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6:50
專題:2025全球總部經濟大會暨中國樓宇經濟北京論壇
9月11日,由世界貿易網點聯盟、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分會、集羣智庫承辦、新浪財經、服貿會官網全程直播的2025全球總部經濟大會暨中國樓宇經濟北京論壇在京舉辦。大會邀請知名總部企業和資管機構,聚焦全球視野下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探討「破局與進化」的路徑和模式,構建「城市—總部—樓宇」產業共同體,搭建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高端對話合作平臺。商務部原副部長錢克明應邀出席論壇並作主題演講。
錢克明談到,未來五年還有三大轉型將重塑全球經濟:第一個是數據化,將從「連接」走向「沉浸與可信」,AR/VR、數字孿生、區塊鏈將在工業和供應鏈中大規模應用;第二個是綠色化,新能源技術突破,碳關税普及,循環經濟成為主流。綠色將不再是成本,而是競爭力;第三是智能化,從「輔助工具」到「核心生產力」——人工智能會成為「核心引擎」,生成式 AI 將進入材料研發、藥物設計、自動駕駛等關鍵領域。
如何應對國際經濟環境新的變化?他指出,從國家層面講,第一是夯實基礎,擴大內需,包括促進消費升級,也包括提高投資效率、擴大內需。第二是突破瓶頸,科技自立自強,特別是對關鍵性的技術,科技上要突破小院高牆。第三是釋放潛力,深化改革和開放。第四個保障國家安全,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包括糧食安全、能源、重要的礦產。第五是要拓展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最后,是引領變革,特別是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上要提高我國的話語權。
「總之,這六個方面的核心就是要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在未來的不確定性當中塑造新的確定性。」
從企業方面講,錢克明提到,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戰略層面考慮,一個是實施層面考慮。未來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時,底層邏輯要發生變化。原來是效率優先、成本優化,追求規模經濟,未來五年要考慮韌性優先、安全並重、供應鏈多元化。過去買全球、賣全球,未來五年提倡在當地,服務當地。從實施層面看,要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合規管理體系、深入推進ESG、打造韌性的供應鏈、全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錢克明強調,未來五年,機遇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比如東南亞受益於跨國公司「中國+1」的戰略和 RCEP 的協定,增長潛力非常大。另外,中東和非洲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健康服務方面領域需求旺盛,比如拉美里面墨西哥也受益於美國的近岸外包政策影響比較大,未來投資潛力比較大。而在發達國家主要爲了獲取技術、人才和品牌,而不是大規模的擴張。
總的來看,他指出,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將呈現低速化、波動化與高度分化,國際經濟治理規則碎片化與供應鏈的韌性化,全球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可以説挑戰無處不在,但機遇也同樣巨大,對企業而言是重塑邏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窗口期。在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時代,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主動在贏,創新在強,合作才走得更遠。」
發言實錄如下: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題是「十五五」期間的國際經濟形勢與應對。
大家都知道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未來全球經濟可以説是二戰以后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最複雜、最嚴峻、也是最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如何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尋找決定性,把握其中的規律性的變化、規避其中潛在的矛盾和風險,捕捉其中藴藏的機遇,在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當中行得更遠、走得更穩,這是今天我給大家交流的主要內容。我對近50多家國際著名智庫的有關研究報告進行了分析,發現未來五年國際經濟形勢將主要受到六大關鍵因素的影響和塑造。
第一個是美國的貿易政策頻繁地變化,對國際經濟秩序造成了衝擊。今年5月份到浙江義烏調研,當地有一個文具商會的會長告訴我,説他的會員企業最擔心的不是加徵關税,而是頻繁地變化,導致很多企業來自美國的訂單到底是接還是不接,沒有把握,這就是我們所説的不確定性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第二是地緣政治衝突,造成國際市場糧食、能源以及供應鏈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第三個是全球債務的積累,大家知道美國的債務已經超過了36萬億,美國人口大概是3億多,每一個人揹負了10萬美元以上的債務,按每個家庭三個人計算,大概是每家欠了30多萬美元債務,是非常高的債務。歐元區政府債務佔GDP比重達到百分之百左右,日本高達260%。
第四個是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剛纔辜主席談到這個問題,從明年開始,歐洲的碳邊境調節税正式生效,過去綠色轉型是軟約束,是一個呼籲是號召,是靠大家道德的覺醒,從明年開始是一個硬約束,無論從經濟還是法律上,將對全球貿易的模式、經濟發展的模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第五個問題剛纔是辜主席特別強調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為代表,包括清潔能源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處於大規模地進行商業化應用階段。
第六個是慢變量,長期以來人口老化,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最嚴重的是日本、韓國,歐洲也是一個問題,甚至連美國,大家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原來沒有這個問題。但由於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導致看人口統計、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是美國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
可以説六大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影響和塑造着未來五年國際經濟形勢的走向,根據國際智庫的研究,還有我們本身的商務部研究院的研究,歸納成未來五年國際經濟形勢大概呈現三個方面八大變化,全球宏觀經濟的低速化、波動化與高度分化,國際經濟治理規則的碎片化與供應鏈的韌性化,還有全球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這也是我跟辜主席演講里面不謀而合的,未來的數字化、綠色化,再加上智能化,三大轉型已經非常明顯。
先看看第一個方面宏觀經濟增長的低速化、波動化和高度分化,從具體的數據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呈現階梯式的放緩,比如説2000年到2008年,全球GDP增速高達4.2%,大家知道那時候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全球化進入了黃金時代、全球化紅利期,中國既為全球化的高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是全球化高速發展的獲益者、獲益最多的國家之一。2009年到2019年,大家知道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過去以后的深度調整期,GDP降到了3.4%,2020年至2024年受到疫情的衝擊,全球經濟下滑到了2.9%。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大概呈現什麼樣的情況?根據IMF的預測,基準線是3%,比疫情期間僅高0.1個百分點,這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供應鏈斷裂可能下探到2.5%,如果地緣政治衝突緩和,可能上調到3.2%,這個數字有點抽象,我們拿疫情來比較,未來五年的經濟再好也好不過疫情前,要差比疫情期間還要差,這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
再看看全球經濟增長的分化,「十五五」期間發達國家增速大概1%-2%左右,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速4%-4.3%,這意味着全球經濟增速高度分化,發達國家主要受到人口老齡化、還有債務高起以及貿易摩擦的影響,新興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人口紅利還存在,除了中國以外,包括印度、越南、非洲、拉美都還有人口紅利,綠色化轉型、數字化轉型也為這些國家帶來機遇。
下面再看看主要經濟體的表現,未來五年預測美國現在的增速大概低於2%,歐元區增速大概1%左右,日本低於1%,中國根據IMF的預測是4.5%-4.8%,我們自己的預測會更高一點5%左右。印度大家注意看,印度比較高,7%左右,同時越南也比較高,高於6%,拉美和非洲很遺憾,還延續了過去的低水平增長的階段,這是一個整體的。非洲像我知道的有些國家,包括原來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這是最近東非的國家,包括北非的增速還是比較快。特別是整個非洲大陸的自由貿易區協議的正式生效,對非洲經濟一體化也會有新的貢獻。
下面再看看全球的貿易增長趨勢,我們在分析全球經濟和貿易的關係的時候,有一個經驗曲線,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貿易增速是GDP增速的一倍以上。如果貿易的增速降的比GDP的增速低,預示着全球經濟將走下坡路,貿易是經濟的晴雨表。大家從實際的生活當中也體驗到,商務活動生意一多經濟就熱起來,大家生意不好做了,經濟就下滑了。在統計數字上能反映出來,好的時候90年代,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2000年過后那幾年,全球貿易的增速是GDP增速一倍左右,這是最好的時候。但現在大家看一下我們的增速已經放下來了,2000年-2008年,貿易增速是GDP增速的1.55倍,到疫情期間降到了0.72倍,未來五年大概預計是0.8倍,預示着經濟還是比較低迷的階段。
再看投資方面,投資FDI對外直接投資也出現了分化和往下走的趨勢,2000-2008年每年新增的對外投資增量,這是全球的統計數據,是1.5萬億美元。主要是由美國、歐洲、中國主導的,無論是吸引外資還是對外直接投資,大概是這個數字。現在減少到不足一萬億美元,主要流向的是東南亞、印度、墨西哥這些地方,全球的資本流向的變化也對未來全球的產業佈局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下面再看國際經濟治理規則的碎片化和供應鏈的韌性化,未來五年多邊主義將遇到嚴峻挑戰,特別是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大家知道WTO被我們號稱為國際組織當中唯一一個長了牙齒的機構,他的牙齒就是所謂的爭端解決機制,能授權受影響的國家進行報復。大家知道國際協議是軟協議,你要不遵守也沒有辦法,但是WTO有一個機制可以授權其他國家報復你。貿易戰也是這麼打起來的。但是這個機制由於美國的阻撓,大法官最后一個是我們商務部派出的趙紅女士,她到任以后,整個上訴機構就沒有法官了,停擺了。WTO是管全球貿易,特別是最后的仲裁機制停了以后,整個WTO功能就受到了大大的削弱,各國轉向單邊和區域化安排,把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這意味着未來企業的國際經營將面對更多規則衝突和政策不確定性,未來五年將可能延續這種現狀。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系,供應鏈重構是大的趨勢,供應鏈重構分為大概四種模式,第一種叫友岸外包,把生產轉移到政治上友好的國家,這是我們原來考慮不多的,哪里生意好做,哪兒能賺錢,我們就去,但是未來友岸外包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模式。第二個是近岸外包,把產業鏈的環節轉到就近臨近的地區,縮短物流,降低風險。第三個叫在岸迴流,這就是現在美國推的政策,通過關税,他自己的企業迴流到本國,也吸引其他的企業到他那,確保他的就業,甚至保證他的國家安全等等。
還有一個是「中國+1/N」的策略,有好多外資企業採取的,特別是跨國公司採取的策略,把在中國的企業在中國保留部分以外,還增加了包括越南、東南亞、墨西哥等等投資,這些變化的背后,是企業和國家都在追求「韌性」而不是單純效率。
未來五年還有三大轉型將重塑全球經濟,第一個是剛纔辜主席説的數據化,將從「連接」走向「沉浸與可信」,AR/VR、數字孿生、區塊鏈將在工業和供應鏈中大規模應用,第二個是綠色化,新能源技術突破,碳關税普及,循環經濟成為主流。綠色將不再是成本,而是競爭力。還有智能化,從「輔助工具」到「核心生產力」——人工智能會成為「核心引擎」,生成式 AI 將進入材料研發、藥物設計、自動駕駛等關鍵領域。剛纔辜主席講得很好,我不再贅述。
總之,未來影響世界經濟的六大因素、八個趨勢性的變化,那麼我們如何應對國際經濟環境新的變化呢,我們從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講,國家層面就點點題,一個是夯實基礎,擴大內需,包括促進消費升級,也包括提高投資效率、擴大內需,第二個是突破瓶頸,科技自立自強,特別是對關鍵性的技術,科技上我們要突破小院高牆,第三是釋放潛力,深化改革和開放,第四個保障國家安全,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包括糧食安全、能源、重要的礦產,甚至包括剛纔辜主席談到數字,也是一個新的生產要素,數字安全等等。第五個是要拓展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最后一個是引領變革,特別是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上要提高我們的話語權。因為這幾年我們在新能源,在數字經濟當中,中國發展非常快,應用場景非常豐富,我們在數字治理方面,在新能源發展治理方面也積累的一些經驗,把這些經驗要在國際經貿規則上處在空檔期,在這方面提高自己的話語權。
總之,這六個方面的核心就是要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在未來的不確定性當中塑造新的確定性。
下面稍微談一下企業的應對,我甚為企業應該從兩個方面,一個是戰略層面考慮,一個是實施層面考慮,同時,在戰略層面有八個變化,未來企業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的時候,制定發展戰略的底層邏輯發展的變化,我詳細地歸納為一個非常細緻的表格,就不展開説,點點題。我們比較過去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和未來五年的國際化戰略從底層邏輯上發生了大的變化,原來我們是效率優先、成本優化,追求規模經濟,利用低成本勞動力和資源構建全球統一的高度整合的供應鏈,未來五年我們考慮要韌性優先、安全並重、要平衡效率與安全,要供應鏈多元化、區域化、本地化,過去我們叫買全球、賣全球,未來五年我們提倡在當地,服務當地,包括在非洲投資、在越南投資,以滿足當地市場為主要目標,可能比原來的買全球、賣全球思路更安全。
從市場進入方式來看,原來也是全球是標準化的生產,規模化的複製,原來在美國的工廠可以標準化、規模化的複製到中國,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追求標準化,快速複製他的成功模式。但未來要高度的本地化、定製化,就不展開說了。從實施層面看,要加強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推動三個轉型,要強化風險管理,第二個建立合規管理體系,第三個深入推進ESG,剛纔也談到這個問題。第四個要打造韌性的供應鏈,第五個要全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最后談一下市場機遇與國際化佈局,在未來五年,機遇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比如東南亞受益於跨國公司「中國+1」的戰略和 RCEP 的協定,增長潛力非常大,另外,中東和非洲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健康服務方面領域需求旺盛,比如拉美里面墨西哥也受益於美國的近岸外包政策影響比較大,未來投資潛力比較大。而在發達國家主要爲了獲取技術、人才和品牌,而不是大規模的擴張。
各位嘉賓,總的來看,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將呈現低速化、波動化與高度分化,國際經濟治理規則碎片化與供應鏈的韌性化,全球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可以説挑戰無處不在,但機遇也同樣巨大,主動推動轉型,提升話語權的戰略機遇期,對企業而言是重塑邏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窗口期,對在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時代,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主動在贏,創新在強,合作才走得更遠。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