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9:4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鈦媒體APP)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9月15日傍晚在表示,中美雙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減少投資障礙、促進有關經貿合作等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據《商業周刊》報道,為避免TikTok在美國停止運營,美再次延長字節跳動剝離TikTok美國業務的最后期限到12月16日。這意味着TikTok可以繼續在美國運營,蘋果和谷歌等可以繼續在應用商店提供這款熱門應用。
據公開數據,截至2025年7月,TikTok在美國的月活躍用户數量已達到 1.7億,佔美國總人口的50%以上,是美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
2020年8月,TikTok被美國官方強制要求出售。2025年1月18日晚,TikTok發佈通知,由於美國官方禁令1月19日起生效,美國用户將暫時無法使用該平臺服務。2025年1月19日,TikTok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表聲明稱,正在恢復對美國用户的服務,並將與美國官方制定一項長期解決方案,讓TikTok繼續留在美國。直至這次中美「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問題」,中間美國3次推迟了禁令執行寬限期,每次3個月。
有意思的是,4天前的2025年9月11日,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拉里·埃里森(以下簡稱埃里森)憑藉公司股價單日暴漲40%,身家一度飆升至3930億美元,超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3850億美元,雄霸全球首富位置超300天),短暫登頂全球首富寶座。
有人會問了,這事跟TikTok有什麼關係呢?
表面上看,好像沒啥關係。埃里森短暫成為首富,是因為甲骨文公司8月底與大模型頭部公司OpenAI簽署了3000億美元的雲計算合作協議。這份合同佔甲骨文新增訂單的94.6%。這直接推動甲骨文股價創下1999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埃里森持有約42%流通股,是甲骨文最大股東,單日財富增加890億美元。
但是,藍鯊財經社認為,甲骨文從2020年開始就服務於TikTok,為TikTok公司提供雲和數據庫服務。TikTok這次穩了,作為TikTok的雲+數據庫服務商可能會提前得到消息(還有可能成為TikTok美國公司的重要股東)。這都將大大利好甲骨文。
甲骨文公司是大贏家
很多人可能對蘋果、微軟、Meta、谷歌等美國科技公司耳熟能詳,卻未必瞭解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公司創立於1977年,前身是埃里森與Bob Miner 和 Edward Oates創立「軟件開發實驗室」。1978年,埃里森將公司遷往硅谷更名為「關係式軟件公司」(RSI)。1979年,RSI發佈ORACLE數據庫產品,它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1982年,埃里森將公司更名為甲骨文(Oracle)。
1986年3月,甲骨文公司上市。1987年,甲骨文公司收入達到1.31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四大軟件公司。2013年,甲骨文公司超越IBM,成為僅次於微軟的第二大軟件公司。
甲骨文公司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銀行、證券、航空、電信等領域大規模IT化、數字化,需要強大的數據庫系統做支撐。據公開信息,2005年前后,甲骨文公司在中國數據庫市場佔有率一度達60%以上,領先於IBM、微軟等競爭對手,幾乎壟斷了所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領域。
2022年,OpenAI ChatGPT橫空出世,生成式AI和語言大模型成為最為火熱的賽道。2023年開始,甲骨文也轉向AGI。在當年的演講中,埃里森解釋了AGI時代, AI 計算中決定速度的兩個因素:一是 GPU 處理數據的速度;二是將數據移動到計算機進行處理的速度。
英偉達的GPU是世界上最快的AI芯片,因此OpenAI、谷歌、阿里、騰訊、百度等購買了大量的英偉達芯片。
而將數據移動到計算機進行處理的速度是甲骨文的長項。甲骨文爲了提高數據庫訪問速度而開始使用 RDMA 網絡——網絡中一臺計算機可以直接訪問另一臺計算機的內存。這使得數據在計算機之間移動的速度極快。由於甲骨文的標準網絡全部使用 RDMA,當構建用於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計算機時(英偉達的GPU),這些 GPU 的互連使得計算機在甲骨文雲中運行得更快。
甲骨文公司只需大量從英偉達買進GPU(1.6萬張卡的算力集羣),並跟自己的數據庫能力打通,就有機會構建一個適合AI訓練,速度快,效率高(相當於變相降低了成本)。「為什麼 NVIDIA 、Cohere 、xAI 都在甲骨文雲中進行訓練。」埃里森説。
隨着大模型時代的到來,無論是通用大模型,還是垂直大模型,亦或者是智能體,都需要大量數據進行訓練並不斷餵養更多數據對模型進行優化,這需要數據量巨大,且形態各異的數據。這需要數據庫能不斷進化。甲骨文的數據庫已大規模轉向自治數據庫(Autonomous Database)——這相當於數據庫的自動駕駛,無需數據管理員,自己安裝、自己配置、自己更新、自己打補丁、自己調優。這樣的數據庫安全(消除人為錯誤),且系統會根據需要獲取資源,更省錢。這也獲得了OpenAI等大模型頭部公司的青睞(3000億美元訂單)。進入2025年,AI應用和智能體爆發,很多公司希望使用自己的訓練數據來專業化基礎模型,最好的方法是將補充訓練數據放入甲骨文向量數據庫中。顯然,甲骨文公司在這輪人工智能浪潮中崛起,是因為構建的英偉達GPU集羣(計算速度最快)+數據移動能力(RDMA 網絡+自治數據庫,數據移動速度最快)——也就是甲骨文公司的雲能力。
可惜,隨着中美博弈加劇,甲骨文公司的雲能力雖然強大,但中國各行各業開始加快切換國產數據庫供應商。國產數據庫市場迎來新的機遇。
誰是中國的甲骨文?
美國不允許TikTok美國公司將美國用戶數據傳輸到中國,讓TikTok將用戶數據託管在甲骨文公司的數據庫里。中國也不會允許金融、交通、電信等領域的數據傳輸到國外,其必然要存放在國產數據庫廠家的數據庫里。
2025年,國資委發佈「79號文件」,明確提出:到2027年,央企國企需實現100%信創國產化替代,覆蓋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全產業鏈。賽迪顧問預測,到2027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將達518.8億元。這意味着長期由甲骨文、微軟、IBM等國際科技巨頭霸佔的數據庫市場,它們不得不讓出來,這些市場空間將由國產數據庫廠家瓜分。
不過長期以來,國產數據庫的企業規模都偏小。以國產數據庫第一股達夢數據為例,其營收2020年只有4.5億元,到2024年增長到10.44億元。而甲骨文公司2024年的營收是573.99億美元,是達夢數據的400倍。
其他的國產數據庫廠家,比如中亦科技、海量數據、新炬網絡等,其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最高的不過3.78億元,低者只有1365萬元,利潤過千萬的僅有中亦科技。營收和利潤同比增加的僅有電科金倉、海量數據、萬里數據庫等幾家。
(國產數據庫廠家半年報)
這些國產數據庫廠家各有領域覆蓋優勢,比如電科金倉在交通和醫療領域有優勢;達夢數據客户以黨政機關、大型央國企、能源及通信企業為主,覆蓋金融核心交易系統、電力調度系統、政務服務平臺等。
另外,隨着大模型時代的到來,甲骨文公司已轉型為GPU算力集羣+數據庫(所謂的雲計算)模式,如果國產數據庫廠家還只是在原有數據庫能力上修修補補,很難能跟甲骨文公司抗衡。
上述小體量的國產數據庫公司活着並有利潤尚且不易,更不要説像甲骨文一樣投入上萬張英偉達GPU打造算力集羣,也不可能拿到Open AI、xAI等AI巨頭的千億美元級的訂單。
從這個意義上説,AI時代國產數據庫要做大做強,兩個路徑:1、達夢數據等數據庫廠家主動抱大廠大腿,跟頭部科技公司合作,比如金山雲(背后是小米)等,相互有深度的股權關係,從而發揮雲+數據庫的優勢;2、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等擁有強大雲計算能力優勢的國產科技巨頭,通過併購或自研迅速補足其雲數據庫能力。比如螞蟻集團自研的原生分佈式關係數據庫OceanBase在金融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騰訊雲數據庫TDSQL助力廣東省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粵省事」實現流程再造和決策優化,實現民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OceanBase因脱胎於螞蟻集團(支付寶),支撐起電商平臺「雙十一」海量交易。據瞭解,過去兩年OB Cloud服務了200余家頭部零售客户,覆蓋鞋服、餐飲、快消、商超、DTC新經濟等全零售業態。IDC今年7月發佈的《2024年下半年中國分佈式事務數據庫軟件市場跟蹤》報告顯示,OceanBase佔據中國分佈式事務型數據庫本地部署市場份額的21.2% ,位居市場第一。
藍鯊財經社認為,國產數據庫廠家要有緊迫感,中小數據庫廠家主動抱大腿或科技巨頭主動出手併購,動作可以更快一點,一切爲了壯大國產數據庫實力。以便在這輪中美科技博弈中夯實中國人工智能+大戰略的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