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8:59
近期,騰訊控股(HK00700)、阿里巴巴-W(HK09988)及百度集團-SW(HK09888)股價大漲,在資本市場炙手可熱。9月17日,百度集團-SW盤中漲超19%,股價創下2023年10月以來的新高;同日,騰訊控股的市值也在時隔3年重回6萬億港元;阿里巴巴-W大漲5.28%,創近4年新高,市值重返3萬億港元。截至9月19日收盤,騰訊控股、阿里巴巴-W、百度集團-SW年內股價漲幅分別為55.76%、97.75%和59.01%。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近期互聯網大廠股價上漲,科技投入構成核心驅動力之一。其着眼於長期價值創造,恰與‘可持續’要義高度契合。」
他還指出,科技巨頭可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公共品供給能力,在普惠金融、社會公益與城市建設等領域持續輸出正外部性,達成「商業價值—社會價值」的閉環。
創新驅動是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互聯網大廠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
Wind數據顯示,2024年,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07億元、523億元及22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最高,為16.63%。
8月13日,騰訊最新二季報顯示,AI(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正加速轉化為業績動能。在資本開支同比三位數增長的高投入背景下,騰訊當季仍實現毛利增長22%與經營利潤(Non-IFRS)增長18%的雙增長,顯示AI投入與高質量增長的正循環不斷加固。
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騰訊《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表示,AI已深度融入騰訊全線業務和日常運營中,成為強大的技術基座之一,加速業務發展並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騰訊已有超過700個業務場景應用了AI技術,或是為自身業務,或是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升了創造力和運營效率。
阿里巴巴持續投入技術研發,鼓勵創新。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獲得全球授權專利約21000項;2024年,阿里雲在Gartner®(注:國際市場研究機構)雲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容器管理兩個魔力象限中獲評為「領導者」,成為連續且唯一獲評此象限的中國公司;2024年,阿里巴巴重要模型貢獻度獲評「全球第三」。
高盛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稱,受益於企業對大模型的加速採用和計算需求的持續強韌,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全棧式雲廠商正迎來新的增長機遇。
百度《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顯示,從高端芯片崑崙芯,到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再到文心預訓練大模型,以及搜索、智能雲、自動駕駛、小度等應用,百度在各個層面都有領先的自研技術。報告稱,基於四層IT技術棧的全棧佈局,百度形成了移動生態、百度智能雲、智能駕駛及更多人工智能領域前沿佈局的多引擎增長格局。過去十年,百度累計投入的研發資金已經超過1800億元。
芮萌坦言,近期互聯網大廠股價上漲,科技創新構成了核心驅動力之一,其着眼於長期價值創造,恰與「可持續」要義高度契合。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展帶來的科技倫理問題備受關注。
百度直接將「AI倫理」內容放入了公司治理章節,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由公司高管擔任主席,下設內部委員、外部委員和祕書處。從具體實踐來看,百度不僅優化了AI算法特性,進行科技倫理審查,開展AI倫理培訓,還參與了AI倫理標準制定。
阿里巴巴也將「完善科技倫理」作為獨立部分,建立科技倫理治理委員會,發佈了《阿里巴巴集團科技倫理治理準則》《阿里巴巴集團科技倫理審查管理規範》,從模型訓練、服務上線、內容生成及內容傳播等階段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騰訊則設立了AI技術委員會,下設多個技術協作團隊,專注於解決AI系統的開發原則、性能評測和倫理考量等問題。具體來看,騰訊在安全類別體系、對抗攻防、隱形毒性內容檢測、訓練數據脱敏、社會倫理道德植入等方面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助力AI產品的安全運營,以應對人工智能領域新興的數據安全、模型安全和倫理風險等問題。
芮萌表示,在科技高速迭代背景下,頭部平臺需優先回應三大倫理議題:一是數據隱私,應通過全鏈路加密、匿名化與最小化採集構築「可用不可見」防護牆;二是算法公平,須引入多元數據、公平性約束及充分驗證,根治「殺熟」和偏見;三是技術安全,要持續加大投入,建立覆蓋開發、部署、運營全周期的漏洞監測與應急響應體系。
他強調,「唯有將隱私保護、公平治理與安全運營同步納入公司級戰略,並以技術和制度雙輪驅動,方可在創新與責任之間實現可持續平衡」。
芮萌建議,科技巨頭可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公共品供給能力,在普惠金融、社會公益與城市建設等領域持續輸出正外部性,達成「商業價值—社會價值」的閉環。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