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4:29
近期,港股市場行情火熱,恆生指數一度突破27000點關口,創下2021年7月以來的新高。
多家機構也繼續看多港股,普遍認為當前港股優勢凸顯,雖然前期上漲帶來估值修復,但港股仍有一定吸引力,科技、醫藥、新消費等港股熱門的資產依然不貴。
這樣的市場環境無疑有望推動相關企業迎來進一步價值重估,或是開啟新的價值成長敍事。
作為大眾餐飲賽道新龍頭企業,小菜園前期已取得不俗表現,股價年內累漲超25%,實現一定估值修復。但即便如此,其潛在價值成長空間依然較大。這背后具有多重催化劑,除了市場情緒回暖,還包括業績亮眼、派息可觀,門店擴張和出海等方面的積極預期,政策利好釋放……
每一重催化都為小菜園的價值成長注入動能,無疑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1、業績增長與股東回報雙優,構建價值創造的「閉環」
先從業績維度來看,根據小菜園發佈的2025年中期報告,其上半年收入為27.14億元,同比增長6.5%;股東應占利潤為3.82億元,同比增長35.7%,延續收入、利潤雙增長,並且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同時,截止上半年小菜園擁有672家在營「小菜園」品牌門店,較去年同期的617家穩步擴張。
結合行業整體表現,更能看清這份業績的「含金量」。
上半年,餐飲行業依然處於「調整期」,面臨競爭加劇、利潤下滑等多重挑戰,讓餐飲企業的業績普遍有所承壓。筆者整理部分餐飲企業的中期業績如下。
可以説,小菜園所呈現的收入穩健增長、利潤加速釋放的態勢,在餐飲行業中尤為稀缺。這更凸顯其經營韌性與盈利轉化的能力。
同期,餐飲行業亦面臨閉店潮,餐飲界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有161萬家餐飲店黯然退場,側面折射出餐飲企業擴張的不易。
在這背后,也可以看到,小菜園堂食與外賣業務雙開花,全國化佈局持續深化,收入結構更加均衡,形成更強的業績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
上半年,小菜園來自堂食的收入同比增長2.2%至16.47億元,外賣收入同比增長13.7%至10.57億元。外賣訂單數量也由去年同期的1280萬筆大幅增加至1680萬筆。
按照市場類型劃分,小菜園來自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以及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和收入均保持增長。可見其在各個層級的市場均具備增長動能,也佐證了全國化佈局的順利推進與戰略正確性。
來源:財報
同時,小菜園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為利潤的加速釋放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比如,小菜園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以進一步優化庫存水平,這一改進使其能夠在保障食材新鮮度和穩定供應的同時,更好地控制損耗和倉儲成本。截至上半年,其存貨由2024年末的1.10億元減少至0.74億元,存貨周轉天數由2024年末的23.6天減少至20.7天。
規模效應也在這份財報中進一步顯現。財報顯示,小菜園上半年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有所降低,同比減少2.2%,通過集中採購降低了主要食材的單位價格。
依託優異的業績表現,小菜園也注重股東回報,進行了大手筆的派息。其每股盈利為0.33元,中期每股派息0.2119元,已於9月16日完成派發。
這體現了小菜園為投資者創造穩定回報的態度,也使其兼具高股息優勢,形成「穩增長-高利潤-高回報」的閉環,加大投資吸引力。
2、未來預期積極,規模提速、運營提質和全球佈局共驅
投資決策也離不開對未來的預期。而在未來預期上,小菜園同樣具有多重看點,打開想象空間。
先沿着門店擴張這條線來看,上半年小菜園更多將精力放在精細化調整上,而下半年將步入開店高峰期。
此前小菜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一般情況下小菜園下半年開店比較多,今年全國直營門店將超過800家。這也表明小菜園今年全年新開門店數量或將略超120家的指引。
這樣的門店擴張速度,無疑能夠帶來相比上半年更強的成長動能,帶動其全年業績彈性提升。
同時,小菜園9月將制定2026年的開店計劃,會根據市場環境、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調整計劃,預計明年年底實現千店規模。
站上這一新臺階后,小菜園將更貼近於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也將具備更顯著的規模效應,從而能夠進一步強化成本優勢,以及受益於我國餐飲行業的集中度提升。參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餐飲加盟行業白皮書》,2023年國內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千家以上)擁有的門店數佔全部連鎖門店的24%,比上一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進一步來看,小菜園的規模加速擴張背后,也並非門店數量的簡單累積,而是源於兩重底氣。
一是市場需求的支撐。
伴隨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消費者認知迭代,比如更加追求質價比,推動大眾餐飲需求提升,有助低客單價(人民幣100元以下)餐飲領域發展。
小菜園品牌定位精準契合大眾市場需求,不僅定價親民,連續多年領跑50元至100元客單價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還注重健康營養與食物本味,堅守現場烹製,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餐飲服務。
而且,在此基礎上,小菜園提供良好的用餐環境與周到的服務,打造出高口碑的堂食體驗,使其堂食受歡迎度較高。
小菜園還計劃未來穩步拓展50元以下客單價領域,有望更充分地覆蓋大眾餐飲需求,從中獲得成長動能。
這些均為小菜園的規模擴張提供堅實的根基。
二是單店效率的提升。
據悉,經過迭代測試,目前小菜園的門店面積已從最初的350平方米降低到220平方米左右,並實現降本提效,降低了一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但人效、坪效及利潤率水平均得以提高。新開門店目前均以此為標準,並預計隨着運營管理的深入進一步優化。
同時,小菜園引入炒菜機器人(可承擔1/3工作)提升后廚效率,目前已在約200家門店投入炒菜機器人。
同店經營方面,華泰證券的交流紀要顯示,小菜園今年5月同店回正(此前口徑更正),6月保持持續修復,下半年預計同店持平或微漲。
綜上,小菜園正通過「小店模型+科技應用」持續提升單店效率,形成新店、老店雙輪驅動的增長格局,讓規模化擴張更具韌性與健康度。
此外,小菜園願景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園」,計劃在國內門店達到一定規模后將重點發力海外,並在今年開啟出海試水,為未來培育更多增長點。
結合市場資料來看,小菜園有望在今年落地香港首家門店。
選擇香港作為海外首站,堪稱精準佈局——作為國際美食之都,香港擁有成熟的餐飲市場和多元的消費羣體,小菜園若能在香港成功立足,或將為后續國際化探索沉澱經驗,找準適配的發展路徑。
另據悉,小菜園香港首店的運營思路清晰:延續「高性價比新徽菜」的品牌根基,同時在保留經典菜品的同時,結合本地口味進行創新,採取融合徽派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的裝修設計,可見其將從本地化和差異化兩個維度構建競爭力。
由此看到,小菜園未來具備規模提速、運營提質和全球佈局的三重驅動,短、中長期成長路徑清晰、邏輯連貫。
3、政策利好下餐飲或迎整體復甦,強化發展確定性
還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利好政策再度出臺,商務部等9部門對外發布《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培育服務消費促進平臺、豐富高品質服務供給等5個方面的19條舉措,彰顯高層對發展壯大服務業的重視和決心。
其中,在培育服務消費促進平臺方面,政策措施提出持續深化「購在中國」品牌打造,開展「服務消費季」系列促消費活動,圍繞貼近羣眾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開展服務消費促進活動,培育服務消費品牌,打造服務消費熱點。
這或將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為餐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同時,隨着國慶、中秋假期將近,近期很多城市已啟動促消費活動,包括發放消費券等,有望加速推動餐飲需求提升。
東興證券也表示,各地刺激消費的政策有望對中秋和國慶國內消費形成提振,給下半年居民消費整體注入活力,其看好今年下半年消費板塊整體需求恢復,特別是餐飲產業鏈的整體復甦,會隨着旅遊經濟、體育經濟等領域的增長一同增長。
行業整體復甦亦將為小菜園創造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有助於其門店擴張推進與經營成效的提升,進一步注入發展確定性。
迴歸資本市場的角度,這也將增強餐飲板塊的投資吸引力,帶動更多資金流入,併爲具備紮實基本面的小菜園帶來更多價值成長動能。
總的來説,當下的小菜園具備清晰且多層次的價值邏輯,擁有了更充足的想象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菜園的價值終將被市場更充分地重估,走向價值迴歸,實現價值成長,對此不妨保持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