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棒傑股份遭多家銀行追索債務,子公司涉農行超3.8億借款判償

2025-09-19 17:59

9月18日,棒傑股份(002634)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棒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身及揚州棒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揚州棒傑」),與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蘇州工業園區支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收到了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書。

根據判決,核心還款責任落在棒傑新能源肩上。其中,「鏈捷貸」業務需償還本金968.3萬元,以及截至2025年3月7日的利息29.8萬元,后續逾期利息、複利將按照年利率4.65%計算;另外9份流動資金借款合同,本金合計超3.7億元,截至2025年7月4日的利息、複利及罰息合計超30萬元,后續罰息、複利則按合同約定的年利率(5.25%、5.4%、5.475%不等)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

與此同時,棒傑股份的連帶清償責任也十分明確:棒傑股份需對其中6筆債務在最高7200萬元範圍內、3筆債務在最高5894.9萬元範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承擔責任后可向棒傑新能源追償。

而農業銀行蘇州工業園區支行,對揚州棒傑提供的抵押物,在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中,分別在最高額1079.5萬元及15.24%抵押份額內享有優先受償權。

這並非棒傑股份近期遭遇的唯一債務壓力。事實上,多家銀行已陸續對棒傑股份及旗下企業發起密集的債務追索。9月初,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審查興業銀行(601166)蘇州分行提出的預重整申請,標的直指棒傑股份控股二級子公司揚州棒傑,涉案金額高達3.9億元。

回溯這筆債權的淵源,2023年6月29日,揚州棒傑因生產經營需要,向興業銀行蘇州分行申請5億元項目貸款,雙方簽訂《固定資產借款合同》。為保障債權,同日棒傑股份與興業銀行蘇州分行簽訂《最高額保證合同》,為該筆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23年12月15日,揚州棒傑又與銀行簽訂《最高額抵押合同》,形成「保證+抵押」的雙重保障。

然而,揚州棒傑后續未能按時還款,出現逾期,興業銀行蘇州分行遂依據合同條款,宣佈借款合同項下所有應付款項全部立即到期,並於2025年7月9日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主張棒傑股份對揚州棒傑的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除了農行和興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城中支行、蘇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園區支行、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分行、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也通過法律途徑向棒傑股份及關聯企業追索債務。

例如,建設銀行蘇州城中支行在2025年7月24日提起民事一審后,也於8月28日推進財產保全執行,保全的結果是被申請人棒傑新能源持有的江山棒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956萬元股權被凍結。

債務危機的持續發酵,與棒傑股份業績的持續惡化相互交織。8月28日,棒傑股份公佈2025年半年報,公司營業收入為2.9億元,同比下降60.4%;歸母淨利潤虧損1.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4億元的情況進一步擴大;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1.2億元,雖較去年同期虧損1.5億元有所收窄,但整體仍處虧損區間。

從季度表現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7億元,同比下降52.6%;歸母淨利潤虧損1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1億元的虧損額有所減少。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總資產31億元,較上年度末下降5.3%;歸母淨資產為1.5億元,較上年度末的3億元下降50%。

對於業績下滑,公司在半年報中解釋,儘管維持「無縫服裝+光伏」雙主業結構,但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大幅減少主要受光伏業務影響。在無縫服裝業務方面,公司仍以ODM/OEM模式為全球客户提供服務,生產和銷售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各環節正常運作;而光伏業務方面,公司主打的N型TOPCon太陽能電池雖仍具競爭力,但受行業整體供給過剩影響,面臨低價競爭壓力,因此決定暫停揚州棒傑新能源的生產以應對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