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09:58
原標題:奈雪,雪崩 來源:華商韜略
2025年上半年,新茶飲狂掀財富浪潮。
自2月起,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相繼叩開資本市場大門,並且頻頻創造股價和市值奇蹟。
至8月8日收盤,蜜雪集團以1780億市值遙遙*,創始人被推上河南首富寶座;古茗市值600億,霸王茶姬、茶百道、滬上阿姨也都是百億起跳。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作為「新茶飲*股」的奈雪,上市4年市值如雪崩般縮水超90%,從300多億跌至約20億港幣,不足蜜雪冰城的百分之一。
01、起落
2015年11月,深圳CBD。
*世紀中心,「奈雪的茶」*家門店正式亮相了。
奈雪這一名字源於創始人彭心學生時代的網名,其明亮整潔的環境,清新雅緻的格調,彰顯着彭心對品牌的定位與品味。
彭心很推崇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在她擘畫的藍圖中,奈雪絕非簡單的飲品販賣站,而是為都市人提供一方悠然小憩的精神領地。
聯合創始人、彭心的丈夫趙林也表達過類似的看法:奈雪不只是賣奶茶。
為顛覆傳統奶茶店的市井印象,奈雪出生即定位高端。從擇址核心地標,到打造空間美學;從茶底與鮮果的配比,到杯身與包裝的設計,彭心夫婦沒少下功夫。
憑藉高顏值與創意,藉助當時的新消費浪潮,奈雪的茶迅速火爆出圈。
尤其令人羨慕的是,其深圳首店剛開業,資本就拋出了橄欖枝。
傳聞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專程到訪,在店里坐了一下午,連品六杯茶,表達出投資奈雪的意向,但被拒絕了。
彭心回憶,后來之所以選定天圖投資作為初始投資人,是因其對消費領域的剖析與研究打動了她。
天圖投資團隊拆解了星巴克「第三空間」的商業邏輯,並向彭心夫婦承諾:不設對賭條款,不做計劃性約束。
這種「先共情,再共贏」的投資哲學得到彭心的認可。
2018年,奈雪完成天圖投資數億元A+輪融資,投后估值60億元,成為中國新茶飲行業的*獨角獸。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一時風光無兩。
令人沒想到的是,上市竟是奈雪的*時刻。
2025年3月10日,港股交易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奈雪的股票代碼在一片刺目的紅色中黯然熄滅。
被移出港股通名單的消息如同一記重錘,引發市場恐慌,股價已經跌到谷底的奈雪當日股價再次暴跌超20%。
與股價和市值一起跌落的,除了品牌情懷和消費升級的故事,還有奈雪的賺錢能力和希望。
2018年至2024年,奈雪的營收從10.87億增至49.21億,但同期歸母淨利潤卻累計虧損近62億,連年負增長。2023年短暫扭虧賺得1300萬,2024年又轉盈為虧,虧損9.17億。
經營層面的困境在門店數據上可見一斑。據統計,奈雪單店銷售額從2018年的3萬元一路跌至不足1萬元;市場佔有率從2021年的17.7%跌至1.2%。
回溯創業之初,彭心躊躇滿志地向投資人描繪着打造中國「星巴克」的宏偉願景,大家都覺得,奈雪或能復刻星巴克的傳奇。
但世事難料,如今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陷入「賣身」之境,奈雪也舉步維艱。
然而,同樣曾是星巴克信徒的霸王茶姬,命運卻大不相同。
2017年11月17日,距離深圳1500公里的昆明五一路,霸王茶姬悄然掛起雲南首店的招牌。彼時,它只是茶飲市場中一個新生的探險家。
幾年后,命運迎來分叉。
2025年*季度,霸王茶姬以總淨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35.4%,淨利潤6.77億元、同比增長13.8%的戰績,交了一份不錯的財報。
令人驚歎的是它的盈利能力。在新茶飲「六小龍」中,霸王茶姬越過蜜雪冰城,以47.76%的毛利率和20.27%的淨利率雙雙登頂。
02、困局
奈雪為何走到今天的困局?原因是多重的。
比如,重資產直營模式,與最近這些年經營大環境的格格不入。
直營模式*的優勢在於能保證品控穩定,但缺點是擴張慢、成本壓力大,尤其在市場疲弱時,所有壓力都在自己一人肩上。
更加重奈雪直營模式困局的,是它所堅持的「大店+第三空間」模式。
據公開信息,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人力成本佔比達24.6%,租金佔比17.1%,原材料、水電及其他折舊攤銷等成本佔比超過40%,而門店經營利潤率卻低至7.8%。
其人力與租金成本,都與這一模式緊密相關。
彭心曾坦言:「如果我們門店的面積小一點,確實能讓投入更少一些。」不過,她還是想堅持大店模式,不願妥協。
2022年底,奈雪的直營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之時,公司表示仍會堅持「第三空間」的理念;2023年7月,奈雪迫於形勢變化推出合夥人計劃,但依然堅守大店模式,明確規定合作店鋪面積必須在90~170平方米之間。
從這一層面看,奈雪似乎過於固執。堅守初心沒問題,但市場已經變了。
在當下的消費大環境中,高性價比已成為市場主流選擇。消費者逐漸養成通過電商、外賣平臺購物的習慣,且在消費時愈發精打細算。在此背景下,奈雪試圖通過打造空間體驗來實現產品溢價,與市場走向明顯相悖。
這種割裂,深刻反映在顧客的訂單結構上。
在奈雪的營收結構里,外賣訂單與自提訂單已成為核心收入來源,部分門店這兩類訂單的合計佔比甚至突破80%。這也意味着,高成本打造的大門店在很大程度上淪為「空殼」。
空間價值未被有效激活,反而成為沉重的成本負擔。
奈雪固執的另一邊,曾經同樣追求空間與高端感的喜茶卻要靈活得多。這兩年,喜茶陸續關閉了北京薈聚中心、上海金地廣場、天津南開大悦城、青島萬象城等商圈的大門臉,對這些門店進行了從大店到小店的調整或遷移。
高成本自然導致更高售價。產品價格方面,奈雪的過往飲品普遍定價在30元左右,即便現在有些品類下探至15~20元,在「9.9元」成主流的新茶飲戰場,競爭力依舊不足。
對比行業格局,奈雪的困境更顯突出。
在新茶飲「六小龍」中,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喜茶、茶百道均通過加盟模式實現輕資產擴張。以蜜雪冰城為例,其全球門店4.8萬家,加盟店佔比超99%。
2023年夏天,奈雪終於放開加盟,但此時市場格局已定,跑馬圈地的*時機早已錯失。而且,即便開放加盟,它也因高門檻而非常被動。
其初期加盟費高達百萬,后續雖降至58萬元,仍高於業內平均30-40萬元的水平。這一標準直接勸退潛在加盟商,導致其開放加盟一年后,門店規模不僅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反而陷入「東邊開新店,西邊關舊店」的尷尬境地。
據統計,過去一年奈雪關閉了近350家門店,關店率達17%,其中約20%的門店運營時間不足一年。
規模擴張受阻之際,食品安全問題也讓奈雪的高端化蒙塵,進一步加重其危機。
比如,2025年6月21日,就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爆料,稱自己在沖泡奈雪旗下的「九窨茉莉小盒茶」時,發現一整隻青蛙屍體。
消息一經曝光,瞬間在互聯網上炸開了鍋,奈雪的茶也被置於輿論的暴風眼。
而這並非奈雪*次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栽跟頭」。
2019年6月,深圳門店因員工未戴手套、徒手配茶等違規操作,被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整改;
2020年5月,南昌門店被曝售賣變質麪包,引發消費者不滿;
2021年8月,新華社記者暗訪北京西單大悦城店與長安商場店,發現店內蟑螂亂爬、用腐爛水果、員工不戴手套、抹布不洗、產品標籤隨意篡改等一系列問題;
2022年5月,天津一門店又因使用過期高温殺菌乳被查……
如此亂象,與奈雪一直標榜的高端形象完全背道而馳。
「內憂外患」之下,奈雪的管理層與資本層面同步迎來「地震」。
2025年2月26日,創業元老、執行董事兼COO鄧彬離職;3月14日,天圖合夥人魏國興辭任非執行董事;4月1日,太盟投資董事總經理馬焱俊提前解除與奈雪的合約。
資本層面同樣不樂觀。
自2023年起,天圖投資多次減持,累計套現約2.3億港元,持股比例降至4.98%。2024年9月,太盟投資大幅減持,持股比例從5.28%降至3.88%。深創投、弘暉資本等也因奈雪持續虧損選擇減持或拋售。
資本的接連撤離與高層的頻繁變動,正不斷動搖着市場及各方對奈雪未來發展的信心。
03、自救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達3127億元,2025年預計將增至3689億元,增長率約17.97%。
從增長態勢看,茶飲行業雖然仍在擴張,但與前幾年相比,增速明顯下滑,市場漸趨於飽和,行業正從增量競爭邁向存量博弈。
窄門餐眼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國奶茶飲品門店總數為42.6萬家,近一年新開店11.8萬家,淨增長卻是-39225家,相當於過去一年有近16萬家奶茶店消失。
即便是在新茶飲市場一路狂飆的蜜雪冰城,其擴張速度也在放緩,海外門店增速從141%降至13%,單店效益下滑5%。
競爭白熱化的新茶飲市場,行業紅利正逐漸退去。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頭部品牌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強化,市場佔有率或高達80%,而一些中小品牌則可能逐漸淡出大眾視野。
危牆之下,奈雪多路突圍以求自救。
2025年,奈雪的破局關鍵詞是「健康」。其高調推出的「每日500蔬果瓶」系列,意圖構建融合綠色食材、生活方式與美學的消費新生態。同時,以「行業*不加糖鮮果茶」為賣點,在全國力推「不加糖·奈雪黑葡萄」等產品,試圖借勢無糖風潮,扳回一局。
然而,這一舉措迅速被茶百道、滬上阿姨、古茗等對手以同類果蔬飲品跟進,差異化優勢並不明顯。
3月,奈雪進軍輕食賽道,推出「奈雪green」店型。新店主要聚焦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主推單價27-32元的「能量碗」等輕食,旨在通過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增強消費者的品牌粘性。
門店策略上,奈雪呈現出謹慎的收縮姿態。負責商業佈局、渠道開發及供應鏈管理的聯合創始人趙林,強調「開一家成一家」的穩健發展路徑,迴歸「高質量、高品質」的立身之本。
另一方向則是加碼海外市場。面對國內消費疲軟與激烈競爭,奈雪於2023年重啟出海,繼佈局泰國后,2024年7月落子新加坡,發力東南亞尋求增量。
儘管自救動作頻頻——從押注健康概念、試水輕食到戰略收縮與出海拓疆,奈雪仍未擺脫持續虧損的泥潭。
2025年5月,創立十周年之際,奈雪啟動品牌升級計劃,將名稱由「奈雪的茶」簡化為「奈雪」,並更換了新的LOGO。
看得出,奈雪也在努力破局。當初它因消費升級和新消費浪潮被追捧,如今又因消費轉向高性價比而被拋棄,要真正走出困局,還得更加順時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