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08:04
手術機器人領域又迎重磅選手加入!
近日,兩大醫療器械巨頭西門子醫療和史賽克宣佈,將共同開發神經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能夠執行全面的擇期和緊急神經血管介入手術,包括中風和動脈瘤的治療。
這款神經血管手術機器人將成像功能、手術耗材、機器人集成到一個生態系統中,能夠提高手術精度,同時縮短治療時間,神經血管介入手術時長是決定患者術后獲益的重要因素。以急性缺血性卒中這一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需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否則會因病情迅速進展而導致死亡。神經血管機器人有望通過縮短手術時間改善患者預后,確保患者術后獲益。
此次合作包括多個方面的開發,如機器人系統設計、設備和植入耗材集成、機器人導航成像和手術流程優化。
2023年,西門子醫療停止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在心臟領域應用,曾一度為這一領域蒙上一層陰影。而現在,西門子醫療攜手另一家巨頭再度重押,展示對這一領域看好,也將為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賽道注入更多活力。
01
巨頭聯手,解決耗材配套短板
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作為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的一種,核心價值是:減少醫生術中受到的輻射,提升手術精度。手術機器人主要在血管介入(包含心血介入、神經介入、外周介入)手術中進行導管的推進及導航、根據手術前及手術中的影像數據構建患者血管的3D形態圖,並分析血管交叉口、彎道、彈性和斑塊的特徵,從而在手術中實現手術器械的跟蹤及定位,可將醫生的動作轉換為器械操控。
在減少輻射方面,常規血管介入手術通常是在大量X射線輻射下以人手進行。這種輻射暴露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隨着重複手術的輻射損傷積累,有可能致癌。此外,採用輻射防護裝置並非避免這種身體損傷的長遠解決方案。藉助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醫生可坐在防輻射控制檯后完成遠程操控,在精確手術操作的同時有效減少在射線下的暴露時間。
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示意
初代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適應症通常包括心血管介入和神經介入,但不能執行PCI全流程手術,覆蓋術式少,缺少力反饋,耗材兼容性有待提升。西門子醫療、史賽克兩大巨頭聯手有望推出新一代產品。
本次聯手的兩大巨頭,西門子醫療是全球醫學影像巨頭,在神經介入手術中提供不可或缺的影像導航支持。
西門子醫療在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曾折戟。2019年,西門子醫療以11億美元收購了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公司Corindus Vascular Robotics,獲得了CorPathGRX(途靈)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2023年,西門子醫療宣佈停止在心臟病領域的血管介入機器人業務,將重點轉向神經血管介入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史賽克則是骨科、神經介入、內窺鏡領域的醫療器械巨頭。神經介入產品涵蓋出血類、通路類、缺血類三大領域。2024年,史賽克醫療設備和神經介入業務營收135億美元。神經介入產品包括顱內取栓支架、顱內血栓抽吸導管、彈簧圈、密網支架等。在神經介入中,史賽克市佔率領先,例如高性能微導絲,史賽克Synchro系列國內市佔率超80%。
西門子醫療選擇牽手史賽克,或許是看中史賽克全面的神經介入耗材解決方案。此前,西門子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停止在心臟病領域應用,有業內人士分析背后有兩大短板導致產品商業化表現不及預期,不得不退出。兩大短板分別是:1、無法全流程輔助PCI手術;2、對於耗材要求嚴格,無法兼容所有耗材。在神經介入領域,西門子醫療有望通過與史賽克合作,補齊耗材配套這一短板。
兩家公司也在合作新聞中表示兩家企業合作早期將聚焦於共同開發綜合生態系統,並與領先的醫生合作驗證其臨牀價值。兩家企業耗材與系統的協同優化,有望提升手術機器人性能,帶來新一代的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產品。
02
選定神經介入賽道
此外,西門子醫療和史賽克合作開發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也能更加了解臨牀痛點。
兩家巨頭選定的神經介入賽道具有高增速的剛性需求。在國內,腦血管病在中國已成為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殘率位居前列。國內神經介入手術量每年超過40萬台,根據IQVIA數據,2025年H1,國內神經介入市場保持同比10%的增長。
在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中,腦血管和心血管適應症有其各自的挑戰。業內人士表示:「心血管介入手術中心臟是跳動着的,意味着影像不能提供最準確的參考,醫生在手術中,需要基於經驗判斷決定手術操作。腦血管介入手術是相對靜止的,但腦血管迂曲程度大,甚至是立體的,另外腦血管二級血管、三級血管越來越細,更加脆弱,也會帶來操作挑戰。針對不同的術式,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需要具備應對不同術式挑戰的能力。」
西門子醫療和神經介入領域資深玩家聯手,基於史賽克對於臨牀痛點的理解和多樣的產品組合,再加上西門子醫療在影像、工程學技術方面的積累,預計能開發出更適合臨牀需求的神經介入手術機器人。
03
商業化尚處於早期
從全球競爭態勢來看,全球範圍內有多款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包括Robocath的R-One已取得CE、NMPA認證;強生的Sensei X2及Stereotaxis的Genesis RMN已取得FDA批文;及途靈(西門子)的CorPath GRX已取得CE、FDA、NMPA認證。大多數企業產品適應症都同時覆蓋心血管介入和神經介入。
國內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與國際研發情況並跑,也有多款國產產品獲批。包括愛博合創 PANVIS-A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系統;萬思醫療的VAS HERO神經血管介入機器人;唯邁醫療ETcath介入手術機器人等。
國內企業對於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探索更為前沿,國內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普遍具備力反饋技術。國內企業也在探索遠程手術,2024年10月,愛博合創成功完成了遠程腦血管介入治療性手術(動脈瘤栓塞術及基底動脈支架植入術)動物試驗全球首例直播。據悉,國內有企業在研AI自主操作的血管介入機器人,並且取得進展。
從商業化情況來看,目前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商業化情況都處於早期。全球商業化中西門子醫療CorPath GRX商業化表現較為領先。自獲得 CorPath GRX 技術以來,西門子醫療尚未發佈 CorPathGRX 的具體最新全球安裝數量,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球安裝量53台。總的來看,全球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仍處於技術成熟度驗證與臨牀價值轉化的關鍵階段,全球企業普遍通過多中心、大樣本量臨牀研究增加認可,以突破商業化進程中的臨牀信任壁壘。
國內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也已實現商業化破冰!微創機器人2024年R-ONE血管介入機器人中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5家上海頭部公立醫院,並實現中國市場的首兩臺商業化裝機。微創機器人能夠快速推進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商業化,背后主要得益於與微創醫療集團心血管業務的高度協同。這證明是否能與耗材業務實現高度協同,是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商業化的關鍵之一。
技術維度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正步入「創新活躍期」,國內外企業都在加速迭代產品;成本維度看,人形機器人迎來發展熱潮后,手術機器人供應鏈也隨着降低。未來,血管介入機器人的出現將協助介入手術技術下沉,降低醫生學習曲線,讓介入手術的可及性更高。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信息,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繫;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羣,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薦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並確認。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