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09:50
據昨晚的新聞報道,NVIDIA將以每股 23.28 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 50 億美元,雙方也將合作開發多代定製數據中心和 PC 產品,以加速超大規模、企業和消費者市場的應用程序和工作負載。
報道指出,兩家公司將專注於利用 NVIDIA NVLink 無縫連接 NVIDIA 和 Intel 架構——將 NVIDIA 的 AI 和加速計算優勢與 Intel 領先的 CPU 技術和 x86 生態系統相結合,為客户提供尖端解決方案。
對於數據中心,英特爾將構建 NVIDIA 定製的 x86 CPU,NVIDIA 將其集成到其 AI 基礎設施平臺中並提供給市場;在個人計算領域,英特爾將打造並向市場推出集成 NVIDIA RTX GPU 芯片組的 x86 系統級芯片 (SOC)。這些全新的 x86 RTX SOC 將為各種需要集成世界一流 CPU 和 GPU 的 PC 提供支持。
在這些消息推動下,英特爾股價暴漲。
從上述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對於英偉達來説,此次合作提供了一個將其GPU帝國拓展至集成顯卡領域的機會,而該領域此前一直由英特爾和AMD主導。根據合作協議,英特爾將設計內置英偉達GPU芯片的PC處理器。
與此同時,Nvidia 正在為英特爾 Xeon 平臺在其 AI 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產品線中發揮更大作用鋪平道路。雖然 Xeon 處理器已應用於 Nvidia 基於 Blackwell 架構的 B200 和 B300 等產品,但該公司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機架式系統(例如 GB300 NVL72)均採用基於 Arm 架構的 Grace CPU。
通過將 Nvidia 的 NVLink 互連技術集成到其 CPU 設計中,Nvidia 將能夠提供基於其內部 CPU 和英特爾 Xeon 的 NVL72 風格系統,同時還能佔據 PC 圖形領域的更大份額。
在筆者看來,這樁合作的最大亮點,就是英偉達向Intel開放了NVlink,讓后者在數據中心市場提供了在CPU平臺集成英偉達GPU的能力。
如大家所熟知,Nvidia 憑藉其 Blackwell 系列 GPU、Hopper GPU、DGX 系統以及將其推向市場的各類軟件,在 AI 加速器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雖然GPU 可以加速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矩陣數學運算,但不能否認的是,AI 工作負載的某些部分最好在 CPU 上運行,因此 Nvidia 推出了 Grace Hopper 和 Grace Blackwell 超級芯片,將兩個 Nvidia GPU 與一個基於 ARM 的 CPU 集成在一個通用芯片上。
Nvidia 使用其專有的高速 NVLink 互連技術來連接這些超級芯片上的 CPU 和 GPU,而不是幾十年來一直是行業標準的 PCI Express 總線。在數據中心處理器中連接芯片和內存方面,英特爾一直堅定地站在 PCIe 陣營。然而,這種情況似乎正在改變,因為這家芯片製造商已同意採用 NVLink。
作為一種由英偉達開發的高速互連技術,NVlink的互連速度極快,每個 GPU 的帶寬可達 1.8TB/s(單向 900GB/s)。這大約是 PCIe 5.0 x16 插槽帶寬的 14 倍。 通過將 NVLink 直接集成到其 Grace CPU 中,Nvidia 能夠將每個節點的 GPU 數量從 8 個擴展到具有 72 個 GPU 的機架規模架構,稱為 GB200 NVL72。
具體而言,使用最新 NVLink 5.0 規範的單個 Nvidia Blackwell GPU 的最大雙向帶寬為每秒 1.8 TB (TB/s),而基於 RoCE 的 Intel Gauidi 3 的最大雙向帶寬為 1.2 TB。配備 141GB HBM3e 內存的 Nvidia H200 GPU 擁有每秒 4.8 TB (TB/s) 的內存帶寬,遠高於 Gaudi 3 的 3.7 TB/s。在一個由 72 個 GPU 組成的大型全連接系統中,總帶寬最高可達每秒 130 TB。
在過去,對於英特爾來説,缺乏 NVLink 連接意味着其 Xeon 處理器僅限於 Nvidia 較小且不太受歡迎的風冷系統,如 DGX B200 和 B300。由此,我們可以看見這樁合作對英特爾的重要意義。由於英特爾最新一代 Xeon 處理器採用模塊化 I/O 芯片,因此與幾年前相比,集成 NVLink 應該相對簡單。
也許你還記得,在今年春季,英偉達向芯片生態推出了NVLink Fusion,向第三方 CPU 或 XPU 供應商開放了這項技術。但這個方案的限制是——芯片供應商只能使用該技術與 Nvidia 自己的 GPU 或 CPU 進行通信。 高通和富士通是 Nvidia 最初的 CPU 合作伙伴。但隨着英特爾加入競爭,Nvidia 的客户很快就能選擇購買搭載英特爾 x86 至強處理器的 NVL72 型機架系統。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周四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現在,我們可以將英特爾 x86 CPU 直接集成到 NVLink 生態系統中,並創建這些機架規模的 AI 超級計算機。」「結合最優秀的 GPU 加速器和最優秀的 X86,再加上 NVLink 鏈路,我們將能夠實現規模化……我們可以在一些應用解決方案方面,以及我們可以涉足的垂直市場方面,實現進一步的擴展。」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在引入了英特爾之后,不少人的第一想法可能就是英偉達背刺了Arm和臺積電。這個想法其實某種程度是符合邏輯了。我們在上面的介紹中有提到,類似GB300 NVL72這些英偉達最強悍的系統,在過去只使用Arm,但現又迎來了X86的廝殺。
而且,從將英偉達GPU集成到英特爾CPU,提供給PC市場之后,這也許某種程度又會影響Nvidia和MTK共同打造Arm PC芯片的進度。當然,這是筆者的一個猜測,並不能印證什麼。
不過,從Arm昨天的股票表現看來,市場也是有擔憂的。
在聯合發佈會上,黃仁勛也強調,公司的 Arm 路線圖將會繼續下去。「我們完全致力於 Arm 路線圖。我們為 Arm 擁有大量客户。我們正在打造下一代 Vera,」黃仁勛説道。
Nvidia於今年春季在 GTC 上發佈了下一代 CPU,該 CPU 將於明年與其 Rubin 系列 GPU 一同發佈。該部件將配備 88 個定製 Arm 內核,支持同步多線程和 1.8TB/s 的 NVLink-C2C 連接。
Nvidia 與 Arm 以及基於 Arm 的 SoC 設計師都保持着長期的合作關係。在推出 72 核 Grace CPU 之前,Nvidia 曾與 Arm 合作開發 Tegra 系列芯片,該系列芯片為 Nintendo Switch 等遊戲機提供支持。如上所述,Nvidia 已向高通和富士通提供了類似的 NVLink 技術支持。
對於這單交易,還有一個關注點,那就是英偉達是否會轉向英特爾代工,完成對臺積電的背刺。首先,筆者在這里聲明,從可能性上看,這很低的。尤其考慮到英特爾此前還承諾會使用多少臺積電產品,以及公司此前對未來節點發展的一些預測。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這種可能性。而且,在發佈會上,兩家公司均未透露雙方合作的新芯片將採用哪個工藝節點或哪家代工廠生產。然而,這將是兩家公司之間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產品合作,這對英特爾來説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因此,在問到是否會使用英特爾代工服務,以及英偉達是否會從臺積電轉向英特爾的問題。黃仁勛並未做出承諾,但考慮到涉及的投資規模,黃仁勛表示,英偉達未來將成為英特爾的主要客户。
不管你怎麼想,但如果英特爾 18A 真的像英特爾聲稱的那樣優秀和可行,我看不出 Nvidia 怎麼會不能在這些節點上搶佔先機。對於英偉達是否會向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傾斜這個問題,黃仁勛和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都在打太極,他們都對臺積電的代工業務表示讚賞,並強調,本次發佈會重點關注數據中心和客户端 CPU 集成。黃仁勛也強調,Nvidia 與英特爾的合作主要側重於產品,而不是製造。
「我們一直在評估英特爾的代工技術,並且我們將繼續這樣做。但今天,這次發佈的公告將重點關注這些定製 CPU。」黃仁勛説道。,英特爾的 Tan 也不排除 Nvidia 利用英特爾代工廠進行此次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英特爾代工廠仍可能間接受益。雖然臺積電將生產英偉達的 GPU 芯片,但代工廠最終可能會負責封裝和最終組裝。黃仁勛對這些技術大加讚賞,並表示這正是兩家公司能夠如此迅速地將聯合產品推向市場的原因。
經過上述的介紹,我們其實可以看出,AMD其實是最大的輸家。
作為一家同時擁有GPU和CPU的巨頭,雖然AMD在GPU方面還沒能和英偉達叫板,但在蘇姿豐的帶領下,這家公司在過去多年里一直穩紮穩打,硬件的進步是有目共睹,就連大家所詬病的軟件,通過對ROCM的升級,AMD也在努力拉近和前者的差距。
在CPU方面,AMD的表現更為出色。尤其是在數據中心領域,AMD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2017 年,AMD在這個市場的份額幾乎為零。同期,英特爾的份額則接近 100% 。此后,AMD ZEN和EPYC橫空出世,Arm也越戰越勇,於是在不到十年后,時移世易。根據IDC 和 Mercury Research 分析師評估, 2025 年,AMD 的收入份額將增長到 36% 左右,而英特爾的份額將下降到 55% 左右。
報道進一步指出,基於 Arm 的服務器芯片也開始真正取得進展,預計明年將佔 CPU 收入的 9% 左右,因為主要的雲提供商都在尋求更節能、更經濟的選擇。他們更是預測到 2027 年,AMD 的收入份額可能接近 40%,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可能跌破一半,而 Arm 的設計可能佔據 10-12%。(備註:這些數據跟蹤的是收入而不是銷量)。
但從上面可以看到,英偉達給英特爾提供了一個在數據中心市場挑戰AMD的機會。
在PC處理器方面,AMD和Intel打得也有來有往。但是在英偉達和英特爾這單合作以后,這個格局似乎又要被打破了。
正如黃仁勛在聯合發佈會所説:「這項投資的回報將會非常豐厚,當然,不僅對我們自己的業務有利,而且對我們在英特爾的股權也有利。」他估計,數據中心 CPU 的潛在市場規模約為 250 億美元,筆記本電腦市場每年的出貨量為 1.5 億台。
在PC市場方面,通過將其 GPU 直接集成到英特爾的芯片級處理器中,Nvidia 得以進入一個之前無法進入的市場。Nvidia 對 PC 領域當然並不陌生,但正如黃仁勛指出的那樣,其產品主要侷限於高端遊戲系統。
「市場上有一塊完整的細分市場,CPU 和 GPU 是集成的。集成的原因可能是外形尺寸、成本、電池續航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有。而目前英偉達基本上沒有涉足這塊細分市場,」黃仁勛説道。「這塊市場其實相當豐富,規模也相當大,但目前服務不足。」
Nvidia 已經朝着這個方向努力了一段時間。與聯發科合作打造的微型 GB10超級芯片的一些版本預計也將在未來某個時候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所以,不僅僅是英特爾 CPU 會獲得 Nvidia 的圖形處理能力。
黃仁勛也強調,英特爾 SoC 中集成了 RTX GPU 芯片,這將與 AMD 廣泛用於輕薄遊戲筆記本電腦、迷你電腦和遊戲掌機的 APU 形成強有力的競爭。
對於蘇姿豐來説,如何應對這種局面,會是她接下里工作的一個重點了。
總而言之,大芯片,一夜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