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偉達英特爾,硅谷「宿敵」突然牽手...

2025-09-19 16:44

(來源:ETF萬億指數)

兩大硅谷「宿敵」突然牽手,華為扔出一系列「技術炸彈」

9月18日,英偉達宣佈以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雙方將合作開發用於PC和數據中心的新款芯片,這被業界稱為「兩大大世界級平臺的歷史性融合」。

而在同一天,華為在2025全聯接大會上公佈了昇騰芯片的詳細路線圖,首次推出自研HBM內存,並展示了全球最強算力超節點和集羣。這場中美AI算力之爭正變得愈發激烈。

英偉達英特爾「歷史性融合」,半導體格局生變

英偉達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完成后將成為英特爾主要股東之一,預計持股超過4%

這一合作被認為是為解決英特爾的「燃眉之急」。英特爾近期接連獲得資金注入,包括軟銀投資20億美元、美國政府的57億美元,加上英偉達的50億美元,共計約160億美元的新資金。

不過,該交易尚需獲得監管部門批准。交易完成后,芯片設計巨頭英偉達將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之一,僅次於貝萊德、先鋒領航以及美國政府。

英特爾與英偉達計劃聯合設計兩款產品:

1、定製化數據中心中央處理器(CPU,英偉達將把其整合到自身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平臺中;

2、個人電腦系統級芯片(SoC,該芯片將集成英偉達的 RTX 圖形處理器(GPU),以實現更出色的性能。

在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中,英偉達最知名的產品是圖形處理器(GPU),通常會與英特爾的 CPU 搭配使用。若英偉達能參與定製基於英特爾專屬 x86 架構的芯片,或許能提升其人工智能系統的整體性能。

同時,合作可能意味着英偉達為連接其GPU所研發的超高速接口(即NVLink),將更多地與英特爾CPU兼容,而這在此前並不常見。

華爾街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合作的核心是,結合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與加速計算技術棧,以及英特爾的 CPU 和龐大的 x86 生態系統,為下一波人工智能計算浪潮奠定基礎。

華為昇騰芯片路線圖公佈,自研HBM成為亮點

華為在昨天2025全聯接大會上公佈了截至2028年的昇騰芯片路線圖。徐直軍宣佈,Ascend 950Ascend 960Ascend 970三個芯片系列將陸續在明年第一季度至2028年第四季度推出。

最引人注目的是華為自研的HBM內存技術。昇騰950PR採用HiBL 1.0內存,容量128GB,帶寬1.6TB/s;而昇騰950DT則升級到HiZQ 2.0,容量144GB,帶寬4TB/s

在算力方面,昇騰950PRFP8精度下達到1 PFLOPSMXFP4精度下達到2 PFLOPS。昇騰960970將進一步實現算力翻倍,FP4精度下算力分別達到4 PFLOPS8 PFLOPS

超節點技術突破,華為打造全球最強算力集羣

華為發佈了最新超節點產品Atlas 950 SuperPoDAtlas 960 SuperPoD超節點,分別支持819215488張昇騰卡。

徐直軍提到,「相比英偉達同樣將在明年下半年上市的NVL144Atlas 950超節點卡的規模是其56.8倍,總算力是其6.7倍,內存容量是其15倍,互聯帶寬是其62倍」。

華為還發布了全球最強超節點集羣——Atlas 950 SuperCluster Atlas 960 SuperCluster,算力規模分別超過50萬卡和達到百萬卡,堪稱「全世界最強算力集羣」。

佈局半導體設備長期邏輯

隨着中美科技競爭持續,國內對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迫切,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作為產業基礎,其戰略價值將持續凸顯。

半導體設備ETF159516跟蹤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指數,由涉及半導體材料與設備製造的上市公司證券組成。該指數覆蓋硅片、光刻膠、刻蝕機等核心材料和設備供應領域。

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行業分佈(申萬三級)

半導體設備ETF前十大權重

數據來源:Go-Goal 數據來源:Go-Goal

近期該ETF表現強勁,918日漲幅達4%,昨天資金淨流入4.24億元,突然加速流入;最新規模36.87億元。位居同類第一。

此外,基本面來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增長動力與半導體行業需求密切相關。2025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同比增長11.2%,全球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同比增速預計分別為7.7%8%

綜上,或可關注半導體設備的長期邏輯,投資者可以關注半導體設備ETF(159516)的逢低佈局機會。

注:本文數據來源:Go-Goal,ETF查一查,市場公開資料等,僅做研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還在為ETF選擇而煩惱?專業投資顧問都在用的ETF篩選器,就在Go-Goal App!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