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甩手掌櫃」內幕交易被罰,「胡潤富豪」遭玻尿酸巨頭割席?

2025-09-18 19:4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 野馬財經

  作者 | 林月枝

  併購「專業户」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時隔四個多月,「醫美三劍客」之一的昊海生科(6826.HK、688366.SH)實控人因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一事有了新進展。

  9月16日晚,昊海生科公告稱實控人蔣偉已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並再次強調處罰「所涉主體為蔣偉先生個人,與公司無關。」

  仔細梳理昊海生科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即使蔣偉已不參與日常經營管理,但他和妻子游捷早已通過一系列併購重組活動,給昊海生科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昊海生科對二人的回饋也十分大方。

  但對於昊海生科來説,這一紙罰單似乎並不是公司最棘手的麻煩。業績增長停滯、醫美業務發展遇阻、股價長期破淨等問題,都給昊海生科的發展前景蒙上了重重陰影。

  截至9月18日收盤,昊海生科A股報53.2元/股,總市值124億元;港股報28.08港元/股,總市值65億港元。

  實控人內幕交易被立案

  昊海生科「割席」

  9月16日晚,昊海生科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一蔣偉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處罰事由要追溯至四個多月前。5月7日晚間,昊海生科公告稱,蔣偉近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內幕交易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蔣偉被立案調查以來,昊海生科「劃清界限」的意圖十分明顯。

  在5月7日的公告里,昊海生科表示:「據本公司瞭解,該事項與本公司股票無關」,同時強調這是針對蔣偉個人的調查。

  昊海生科董事長侯永泰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他做的也不是我們公司的股票,他就是投資人,喜歡做股票,我們也警告過他肯定不能做我們公司的股票。」

  在最新披露的公告里,昊海生科直接把「非本公司事項」寫在標題里,並在公告正文中再次強調,蔣偉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該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業務及財務造成重大影響。

  圖源:昊海生科公告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汝波律師表示,內幕交易根據情節輕重,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的法律責任和后果。

  就民事處罰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內幕交易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就行政處罰而言,《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從事內幕交易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刑事處罰需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條:「因內幕交易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目前來看,蔣偉《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陳汝波認為,昊海生科是否會被本次處罰影響,取決於內幕交易信息是否與公司本身有關,目前昊海生科的態度只是公司單方面的説法,最終處罰結果必須仍以證監會的決定爲準。

  就在本次公告披露前不久,科瑞天誠董事長鄭躍文及其女友楚軼男因內幕交易被罰款40萬元,還被刑事拘留的案件剛剛被曝光。在監管反覆強調「嚴監嚴管」「長牙帶刺」的背景下,蔣偉恐怕也難以逃脱監管的「重拳」。

  併購重組「專業户」:從無實際業務到昊海生科「宇宙」

  從昊海生科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其現在怎麼極力撇清與蔣偉的關係,蔣偉與其妻子游捷從昊海生科誕生起,就與公司本身綁定緊密,想要劃清界限並不容易。

  一方面,昊海生科的前身由蔣偉參與創立。《招股書》顯示,昊海生科前身為昊海有限,由上海昊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海化工」)、蔣偉於2007年1月24日共同出資設立,設立時的公司名稱為「上海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同時,從成立之初至今,蔣偉、遊捷始終是該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截至今年年中,蔣偉、遊捷持股比例分別為28.53%、17.29%。

  另一個方面,正是蔣偉夫婦通過不斷的併購重組,為昊海生科搭建起了如今的業務版圖。

  《招股書》顯示,昊海有限2007年成立后,承繼了松江生物藥廠、其勝生物及建華生物的業務經營,並收購了上海利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初步確立了四大主營業務。

  圖源:罐頭圖庫

  2015年以后,昊海生科又以白內障手術核心醫療器械人工晶狀體為突破口,接連收購了河南宇宙、Aaren、深圳新產業、珠海艾格、Contamac和ODC;同時,通過收購China Ocean取得了青島華元100%的股權。

  這一系列的操作,讓昊海生科從一個並無實際業務的公司,在十余年的時間里迅速發展成了一個囊括了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防粘連及止血四大業務板塊,業務範圍涵蓋前述四大板塊上下游產業鏈的昊海生科「宇宙」。

  2019年上市以后,蔣偉夫婦併購重組的步伐也沒有停止。Wind數據顯示,從2022年3月至今,昊海生科及其子公司先后推進了6次併購重組事宜,將歐華美科、南鵬光學等公司收入麾下。

  蔣偉夫婦幫助公司「開疆拓土」的同時,昊海生科也用真金白銀回饋二人。

  據2025年半年報,昊海生科計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元(含税),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共計9149.32萬元(含税),佔公司 2025 年半年度合併報表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43.35%。按照持股比例計算,蔣偉夫婦預計可獲得的現金分紅超4000萬元。

  而就在今年4月,昊海生科披露了總額高達2.31億元的2024年分紅方案。按照當時蔣偉夫婦的持股比例計算,二人可獲得1.06億元的分紅。

  根據胡潤研究院今年3月發佈的《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蔣偉、遊捷夫婦位居第3206位,身家超73億元。這也是蔣偉夫婦二人連續第五年登上該榜單。

  營收與淨利雙降

  昊海生科難承折騰

  既然二者建立了這樣互惠互利的親密關係,那是什麼原因讓昊海生科急於和自己的實控人切割?主要原因或許是公司本身早已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經不起折騰。

  2025年半年報顯示,昊海生科營業收入13.04億元,同比下降7.12%;歸母淨利潤2.11億元,同比下降10.29%;扣非淨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11.35%。

  從半年報來看,昊海生科的醫美、眼科及骨科三大業務板塊上半年均顯著承壓。

  圖源:罐頭圖庫

  其中,作為其重要增長引擎的醫療美容與創面護理產品,今年上半年收入5.75億元,同比下降9.31%。曾給其創造巨大利潤的玻尿酸收入驟降,是導致引擎「熄火」的重要原因。

  據半年報數據,昊海生科玻尿酸上半年收入3.4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7010.56萬元,降幅達16.8%。

  昊海生科解釋稱,一方面受到下屬子公司其勝生物因為增值税率變化導致的除税銷售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則是該公司第一、二代玻尿酸產品遭遇消費需求階段性減少的影響,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比較顯著的下降。同時,昊海生科強調:「公司於2024年7月獲批的‘海魅月白’玻尿酸產品取得了不俗的上市表現,對玻尿酸產品線的收入貢獻了可觀的增量。」

  眼科產品上半年營業收入3.68億元,同比下降18.61%,在四項主營業務中營收下滑最厲害,在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也從去年上半年的32.18%下降到今年的28.33%。

  防粘連及止血產品收入成了半年報中的一抹「亮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該項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59.61%。但是截至今年年中,該產品在昊海生科總收入中僅佔比8.51%,無法使其營收狀況大幅改善。

  此外,自稱「是一家從事醫療器械和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昊海生科,上半年卻選擇把降本增效的「刀」砍向了研發。半年報顯示,昊海生科上半年發生研發費用9840.1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699.93萬元,下降21.53%。

  對此,昊海生科表示,這是上半年若干核心研發項目陸續進行臨牀試驗后期或已經進入了註冊審評階段,導致相關研發費用特別是直接研發人力成本和試驗用直接材料等支出的階段性下降。

  不盡如人意的財務報表之外,昊海生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更是堪憂。

  2019年昊海生科在科創板上市時,曾被冠以「玻尿酸第一股」的稱號,以89.23元/股的價格刷新當時的科創板發行價紀錄,併成為首家「科創板+港股」的生物醫藥企業。還與華熙生物(688363.SH)、愛美客(300896.SZ)並稱中國「玻尿酸三巨頭」。

  Wind數據顯示,2021年7月,昊海生科A股股價一度觸及193.62元/股的歷史高點,此后一路震盪走低,並在當年年末跌入股價破淨的「坑」里再也沒能爬起來。港股股價除了在2021年上半年一路走高至94.6港元/股的高點,其他大部分時間在30港元/股以下徘徊。

  上述種種表現,也影響了賣方對昊海生科的預期。早在今年4月昊海生科披露2024年年報后,東吳證券的研報就將其2025年、2026年歸母淨利潤預期由5.11億元、6.32億元,下調至5.06億元、5.98億元。

  由此來看,昊海生科與蔣偉「割席」或許也是爲了穩住投資者預期、避免給公司困境雪上加霜的無奈之舉。你如何看待二者關係以及昊海生科的發展前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