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IDC行情暴漲 多家企業緣何增收不贈利

2025-09-19 11:55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顧夢軒 李正豪 廣州、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正在用真金白銀為AI雲服務投票,IDC(數據中心)中概股表現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兩隻IDC中概股——萬國數據和世紀互聯年內漲幅可觀,其中萬國數據年內上漲68.94%,世紀互聯漲幅則更高,為107.81%。

9月12日晚間,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超2%,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漲,其中世紀互聯(NASDAQ:VNET)漲逾15%,萬國數據(NASDAQ:GDS)漲超7%。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不僅是美股上市的中國IDC企業表現突出,A股數據中心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根據Wind數據,截至9月17日,中證全指三級行業指數成份指20只數據中心成份股有16只年內漲幅為正,其中最高者是數據港(603881.SH),年內漲幅98.36%。20只IDC個股年內平均漲幅25.17%。

中研網數據顯示,2025年,已完工的東部數據中心空置率有望低於10%,出租情況良好,而貴州、內蒙古、甘肅等西部地區在「東數西算」政策推動下,預計數據中心投資超5000億元,電費成本較東部低約40%,全國範圍內初步形成了「東數西算」的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網絡時延問題仍有待解決。

世紀互聯上半年虧損

對於兩隻IDC中概股年內股價的優秀表現,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思遠向記者指出,第一,AI雲服務需求爆發。微軟與Nebius達成194億美元GPU雲計算服務協議,甲骨文雲基礎設施收入同比增長55%,且預計2026財年增長77%,行業增長預期強烈。第二,龍頭企業業績亮眼。Wind數據顯示,萬國數據二季度新增簽約面積2.27萬平方米,使用率達77.5%,調整后EBITDA同比增長11.2%;世紀互聯雖虧損,但基地型IDC收入同比增長112.5%,訂單儲備充足。第三,政策與資本支持。中國AI雲市場預計今年大幅增長,疊加「東數西算」工程推進,數據中心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受資本青睞。

從今年上半年表現來看,萬國數據實現營業收入約56.23億元,同比增長12.2%;毛利潤約13.34億元,同比增長22.71%;歸屬於萬國數據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約6.64億元,同比扭虧。

2025年第二季度,萬國數據新增數據中心使用面積22448平方米,同比增長14.1%,與過去五個季度基本持平。另外,該公司數據中心使用率持續提升,本季度達到77.5%。

跟萬國數據相比,世紀互聯雖然批發容量利用率低於萬國數據,但增長速度也很可觀,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20.26%,但淨利潤卻虧損3507.37萬元,同比下降102.28%。

世紀互聯市場部有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紀互聯上半年的虧損,核心源於兩方面:一是公司為推進業務擴張,新交付機房容量帶來折舊增加,顯著增加了當期成本;二是受公司上半年股價上漲影響,公司持有的部分金融資產產生了非現金性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該人士表示,需明確的是,這兩類因素均不直接反映主營業務質量。若剔除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經營性損益影響,公司上半年實際應實現正向淨利潤。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記者指出,世紀互聯上半年虧損擴大的原因是成本擴張與零售收入下行。2025年新增74MW運營容量,資本開支激增導致折舊攤銷飆升。同時,一線城市價格戰持續,零售業務收入下滑,毛利率降至30%以下。雖然E-JS02數據中心處置收益貢獻8770萬元,但96.7億元的長期債務所產生的利息減少了淨利潤,虧損雖然收窄但規模仍大。

張思遠向記者表示,世紀互聯上半年仍處淨虧損狀態,核心壓力來自財務費用抬升與折舊攤銷高企。雖然收入保持增長,但利息費用與税費增加對淨利形成明顯掣肘;同時IDC行業重資產屬性決定了從在建到投運早期的折舊攤銷對利潤的階段性侵蝕。「經營層面,世紀互聯強調‘批發業務’擴張帶動收入增速與調整后EBITDA提升,但短期融資成本結構與到期債務分佈,仍對淨利潤形成了約束。」張思遠説。

淨利潤下降

從A股20家IDC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均有所上升,但淨利潤卻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據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這20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66.32億元,同比增長12.18%。但淨利潤合計僅為27.93億元,同比下降了11.22%。

對於IDC企業出現的「增收不增利」的情況,萬力向記者指出,「增收不增利」是重資產擴張周期的典型特徵。

第一,折舊攤銷與前期資本化利息轉費用在投運初期集中體現,利潤端被動承壓。

第二,電價、製冷與運維人工等可變成本上升,而上游設備材料階段性漲價與匯率擾動,壓縮了短期毛利空間。

第三,萬力表示,在「搶電力、搶資源」的階段,定價機制可能滯后於成本變化;同時,客户結構集中,大客户議價影響利潤率表現。

「第四,加槓桿擴張與再融資成本上行,使淨利潤對利率與信用利差更敏感,形成‘收入走高、淨利承壓’的剪刀差。」萬力説。

田利輝向記者指出,A股數據中心行業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是資本開支與價格戰擠壓利潤。新產能帶來的折舊攤銷與零售機櫃價格戰,使毛利率從35%降至30%。

「第三方IDC服務商數量從2020年的50家增至2025年的81家,部分區域機櫃單價同比下降5%—10%。」張思遠補充道。

受訪人士向記者表示,EBITDA(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指標在數據中心行業主要反映經營端的現金創造與成本吸收能力,能較好剝離重資產的折舊與税負影響,用來衡量機櫃上架率、單機櫃貢獻、運維效率等「純運營質量」。當行業處於上架爬坡、功率利用率提高階段,EBITDA往往先於淨利潤改善。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0家IDC企業EBITDA合計66.32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59.12億元上升12.18%。

對此,田利輝向記者表示,行業EBITDA升至66.32億元,主要因為液冷技術降本、規模化效應攤薄成本,以及AI高毛利業務佔比提升,印證行業從「重投入」轉向「高效率」。

萬力向記者表示,EBITDA指標走高,背后是新增產能逐步投運、利用率抬升、規模效應釋放與精細化運維降本的共同作用。市場對AI驅動的中長期需求預期並未削弱;即便短期供貨與芯片鏈存在不確定性,機電土建與配電上量仍在推進,帶動單位固定成本攤薄,推升EBITDA的彈性與韌性。

多家企業處於擴張期

從現金流表現來看,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述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從2024年上半年的-36.39億元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4.8億元。但記者注意到,只有8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正,其余均為負。

田利輝向記者指出,現金流改善源於經營回款優化。現金流緊張因12家公司擴張投入過大、債務高企。A股數據中心行業僅8家現金流為正,反映行業「擴張陣痛」,頭部企業借融資支撐,中小公司現金流承壓。

萬力向記者指出,IDC企業現金流仍偏緊,源於行業先天的高資本支出與長周期回款:土建、配電、製冷系統投入巨大,從工程在建到投運再到爬坡耗時較長;再疊加電價與能評約束、設備交付周期、客户上雲遷移節奏的外生波動,使得經營現金流與投資現金流的錯配在所難免。中小廠商若缺少低成本資金與穩定大單,現金流壓力會更明顯。

張思遠認為,IDC行業整體現金流緊張的原因為:第一,資本開支高企。2025年行業計劃新增機櫃超100萬架,單架成本約15萬元,合計投資1500億元,遠超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第二,應收賬款回收慢。「行業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60天增至90天,部分企業壞賬率進一步上升。」張思遠説。

記者查閲上述公司半年報發現,多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都有擴張動作。

奧飛數據在半年報中指出,今年上半年,積極推進廊坊固安、天津武清、張家口懷來、廣州南沙、成都雙流等大型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項目的建設與交付工作,營收規模及EBITDA(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城地香江在半年報中指出,公司進一步落地「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工程」「上海電信臨港園區數據中心工程」「中國移動(寧夏中衞)數據中心B區B01、B02號機房樓EPC總承包項目」「安徽移動2025年至2028年蕪湖數據中心工程」等項目訂單,截至報告期末,「蕪湖瓏騰智算中心工程」已完成42MW機電設備工程施工與安裝。

萬力指出,在業務擴張的前期,資本開支與折舊攤銷推高成本,利潤受壓;一旦電力落地、機櫃上架與運維效率爬坡,邊際利潤將快速修復。關鍵在於項目投產節奏與客户鎖定度,決定了虧損期的長短。

田利輝表示,業務擴張影響短期提升份額,但高能耗、區域錯配成瓶頸。對策是推廣液冷技術破解「雙碳」約束,借力「東數西算」優化區域佈局,避免重複建設。行業需從「跑馬圈地」轉向「精耕細作」,以技術壁壘替代價格競爭,方能實現可持續增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