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7:38
(來源:中航證券研究)
◼ 全球領先的智能終端全產業鏈一站式精密製造解決方案提供商。
公司是國內消費電子精密製造的頭部企業,以智能手機玻璃蓋板業務為基,縱向產業鏈垂直整合,具備「結構件-功能模組-整機組裝」全鏈條一站式服務能力;橫向不斷拓寬業務版圖,從消費電子、智能座艙拓展到AI眼鏡/XR頭顯、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等新興應用場景。2020-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從369.39億元增長至698.97億元,期間CAGR為17.3%,遠超行業平均增速。
分業務看:
2024年,公司智能手機與電腦類業務收入577.54億元,同比+28.6%,業務佔比82.6%,其中整機組裝業務收入145.20億元,同比+80.8%;
智能汽車與座艙類業務收入達59.35億元,同比+18.7%,業務佔比8.5%;
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類收入達34.88億元,同比+12.4%,業務佔比5.0%;
具身智能+智慧零售發力,公司其他智能終端類收入增長754.2%。
◼ 受益於蘋果創新周期,果鏈價值重估,摺疊屏量價齊升。
蘋果每隔2-3年迎來一次重構級別的「設計大年」,新的三年計劃啟航:iPhone 17系列發佈,新增Air主打極致輕薄;2026年蘋果首款摺疊iPhone有望面世,ASP抬升一個數量級;並準備20周年紀念款iPhone。2007年,公司與蘋果合作,創新性地將玻璃應用到全球首款全面屏觸控手機上,成為蘋果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蓋板玻璃的主要供應商,過去19年持續參與大客户的產品迭代與開發,在玻璃、金屬件等領域積澱深厚。2020-2024年,公司對第一大客户的銷售額從203.06億元快速增長至345.66億元,期間CAGR為14.2%,五年平均收入佔比約59.1%。
摺疊屏方面:屏幕數量從單屏向雙屏甚至三屏演進,顯示模組成為摺疊屏較直板機最大的增量環節,UTG逐漸取代CPI成為市場主流的摺疊屏柔性蓋板材料,單屏價值量也顯著提升。公司已佔據UTG和相關結構件的領先市場地位,具備快速量產的能力,並進一步研發下一代可摺疊超薄玻璃技術VTG,相較於UTG具有更高的強度、抗衝擊性和耐刮性。公司於7月9日完成H股上市,計劃將30%的募集資金(約13.77億港幣)用於投資新一代摺疊屏功能件及相關配件的技術儲備及產能建設,助力大客户摺疊機的量產。
◼ 智能座艙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汽車「四化」趨勢加速,整車的人機交互需求提升,Frost & Sullivan預計2029年全球智能汽車交互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93億美元,屆時中控屏、智能儀表盤、智能B柱的滲透率預計將達到98.5%、65.0%、29.0%。公司業內排名第一,以24年收入測算市場份額超過20%,是全球第一大純電動汽車品牌中控屏和智能B柱的主要供應商,汽車客户矩陣包括Tesla、寶馬、奔馳、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全球頭部企業。公司汽車電子產品從中控模組、儀表盤延展到智能B/C柱、充電樁、動力電池結構件等,核心產品線協同放量。超薄夾膠玻璃是公司戰略級創新支點,已成功導入國內頭部新能源車企,預計下半年開啟量產供貨,顯著提升單車價值量。
◼ 卡位「AI+」新興賽道,加速成長。
1)AI眼鏡/XR:AI眼鏡被視為除智能手機外最佳的智能入口,各大廠商跑步入場。公司深度參與Rokid、北美大客户等多款產品的研發與製造,覆蓋從光學鏡片、功能模組到整機的全鏈條生產。
2)AI+人形機器人:公司致力於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中國最大具身智能硬件核心製造平臺,為人形機器人整機降本。目前已與智元、靈寶等客户合作,提供從核心零部件(關節模組、靈巧手)到整機組裝的全棧式服務,交付數百台整機。與北美機器人頭部客户已確定頭部模組和結構件份額,靈巧手和結構件也在送樣過程中。
3)AI服務器:公司計劃將AI服務器作為重點開拓方向,佈局液冷模組、連接頭等高價值量環節,預計25H2實現液冷相關產品的量產。
◼ 投資建議
公司深度綁定大客户蘋果,受益於其新一輪的創新浪潮,並開拓汽車電子第二增長曲線,新興業務的早期佈局進入收穫期。我們看好果鏈尤其是摺疊屏的增量機遇,以及AI端側業務多點開花抬升公司遠期天花板。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20.35、1145.27、1376.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7%、24.4%、20.2%;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3.51、68.05、81.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7%、27.2%、20.0%。對應當前(2025年9月16日)收盤價的PE分別為30、24、20倍,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疲軟的風險、中美貿易摩擦的關税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 分業務預測:
◼ 盈利預測:
財務報表與財務指標(單位:百萬元)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藍思科技(300433.SZ)首次覆蓋:深耕果鏈享創新紅利,錨定AI謀多元成長》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09月18日
中航科技電子團隊介紹
首席:趙曉琨
SAC執業證書:S0640122030028,十六年消費電子及通訊行業工作經驗,曾在華為、阿里巴巴、摩托羅拉、富士康等多家國際級頭部品牌終端企業,負責過研發、工程、供應鏈採購等多崗位工作。曾任職華為終端半導體芯片採購總監,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供應鏈採購總監。長期專注於三大方向:1、半導體及硬科技;2、智慧汽車及機器人;3、大勢所趨的新能源。
分析師:劉一楠
SAC執業證書:S0640524100002,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碩士,2022年7月加入中航證券,覆蓋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板塊。
團隊成員:杜越
SAC執業證書: S0640123120003,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碩士,2022年加入中航證券,覆蓋芯片行業。
研究所擁有一支近二十人的軍工研究團隊,依託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央企股東優勢,深耕軍工行業各細分領域,還包含科技電子、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農林牧漁、非銀金融、社服&傳媒、醫藥生物等行業研究團隊。目前主要業務有:投資諮詢、戰略諮詢、行業主題指數定製、項目類合作等。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