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紅利ETF博時(513690)近5日「吸金」合計2.1億元,滬深三大指數調整,后市怎麼看?

2025-09-19 13:37

截至2025年9月19日 13:29,恆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上漲0.19%,成分股中國宏橋上漲4.03%,兗礦能源上漲3.91%,中煤能源上漲3.89%,海豐國際上漲1.95%,東方海外國際上漲1.76%。港股紅利ETF博時(513690)上漲0.46%,最新價報1.09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9月18日,港股紅利ETF博時近2周累計上漲1.97%。

流動性方面,港股紅利ETF博時盤中換手2.02%,成交1.10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9月18日,港股紅利ETF博時近1周日均成交2.49億元。

截至2025年9月19日 13:29,國證大盤成長指數下跌0.07%。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贛鋒鋰業領漲10.00%,中航沈飛上漲6.21%,立訊精密上漲5.20%;三花智控領跌9.31%,拓普集團下跌8.25%,陽光電源下跌3.19%。大盤成長ETF(159203)下跌0.16%,最新報價1.28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9月18日,大盤成長ETF近1周累計上漲1.18%。

流動性方面,大盤成長ETF盤中換手13.37%,成交236.74萬元,市場交投活躍。拉長時間看,截至9月18日,大盤成長ETF近1年日均成交886.56萬元。

【事件】

滬深三大指數調整,跌幅均超1%,兩市成交大幅放量至3.16萬億。申萬一級行業中,僅電子、通信、社會服務上漲,漲幅分別為0.93%、0.19%、0.03%;有色金屬、綜合、非銀金融跌幅靠前,分別下跌3.56%、2.85%、2.81%。

【機構解讀】

為什麼有色、非銀、紅利領跌?

有色金屬板塊今日出現調整,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后部分獲利資金選擇兑現有關;另一方面,紅利、非銀等權重板塊的同步回調,也反映出市場存在一定的主動降温意圖。尤其在下午2點至3點期間,多隻大盤寬基ETF成交量顯著放大,帶動相關板塊進一步下行。

如何理解當前市場及后市走勢?

綜合市場信息來看,近兩日的調整更多可視為對市場節奏的主動引導,旨在控制指數上漲斜率、營造更健康的走勢結構。短期來看,部分機構持倉集中、缺乏產業預期催化的板塊,仍可能面臨回調壓力;而儘管機器人、半導體芯片等人氣板塊仍存結構性機會,但其波動可能加大,操作節奏把握難度上升。中長期來看,在低利率環境延續的背景下,我們依然應當立足優質股權資產,持續看好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以及港股市場的中長期配置價值。在配置建議上,仍應保持均衡佈局,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熱點。

【相關產品】

推薦採取「新槓鈴策略」,即「港股紅利」+「大盤成長」。該策略通過兼顧防守與增長,有助於在複雜市場環境中優化組合表現。

大盤成長ETF(159203):市場上唯一大盤成長標的一鍵佈局牛市主線

港股紅利ETF博時(513690),場外聯接(博時恆生高股息ETF發起式聯接A:014519;博時恆生高股息ETF發起式聯接C:014520):兼具估值性價比與盈利彈性,能源佔比17%。

規模方面,港股紅利ETF博時最新規模達54.33億元。

資金流入方面,港股紅利ETF博時最新資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長時間看,近5個交易日內有3日資金淨流入,合計「吸金」2.10億元,日均淨流入達4198.65萬元。

港股紅利ETF博時緊密跟蹤恆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恆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旨在反映可通過港股通買賣的香港上市且擁有高股息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日,恆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兗礦能源、恆隆地產、中國宏橋、中國石油股份、信義玻璃、恆基地產、海豐國際、電訊盈科、中煤能源、建發國際集團,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29.87%。

大盤成長ETF緊密跟蹤國證大盤成長指數,國證大盤成長指數反映滬深北交易所市值規模大、成長因子綜合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證券價格變化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國證大盤成長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紫金礦業、新易盛、中際旭創、比亞迪、五糧液、中芯國際、藥明康德、立訊精密,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48.44%。

(文中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為:中高 (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爲準)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