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目的地·入境遊簡報010|入境客源國新畫像解析

2025-09-19 11:51

本期簡報為2025年8月1日至31日中國入境遊相關內容:

今年以來,中國入境遊市場的回暖勢頭愈發顯著。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共查驗外國人3805.3萬人次,同比增長30.2%,其中免簽入境人數達到1364萬人次,同比增加53.9%。

與此同時,一些旅遊報告為入境遊客地區進行了分類:港澳臺地區依舊貢獻了入境市場的絕對主力,外國遊客的結構則在加速分化:東南亞市場領跑恢復,日韓緩步回升,歐美恢復相對迟緩,新興市場展現潛力。

在這一背景下,「誰在來中國」及其背后的原因,成為判斷入境遊走勢的關鍵線索。本期簡報將圍繞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實施以來,入境遊客源國的新畫像,梳理主要市場的變化脈絡,解析區域差異背后的成因,並觀察各類客源市場對中國文旅發展的啟示。

同時,本期簡報涵蓋10項政策、8組關鍵數據、1大趨勢與1個待提升事項,為行業提供深度洞察與行動指南。

《中國目的地》團隊推出《入境遊簡報》,每月更新,旨在及時追蹤入境遊市場動態,深度剖析行業現象,為讀者提供全面且有價值的信息參考,助力中國入境遊市場蓬勃發展。

設計 董懌翎

一、重點關注

自2024年12月17日全面放寬過境免籤政策以來,中國入境遊客來源國家呈現幾個顯著變化。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免簽入境外國人達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3.9%。此外,政策適用國家已從原來的 54 國擴大至 55 國,口岸數也從約 39 個增至 60 個,適用省份擴大至 24 個。

相較之下,不同地區市場恢復速度存在明顯分化,總體來看,新畫像呈現以下三大特徵:

一是兩極化明顯。東南亞等近程市場恢復迅速,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已接近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而歐美等遠程高消費市場仍處於恢復階段,與2019年相比客源量不足三成,日韓市場也未完全恢復。

二是多元化加速。政策紅利釋放帶動客源國結構更趨均衡,不僅傳統的周邊國家穩步回暖,新興市場旅客也開始增長,顯示出過境免籤正拓展新的入境渠道。

三是政策驅動突出。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免簽入境外國人達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53.9%。一季度,全國入境外國人近770萬人次,同比上升近40%,其中免簽入境佔比近七成。由此可見,政策成為帶動客源恢復和擴展的核心因素。

整體特徵勾勒出入境客源國的新輪廓,但若進一步細看,不同市場的恢復速度、消費潛力與出行偏好仍存在顯著差異。近程市場與遠程市場、成熟客源與新興客源之間,看似是此消彼長的「此起彼伏」,實則為相互補充的「多點開花」。

日韓:傳統基盤的穩固與分化

日韓一直是中國入境遊中的「近程文化鄰居」市場,政策便利與文化共鳴使其復甦雖快,卻仍有空間。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數據表明,2025年上半年,上海入境遊客中韓國遊客達約 42.4 萬人次,同比增長 130.7%,穩居來滬外國遊客最大來源國。日本遊客也在快速回升,來滬約 29.1 萬人次,同比增長約 58.5%。這些增長顯著得益於免籤及過境免籤政策的擴展、交通航線恢復、支付與語言便利等措施。

5月28日,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商店,一名外國遊客購物時向記者展示她的支付App。新華社 資料圖

5月28日,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商店,一名外國遊客購物時向記者展示她的支付App。新華社 資料圖

但數據同時顯示,日韓市場尚未完全達到疫情前之勢:例如,中國旅遊研究院報告里提到,2019年日本與韓國旅客來華人數分別為 268 萬人次與 435 萬人次,而 2024 年這兩國入境人數仍未恢復至2019年水平。其中,據韓國法務部此前發佈的統計月報,韓國2024年赴中國內地遊客數量達231萬人次,正在逼近2019年情況;而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2024年1-8月,日本公民入境中國為68萬人次,與2019年則顯示出有較大差距。

歐美:高消費市場的有限迴歸

歐美作為中國入境遊中典型的「遠程高消費」客源市場,其恢復狀況與近程市場相比顯露出明顯的滯后性與分化性。據《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 2024》,2024年中國接待外國遊客 2694 萬人次,同比增長達 96%,但其中歐美遊客的數量仍遠低於 2019 年水平。

環球旅訊 資料圖

環球旅訊 資料圖

報告指出,受直航航班數量不足、簽證與旅行成本上升,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美國和英國市場恢復較慢,有旅行商表示兩國來華遊客量僅為 2019 年的三成左右。這與《中國目的地》團隊的導遊調研的感受一致,不少導遊指出,疫情前美國遊客多,且其消費意願能力較高,但疫情后美國遊客明顯減少。

歐美市場的遊客畫像也日漸清晰:他們高消費能力強、停留與消費潛力大,但恢復曲線平緩,受政策便利(簽證、航線)與地緣政治等影響較大。

東南亞:領跑短途市場,最早恢復疫情前水平

東南亞國家是中國入境遊中復甦最快、最具潛力的近程市場區域之一。

根據《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報告2024—2025》,2024年中國共接待入境遊客約 1319 億人次,同比增長 61%,恢復至 2019 年水平的九成以上,其中外國人入境遊客約 2694 萬人次,同比增長 96%。在這些外國客源里,東南亞國家貢獻顯著,是最早恢復的近程外國客源市場。

在地方政策層面,雲南西雙版納自 2 月 10 日實施對東盟國家的免籤政策之后,東盟國家遊客來華訂單同比增長約兩倍,其中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表現尤為突出。旅行社業者反映,這些國家遊客對來華旅遊的興趣「更濃了」。免籤政策對新馬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拉動效應「明顯」,這些國家已經恢復到或接近疫情前水平。

2月18日,西雙版納發現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迎來新政策實施后的首個東盟入境團。 《中國旅遊報》 資料圖

2月18日,西雙版納發現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迎來新政策實施后的首個東盟入境團。 《中國旅遊報》 資料圖

有跡象顯示,受過境免籤與交通航線便利化影響,不少東南亞遊客傾向於「周末遊」或「小長假遊」來華,選擇在短暫假期內跨境體驗多個景點、打卡文化地標。儘管目前尚無系統統計數據來量化這一趨勢,但地方旅行社與景區反饋中,這種短程高頻的出行方式正在成為新的遊覽方式之一。

總的來看,東南亞市場的特點是:簽證政策和通關便利化明顯提升;遊客需求從觀光打卡向深度體驗及文化互動升級;新馬泰等國成為增長最快的客源;且相關地方(如雲南、廣西等)正在積極通過免籤、地方旅遊優惠等方式吸引並留住這些遊客。

中東與中亞:新興市場的潛力巨大

中東與中亞正成為中國入境遊中備受矚目的新興客源區。其中,中東海合會國家(編者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阿曼、巴林國家組成,組織成立於1981年,旨在促進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合作)表現突出。

2025年6月,中國對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等四國實施普通護照免籤政策,直接帶動入境需求大幅提升。政策公佈首日,攜程平臺上相關國家赴華航班搜索量環比增長約90%,其中沙特遊客搜索熱度最高。政策實施首季,海合會國家整體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100%,沙特是高達235%,顯示出強烈的出行意願和對中國旅遊市場的關注度。同時,根據《中國目的地》調研一線導遊發現,中東國家也屬「高消費」人羣,例如一位導遊表示,「不少外國遊客想體驗漢服,一般遊客是通過租借的方式,而中東的遊客則都是直接買。」

中新網 資料圖

中新網 資料圖

與此同時,中亞國家憑藉與中國在能源、經貿合作、「一帶一路」上的緊密聯繫,來華客源也保持穩步上升,商務與文化交流需求相輔相成,形成了以政策推動和需求疊加為主要特徵的增長格局。同時,隨着2023年11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2025年6月,與烏茲別克斯坦互免政策的生效,中國與中亞之間的來往不斷增加,也帶動了兩地之間旅行意願。據悉,東航計劃於今年開通與塔什干的直飛航班。

可見,中東與中亞市場的迅速升溫,既展現了免籤紅利的直接成效,也預示着中國入境遊版圖正在從周邊延伸到更廣闊的區域。隨着航空網絡與文旅合作的進一步完善,這一市場有望在未來成為補充日韓、歐美、東南亞之后的重要增長極。

綜合觀察:客源國變化背后的邏輯

透過日韓的短途高頻、歐美的遠程緩慢復甦、東南亞的周邊化便捷,以及中東與中亞的增長潛力,可以看到,中國入境遊客源結構的變化,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首先,政策層面的紅利成為最直接的催化劑。240 小時過境免籤、互免簽證協議,以及與部分國家簽訂的團隊便利化安排,使得入境的「制度成本」顯著降低。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證便利與政策合作的加速推進,直接轉化為客流增長。

其次,交通通達性的恢復與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客源國多極化。中外航司的航班恢復率持續上升,區域間直航網絡密度增加,使得從「周末式」東南亞游到「跨洲式」歐美深度遊,都有了現實支撐。航空網絡不再只是承載通行,更在無形中塑造着遊客的空間感與出行模式。

再次,需求側的心理與結構變化為入境遊注入了新的驅動力。近距離市場更偏好短時休閒、購物美食與生活方式體驗,遠程市場則以文化深度、遺產遊學與獨特體驗為核心訴求。不同需求疊加,形成了 「多元化」並存的新畫像。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誰在來中國?」答案是更廣闊、更多元的國際羣體。或來自於文化的欣賞,或來自於好奇的徜徉,或來自於網絡的推廣,外國友人的造訪,是機遇也是考驗。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善於從遠方來客的來訪中探尋本質、吸取經驗,是持續做大做強入境遊市場的必修課。

二、政策速遞

文旅部:公開徵集旅遊國際標準化專家

文化和旅遊部旅遊質量監督管理所啟動旅遊國際標準化專家公開徵集,重點面向潛水服務、智慧旅遊和探險旅遊領域。此次徵集旨在提升中國旅遊國際標準化水平,推動相關標準制修訂。入選專家須具備國際標準化經驗、良好的英語交流能力及專業背景,能積極參與ISO/TC 228工作組事務。

國新辦發佈會:我國已對75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籤或全面互免簽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對75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籤或全面互免簽證。過境免籤國家擴展到55個,入境口岸增加至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0個口岸,停留時長統一延長至240小時,極大便利了外國人來華旅遊、商貿、訪問。免籤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重慶:借力國際節會賽事,推動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落户

重慶《促進文旅消費若干措施》提出21條舉措,入境旅遊方面將重點加強海外營銷推廣,借力國際節會賽事,推動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落户;同時構建多層次客源市場,涵蓋亞太、歐美及中東等區域。措施還包括多語種人才培訓、培育骨干企業和政策支持。

雲南:設立4000萬元專項資金激勵入境遊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出臺《「引客入滇」入境旅遊激勵實施方案》,安排不超過4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市場主體拓展入境客源。激勵對象為在滇文旅企業,單個企業最高可獲50萬元,涵蓋入境遊客人次、包機及宣傳推廣三類激勵。實施周期為2025年8月4日至2026年2月28日,2026年3月集中申報。

黑龍江:啟動邊境旅遊消費季

黑龍江省邊境(界江界湖)旅遊消費季在虎林市啟幕,活動包括邊境旅遊聯盟年會、旅遊大集、發展座談會、集羣推介及現場觀摩交流等。期間組織自駕穿越、界江遊釣、房車露營、户外騎行、非遺市集等活動,推動文旅消費。相關舉措涵蓋景區品質提升、精品民宿打造、遊船產品升級、服務優化及區域聯動,推動邊境旅遊產品多元化與服務升級。

浙江:成立旅遊景區協會數字化專業委員會

浙江省旅遊景區協會數字化專業委員會成立。數字化專委會將發揮凝聚行業頂尖智慧、整合全域優質資源、培育專業人才隊伍三大核心功能。

福建:招募「小馬可·波羅」全球文旅推介官

「小馬可·波羅」文旅推介官面向8至18周歲青少年,徵集熱愛旅遊、善於表達、願意分享福建故事的候選人,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少年代表及外國友人約90人蔘加啟動儀式。此活動旨在搭建新時代中外文化交流互鑑和全球青少年展示自我風采的獨特平臺,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四川:發佈10條「跟着世運會遊四川」入境遊精品線路

路線涵蓋世界遺產、大熊貓、冰雪康養、美食等主題,並結合九寨溝、峨眉山等104家A級旅遊景區的門票優惠措施。賽事期間,非遺項目展示與文藝演出同步亮相,為入境遊客提供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全方位體驗。

海南:2027年入境遊客目標230萬人次

海南省印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以旅遊業為主導,深化「X+旅遊」融合發展,重點打造航天、康養、雨林、文化等新業態,建設世界級濱海度假區。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省入境遊客將達到230萬人次,並開通160條境外航線。

貴州:文旅推廣走進吉隆坡、雅加達等地

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市場,貴州代表團面向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旅遊業界及廣大民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多彩貴州」魅力,推廣貴州的自然景觀、橋樑奇觀、民族文化、避暑勝地、户外運動等旅遊資源。

三、數據説話

709萬人次:中國航司7月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達709萬人次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最新數據,今年7月,我國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達709萬人次,同比增長15.7%,規模創歷史新高。

7200家:國內離境退税商店數量超7200家

據國家税務總局,今年1—6月,國內離境退税商店數量成倍增加,已超過7200家,享受退税人數同比增長186%,退税商品銷售額及退税金額同比分別增長94.6%和93.2%。

80個:民航通航國家增至80個

據民航局數據,今年暑期,民航通航國家增至80個,國際客運航班量在8月上旬達到高峰,每日執行2100班左右,外籍旅客入境數量增長明顯,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巴林等免籤國家來華旅客量同比增長超過50%。

75.1%:廣西上半年入境過夜遊人數同比增長超七成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今年廣西實施入境旅遊促進計劃取得良好效果,上半年接待入境過夜遊客同比增長75.1%,入境過夜遊客花費同比增長77.5%,排在前5位的外國客源地分別為越南、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和美國。

44.3%:甘肅上半年入境遊客增長44.3%

今年上半年,甘肅省累計接待遊客2.17億人次,旅遊收入15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15.2%。其中入境遊客14.68萬人次,同比增長44.3%。文旅演藝演出3739場,接待164萬人次,票房收入1.055億元,同比增長49%。全省文創產品銷售額達2.1億元,同比增長23.5%。

412%:吉林上半年俄羅斯入境遊客數量同比增長412%

據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介紹,上半年吉林省國內旅遊穩步向好,據銀聯商務大數據測算,上半年吉林省接待入境遊客同比增長41.1%,其中俄羅斯遊客數量同比增長412%,5月、6月保持環比增長態勢。

45%:廈金「小三通」旅客量增長超45%

今年廈金「小三通」航線旅客量已突破1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45%。據統計,今年以來,高崎邊檢站已累計驗放廈金「小三通」航線船班5100余艘次,查驗出入境旅客100萬人次,其中臺胞佔比超七成。暑假以來旅客量不斷攀升,以研學、探親、旅遊購物等為目的的兩岸旅客成為主流。

91.3%:福建全省接待入境遊客同比增長91.3%

2025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接待入境遊客214.78萬人次,同比增長91.3%;旅遊花費24.57億美元,同比增長78.1%。其中,外國遊客104.25萬人次,佔比近半,福建的國際吸引力正持續增強。

四、趨勢解鎖

入境家庭遊成暑期新趨勢

今年暑期,入境中國的外籍遊客中家庭羣體顯著增加,外籍兒童與年長者比例上升,結伴出行成為新熱點。特別是14歲以下兒童和65歲以上年長者這一人羣,人員數量同比增長超43.4%。

央視新聞 圖

央視新聞 圖

五、仍待提升

外籍遊客想來中國體驗「共享單車」,但便利性仍待提高

《中國目的地》團隊在調研入境遊導遊時被告知,不少入境遊客想體驗中國特色的設施,其中也包括了共享單車。但事實上,由於共享單車需要下載相關app和綁定支付等方式,仍限制了一些遊客的全流程體驗。不少遊客仍需在導遊的幫助下體驗。

————————————

《入境遊簡報》由澎湃新聞《中國目的地》團隊出品

統籌:邵媛媛

採寫:劉陽 張頤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