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循環汽車藍皮書》發佈,蔚來引領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

2025-09-19 16:53

2025年9月12日,蔚來聯合中汽數據有限公司、TÜV萊茵集團,在蔚來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成功舉辦了「《循環汽車藍皮書》發佈暨汽車EPR企業行——走進蔚來」活動。

《循環汽車藍皮書》發佈儀式

本次活動正式發佈的《循環汽車藍皮書》,系統梳理了汽車循環經濟的技術路徑、商業模式與政策建議,並圍繞EPR(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汽車領域的實踐展開了深入探討。蔚來執行副總裁兼質量委員會主席沈峰到場致辭,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鵬、蔚來供應鏈發展副總裁潘昱、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部石曉磊、同濟大學杜歡政教授等先后作了行業分享的報告。來自研究機構、高校及產業鏈夥伴的代表們共同見證了此次發佈,《汽車製造業》記者也受邀參加了發佈活動,並一起參觀了智能綠色的蔚來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

蔚來執行副總裁兼質量委員會主席沈峰

《循環汽車藍皮書》:

為行業提供循環發展「路線圖」

由蔚來、中汽數據、TÜV萊茵集團聯合編制的《循環汽車藍皮書》,是國內首部系統闡述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循環發展的指導性資料。

藍皮書系統闡述了汽車產業向綠色、低碳、循環和智能化轉型的路徑與意義。報告指出,循環經濟是應對資源約束與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而汽車產業因其產業鏈長、帶動性強,成為推動循環經濟落地的重要抓手。

政策層面,國內外均在加強循環經濟立法與激勵,歐盟通過硬性法規推動全生命周期管理,美國則以市場機制鼓勵創新,中國則通過多層次政策體系推動汽車產業綠色轉型。

藍皮書中提到,蔚來等企業已通過實踐驗證了循環模式的可行性,例如實現鋁材料「車到車」閉環,開發Clean+環保材料,推廣易拆卸設計與模塊化製造,並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實現拆解、熔鍊、壓鑄等環節的高效協同。這些實踐不僅降低碳排放,也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該研究也指出了當前仍面臨的技術、標準化與消費者認知等挑戰,呼籲通過智能化技術(如AI拆解、區塊鏈追溯)、政策協同與消費引導,推動循環經濟從「0到1」的突破走向「1到∞」的規模化發展,倡導以「小循環」推動「大循環」,通過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循環實踐,為實現「雙碳」目標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蔚來實踐:

鋁合金閉環循環已走通,更多材料正在路上

蔚來的實踐案例讓這一藍皮書的行業指導價值更加凸顯,這也是中國汽車產業踐行循環經濟的一個標杆性案例。蔚來供應鏈發展副總裁潘昱在活動中深入介紹了其「車到車」的材料閉環循環系統。

蔚來供應鏈發展副總裁潘昱

在技術上,蔚來汽車採用一體化壓鑄等先進工藝,將后地板等部件從多個衝壓件集成為單一鑄件,不僅減輕重量,更大幅提高了材料的可回收性和一致性,並可以更好的控制質量一致性,為后續循環利用奠定了設計基礎。

在模式上,蔚來創新性地構建了以「循環產業園」為載體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將材料循環價值鏈集聚在安徽六安等園區內,實現了鋁材料「門到門」的高效流轉,極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材料損耗。

蔚來的實踐和計劃表明,循環經濟不僅是環保責任,更是提升供應鏈韌性、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戰略選擇。其閉環模式的成功,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從技術標準、商業模式到政策協同的系統性經驗,正在推動汽車產業從線性消耗走向無限循環。

活動現場,蔚來獲得了TÜV萊茵集團頒發的「車到車」循環鋁認證證書。

蔚來獲得了「車到車」循環鋁認證

蔚來工廠:綠色製造的行業標杆

本次活動中,《汽車製造業》記者還有幸參觀了蔚來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這是一個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的世界級現代化汽車製造基地,其在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實現了多項行業突破。

蔚來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

塗裝車間採用先進的免中塗工藝及高固含低碳塗料,配合循環風系統和廢氣處理技術,使VOC排放遠低於國家標準。

能源結構上,廠區廣泛部署光伏發電系統,覆蓋部分清潔電力需求,並結合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用能優化。

水資源管理方面,該工廠通過分級處理與循環利用系統,實現100%廢水回收複用,大幅減少了新鮮水消耗。

蔚來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

目前,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已成為蔚來低碳製造的核心載體,其綠色製造體系不僅顯著降低單位產能碳排放,更形成了技術、供應鏈與模式創新的協同效應,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實踐範本。

結束語:從1到100,共建循環經濟生態

「汽車行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綠色循環不僅是合規要求,更是新的競爭力來源,」沈峰表示,「蔚來願與更多夥伴攜手,一起探索從1到100的循環經濟生態,共同推動汽車產業從線性消耗走向循環再生。」

生態夥伴攜手探索從1到100的循環經濟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藍皮書的發佈,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向綠色、低碳、循環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蔚來以其從設計、材料、供應鏈到回收的全鏈條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鑑的發展範式。

未來,隨着EPR制度的深入推進和循環技術的持續迭代,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