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被3000億資金哄搶的創新葯企,上市首日暴漲110%!

2025-09-19 16:44

港股迎來今年第11家上市的創新葯公司。

9月19日,勁方醫藥在港交所掛牌,首日漲幅接近110%、市值逼近150億。上市前一日暗盤交易漲幅均超100%,且延續了今年來創新葯企業火爆的打新行情,最終申購倍數超過2200倍,金額近3500億。此外,公司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強大,包括RTW基金、OrbiMed、TruMed等,半數以上為專業醫藥投資機構,認購總額達到1億美元,創下2022年以來18A創新葯企中的新高。

IPO之前,勁方醫藥累計完成過7輪總計14.21億元的融資,最終的C+輪投后估值達31.24億元,背后的投資方包括華蓋資本、鼎暉投資、百度風投、深創投等知名機構。

勁方醫藥備受資金追捧,除了得益於港股創新葯板塊持續復甦、上漲,也與基本面相關。公司成立於2017年,主要從事腫瘤藥物研發,由海歸科學家呂強創辦。回國后,呂強曾先后在藥明康德、揚子江、基石藥業等企業任職,從業經歷覆蓋CXO公司、傳統藥企和新興生物醫藥公司,對國內創新葯生態擁有深刻認知。

業務上,勁方醫藥做的KRAS雖不是非常熱門的靶點,目前這類產品的整體市場也剛剛起步,還沒有進入爆發期。但公司勝在善於整合研發資源、效率高,2024年時就已有產品上市,成功擠進KRAS抑制劑的第一梯隊;同時,勁方醫藥已在海內外取得多項BD交易,使得公司在上市前就擁有持續、穩健的現金流收入。這在港股創新葯公司中十分難得。

海歸背景創始團隊、核心產品已上市銷售、手握多項BD合作,可以説,勁方醫藥是最符合當下市場期待的那一類創新葯公司。如今,在資本市場上取得階段性成功之后,勁方醫藥的「模範生」表現是否還能繼續?

「不可成藥」抗癌靶點終上市,但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

一直以來,資本市場對創新葯公司的詬病都在於變現速度太慢。但在勁方醫藥這里,「魔咒」已經被打破。2024年8月,公司旗下的核心產品氟澤雷塞就已經獲批上市,而且從IND到獲批只用了3年時間。目前,氟澤雷塞是這家成立7年的創新葯公司的首個上市產品,也是國內首個、全球第三款獲批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劑。

KRAS名為鼠類肉瘤病毒癌基因,該基因突變對腫瘤發生具有關鍵影響。有數據稱,全球每年新增確診的大約1800萬癌症患者中,有約14%(260萬)攜帶KRAS突變。但由於機制不明,KRAS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行業視為「不可成藥靶點」。

直到2013年,海外科學家發現了利用小分子共價結合KRAS G12C突變的可行性,KRAS抑制劑的成藥之路才走上正軌。而研究中提到的G12C,也是KRAS基因中最常見的突變點位之一,佔比約15%。

比如,一項針對國內患者的流行病學研究就顯示,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這個「大癌種」中,約有10%存在KRAS突變,其中近30%攜帶KRAS G12C突變亞型。

正因如此,G12C也成為海內外藥企開發KRAS抑制劑時的首選。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5款KRAS G12C抑制劑獲批,另有20多款產品進入臨牀開發階段。但問題在於,現有獲批產品的適應症均為二線治療,市場其實還沒有被打開。

已上市KRAS G12C抑制劑示意(圖源:勁方醫藥招股書)

有藥企研發人士介紹,整體而言,KRAS靶點仍處在「剛上臺表演、遠遠沒到爆發」的階段。「目前來看,KRAS單藥效果是不夠的,無論哪個突變,聯用都是主流,我們把這稱為第一代KRAS產品的探索方向。但哪怕是進展比較快的G12C,聯用的一線治療也還沒推上去,進入臨牀階段的只有5家左右,選擇的聯用藥物也各不相同,比如化療、PD-1等,但究竟哪個效果好,現在還沒辦法判斷;至於第二代,比如要不要做成PROTAC、ADC,還處在更早期的研究階段。」

「KRAS想要爆發,至少要等某個藥企把銷售額做到30億美元以上。現在還遠遠不到。」該研發人士認為。

從現有銷售表現來看,哪怕是相對早兩年上市的海外產品,距離這個目標仍然很遙遠。2023年,安進的Sotorasib和百時美施貴寶的Adagrasib的銷售額分別只有3.5億美元和1.26億美元;國內方面,勁方醫藥沒有披露氟澤雷塞的銷售情況,但招股書中提及了一項2024年和今年前4個月的「銷售商品」收入,各有1466.8萬元和12.7萬元。

因此,爲了進一步拓展KRAS抑制劑的市場天花板,從研發角度,探索后續迭代產品成為各藥企的下一步規劃,比如開發突變佔比更高的G12D(約29%)、G12V(約為23%)等亞型,或同時佈局Pan-KRAS這種能覆蓋更多突變類型的開發方向。

這同樣也是勁方醫藥的選擇。氟澤雷塞之外,公司的另一款核心產品是KRAS G12D抑制劑GFH375,預計在今年3季度進入3期臨牀。今年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勁方醫藥披露的有關GFH375數據稱,26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達57.7%、疾病控制率(DCR)為88.5%。

勁方醫藥產品管線(圖源:勁方醫藥招股書)

已達成多項BD授權,貢獻大部分收入

9月以來,港股官宣上市的醫療健康類公司不多,勁方醫藥因此成為頗為熱門的一家。上市前一日的暗盤交易后,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40億,超過了同樣從事KRAS抑制劑研發、已在港股上市多年的加科思(約80億)。

和同期上市的一些創新葯公司相比,勁方醫藥手中的另一籌碼在於BD交易。目前,公司兩款核心的KRAS抑制劑氟澤雷塞、GFH375的權益均已被不同程度售出:其中,氟澤雷塞的國內權益在2021年時被賣給了信達生物,大中華區許可和中國境外的選擇權付款分別為850萬美元和1350萬美元。隨后的2022年和2023年,后者又相繼支付了5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的研發里程碑付款。

GFH375被賣出的則是海外權益。2023年,勁方醫藥與同樣專注於RAS通路研發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Verastem達成合作,授予后者GFH375等三款產品的海外權益,總價達到了6.25億美元。今年6月,Verastem已經啟動了GFH375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IIa期臨牀。

此外,2022年時,勁方醫藥還與SELLAS生命科學集團達成合作,將旗下一款治療白血病的CDK9產品GFH009的海外權益賣出,首付款為1000萬美元,后續還包括1.4億美元的開發和銷售里程碑,以及一定特許權使用費。

儘管在「天價交易」頻出的這兩年,勁方醫藥的BD交易金額整體不算非常大,但落實到財務層面,但這些BD授權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了勁方醫藥的核心收入來源,併爲產品研發「回血」。

據招股書,2023、2024和2025年前4個月,勁方醫藥的收入分別為7373萬元、1.05億元和8215萬元;對應虧損5.08億元、6.78億元和0.66億元,主要由研發投入等原因導致。但公司稱,得益於「知識產權授權收入」,2025年錄得淨虧損預計會減少。

不過,過度依賴於BD交易帶來的收入還是存在風險,因為在后續執行階段,有關產品開發、市場價值的判斷隨時可能會改變。

2024年年初,勁方醫藥就與信達生物簽訂補充協議,終止了氟澤雷塞在中國境外的選擇權。勁方醫藥還需向信達生物支付總計2000萬美元的不可退還終止費用,以及產品未來在海外銷售時的收入分成。

勁方醫藥雖並未透露,交易終止是由於信達生物不夠看好這部分海外市場,還是公司又重新找到了更好的合作伙伴,或準備獨立開發,但終究還是讓外界對這款核心產品的未來市場前景產生擔憂。其后續發展也值得關注。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