錶細分市場。從財務數據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從3.24億元增長至4.57億元,毛利率從19.8%提升至27.2%,呈現出「規模與利潤同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二
金錶龍頭的生意經。
當傳統金飾深陷同質化競爭時,西普尼將足金材質與手錶功能結合,打造出「能戴的黃金資產」,精準擊中下沉市場「買金保值」的消費心理,這種創新讓其在僅16.2億元規模的足金手錶市場中迅速佔據三分之一以上份額。
家族化治理,是其另一張王牌。李永忠家族四人合計持股61.60%的集權結構,讓企業能快速決策,而全國70%莆田籍珠寶經銷商的人脈網絡,更使其鋪就3000個銷售點,4家一級經銷商常年貢獻超70%收入,這種「熟人經濟」模式,在發展初期事半功倍。
為平衡風險與增長,西普尼發展出「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打造「西普尼」和「金熊」兩大自有品牌賺取溢價,另一方面為老鳳祥、周大生等代工消化產能,2024年代工業務收入達1.19億元,佔比26%,成為穩定現金流的重要支柱,展現了莆田商人特有的生存智慧。
面對金價劇烈波動,其使用的黃金租賃模式,堪稱教科書。通過向銀行租賃原料到期歸還同等黃金,在金價暴漲的行情中,成功鎖定成本,這套對衝機制讓,讓公司避免了成本失控,也是毛利率逆勢提升的關鍵。對比同行普遍採用的「隨行就市」定價法,這種模式更能穩定利潤,但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銀行關係,這恰恰是莆田商幫擅長的資源整合領域。
產品端則緊跟智能風潮,推出內置華為機芯的足金手錶,把傳統金錶的「老氣橫秋」改造成「科技輕奢」,被當作是華為智能金錶的平替。更重要的是,這種創新打破了金錶作為「保值工具」的單一屬性,開始吸引30 - 45歲的消費羣體,雖然智能系列僅貢獻6.1%收入,卻有效重塑了品牌形象,為渠道擴張提供了新的説辭。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支撐了這種轉型,從2022年的845萬元到2024年的178萬元,其研發費用率,在傳統珠寶企業中已屬難得。
渠道擴張上,延續了莆田商幫的「人海戰術」。西普尼的銷售網絡,從一線城市商場延伸到縣域珠寶店,尤其在三四線城市滲透率遠超同行。這種佈局,精準契合了黃金消費「下沉化」趨勢。
不過這套生存術,也正面臨雙重考驗。一方面金價持續高位運行,價格波動已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智能手錶的技術迭代速度,遠超傳統金錶。華為、蘋果等科技巨頭的入場正在重構市場規則。西普尼的創新還停留在「黃金+智能」的簡單組合,缺乏核心技術壁壘,這使得6.1%的智能業務收入增長,顯得后勁不足。
三
IPO之路,頗為波折。
莆田「黃金家族」打造的西普尼,儘管頭頂「中國最大金錶商」的光環,但其IPO之路卻走得異常坎坷。從2016年首次掛牌新三板試圖登陸A股,到2019年無奈摘牌后,籌備深交所創業板IPO,再到2022年二次掛牌新三板,卻於2024年11月再度摘牌轉戰港股,2025年6月又因招股書失效二次遞表港交所,直至近日才終於通過聆訊,敲定9月底登陸香港主板計劃。
這背后,是資本市場對黃金珠寶估值邏輯的深刻轉變。2023年老鋪黃金港交所上市首日暴漲70%,2024年夢金園成功登陸港股,讓西普尼不得不放棄A股轉投港股。
但IPO的波折遠不止於市場選擇,但隨着金價上漲,公司不得不採取「黃金減量、價格不變」的策略,2024年每支金錶平均黃金重量同比縮水17.4%,從5.48克降至4.32克,售價卻維持在2856元/支不變,雖使得毛利率有較大提升,卻可能損害品牌形象。
更嚴重的還有存貨周轉問題,2024年末公司存貨高達6.56億元,存貨周轉天數長達708天,意味着現有庫存需要近兩年才能消化完。相比之下,周大福、老鋪黃金等同行的存貨周轉天數普遍在200-300天之間,其存貨管理能力明顯落后。
而客户集中度極高,又構成另一大風險。2022至2024財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銷售額佔比分別高達91.34%、91.08%和87.26%,客户高度集中導致議價能力弱,一旦主要客户流失,將對公司收入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2023年開始,西普尼還放寬了客户賬期,顯示公司渠道話語權有所減弱。
為尋求新的增長點,西普尼押注智能手錶和出海戰略。2023年,公司推出內置華為智能機芯的足金智能手錶系列,2024年智能手錶收入達到2802.5萬元,但仍僅佔總收入的6.1%,且毛利率僅為18%,遠低於傳統金錶業務。
出海方面,2024年,西普尼與馬來西亞經銷商合作,獲得了首批手錶的訂單,並計劃進軍中東市場。然而,在勞力士、歐米茄等國際品牌已深耕多年的中東市場,西普尼能否成功突圍還是未知數。
西普尼的「金錶生意」,表面看是黃金與手錶的結合,實則是工藝、成本、市場與消費者心理的複雜博弈,當金價上漲讓「含金量」成為消費者敏感點,公司被迫「瘦身」,但高庫存、客户集中、增長乏力的隱憂,正在讓這場「金錶夢」面臨嚴峻考驗。
西普尼的IPO之路,也折射出傳統黃金珠寶企業面臨的普遍困境。主業增長見頂、金價波動劇烈、存貨周轉效率低下、渠道控制力薄弱,公司選擇智能手錶和出海兩條轉型路徑,但前景尚待驗證。
智能金錶這一創新產品,本身就存在價值悖論。智能產品迭代快,功能過時即貶值,屬於功能性消費;而足金更多帶有投機、收藏屬性,兩種屬性如何協調是一個難題。而市場真正期待的是,這家以「足金+手錶」打造獨門生意的企業,能否在IPO后真正解決高庫存的包袱、打破客户依賴的枷鎖,讓「金錶」從一個產品標籤,升級為值得信賴的品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