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3:03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A股461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同比下滑3.21%,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8.55%,但細分板塊中生物製品、醫療服務等呈現積極變化。東方財富證券分析指出,Q2單季度相比Q1,行業整體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均出現改善,其中化學制劑、中藥、醫藥商業板塊歸母淨利潤同比改善明顯,且呈現逐季修復趨勢,創新葯作為核心主線仍具發展潛力。
政策面方面,國家藥監局於2025年9月12日發佈《關於優化創新葯臨牀試驗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設立「30日審評審批通道」,將符合要求的創新葯臨牀試驗申請審評時間縮短至30個工作日,較此前「60日默示許可」進一步提速。江海證券指出,該政策有助於提升研發效率,支持全球同步研發和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具備國際化能力的創新葯企業將更具競爭優勢。
行業動態方面,信達生物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6%,扣非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產品收入與授權收入雙輪驅動業績增長。公司現有16款商業化產品,覆蓋腫瘤與代謝領域,其中IBI363(PD-1/IL-2α-bias雙抗)在多個癌種中推進臨牀研究,有望成為新一代IO療法基石藥物。
三生製藥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3.6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4.6%,核心產品特比澳、蔓迪及子公司三生國健收入保持穩健。公司自免創新葯管線進展順利,多個IL類靶點藥物處於III期臨牀,NDA已獲受理。華源證券認為,公司內生業務穩定,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海外收入增長達70%,為長期成長奠定基礎。
首創證券認為,儘管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創新葯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已顯著提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創新葯管線來源地,頭部跨國藥企出於補充管線需求仍傾向於與中國biotech合作,限制政策落地難度較大;同時中國企業可通過與非美MNC合作或設立new-co模式應對潛在風險,源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外部影響可控。
場內ETF方面,截至2025年9月19日午間收盤,中證香港創新葯指數下跌1.98%,港股創新葯ETF(513120)下修調整,換手18.59%,半日成交46.24億元,市場交投活躍。拉長時間看,截至9月18日,港股創新葯ETF近1月日均成交100.45億元。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宜明昂科-B領漲2.94%,康哲藥業、百濟神州等跟漲。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0.79%,值得一提的是,該指數生物製品+化學制藥權重佔比達92.5%,這也是當下ETF跟蹤的指數中,較為「純血」的創新葯行業指數之一。
規模方面,港股創新葯ETF最新規模達250.26億元,創成立以來新高,居全市場港股醫藥類ETF第一。份額方面,港股創新葯ETF最新份額達164.37億份,創成立以來新高。從資金淨流入方面來看,港股創新葯ETF近10天獲得連續資金淨流入,最高單日獲得22.97億元淨流入,合計「吸金」40.00億元。
港股創新葯ETF(513120),(聯接A:019670,聯接C:019671):場內唯一跟蹤中證香港創新葯指數的ETF,投資港股創新葯產業。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創新葯ETF(513120)支持T+0交易,這意味着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日內進行多次買賣,極大地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