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09:08
近日,多隻港股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后,股價暴漲暴跌,波動大幅加劇。
對於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市場認為有多種可能,包括指數成份股調整導致相關ETF被動買入、新晉港股通標的身份帶來南向港股通資金「活水」買盤、市場投機資金借概念炒作,以及部分新晉港股通標的上市時間不久,導致實際流通交易的股份數相對較少等。
值得注意的是,從現有案例來看,港股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可能給相關股票帶來投資機會,但市場狂熱后也往往導致價格階段性虛高,造成投資風險。
多隻港股「入通」后劇烈波動
日前,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調整並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其中20只證券被納入。多隻股票「入通」后漲勢加速,波動明顯加大。
最為典型的是藥捷安康-B。數據顯示,藥捷安康-B在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后股價即加速上漲,9月8日當天大漲20.13%,在短短几個交易日里最高漲幅逾10倍。但自9月16日開始,藥捷安康-B股價開始劇烈調整,當天大跌53.73%。9月18日,藥捷安康-B再跌12.43%。
佰澤醫療在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后,波動幅度也明顯加大,其中9月12日盤中一度大漲逾27%,全天振幅達26.52%,15日振幅進一步提升至67.79%,16日振幅再度飆升至85.55%,17日振幅仍高達56.60%。具體股價方面,該股15日單日漲幅超過50%,16日漲幅達28.03%。9月17日開始則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0%。
在上述股票之外,包括腦動極光-B、喜相逢集團、MIRXES-B等在內的多隻港股,在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后也出現類似走勢。
相關個股股價波動加大的同時,成交量也明顯提升。數據顯示,包括藥捷安康-B、佰澤醫療、腦動極光-B、喜相逢集團、MIRXES-B、博雷頓、滬上阿姨等在內的多隻港股在「入通」后,單日平均成交量較未被納入前激增數倍乃至數十倍。
多重原因導致股價巨震
對於近期不少港股「入通」后股價波動明顯加大,同時成交也激增的現象,市場看法不一,但普遍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近期一些指數成份股進行了調整,不少指數新納入成份股同時也是新晉港股通標的,催生追蹤指數的相關ETF對新納入標的被動買入。
比如,港股市場近期調整了恆生系列多個指數成份股,新納入多隻港股,使得港股通標的同步出現調整。
根據相關規定,聯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屬於下列範圍的,將調入港股通股票:(一)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成份股;(二)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三)恆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且股票調整考察日前十二個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港幣50億元,上市時間不足十二個月的按實際上市時間計算市值;(四)A+H股上市公司在聯交所上市的H股。
上述規定意味着,當上述指數成份股調整時,港股通標的也會同步調整。包括藥捷安康-B、佰澤醫療、腦動極光-B、喜相逢集團等股票,即因此被納入港股通標的,相關調整均於9月8日起生效。有市場觀點認為,相關指數背后有不少ETF跟蹤,使得相關ETF對新納入成份股產生較大的買盤。
其二,相關股票被「入通」后,內地投資者也開始有機會買入上述股票,帶來了更多的資金「活水」,短期內亦明顯增加了買盤。
比如腦動極光-B在9月8日「入通」后,南向港股通資金持有的腦動極光-B股票數量從0開始快速增長,截至9月17日收盤已超過5000萬股。
其三,可能還存在投機資金借概念炒作的因素。記者發現,近期的「入通」股票中,多隻是醫藥賽道股票,特別是具有創新葯概念光環的股票。比如藥捷安康-B近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核心產品替恩戈替尼獲得乳腺癌Ⅱ期臨牀默示許可。而根據相關公司官網介紹,腦動極光是中國認知障礙數字療法市場的先行者及領導者,佰澤醫療則致力於打造中國領先的腫瘤全周期醫療集團。總體來看,上述醫藥賽道股票相較於其他傳統賽道股票更具想象力,也是此類股票「入通」后能脫穎而出的原因。
此外,還存在上述被爆炒的「入通」股多為次新港股,上市時間不久,目前實際進入自由流通交易的股份數相對較少的因素,在資金湧入后更容易導致股價暴漲暴跌。
投資者需留意相關風險
相關股票「入通」,在帶來投資機會的同時,投資者如果盲目追高,將產生較大損失。
數據顯示,上述港股近期自低位的漲幅普遍較大,但在觸及階段高位后,回調的幅度同樣不小。比如藥捷安康-B在9月16日觸及679.50港元的階段高位后,股價很快急速滑落,當天盤中最低一度至165港元。若投資者自最高位買入,當天最大浮虧幅度將超過75%;佰澤醫療在「入通」后股價最高一度漲至19.88港元,但連續兩日調整后,最低價已較上述高位「腰斬」。而相關股票的基本面則仍存有重大不確定性。以藥捷安康-B為例,公司2025年上半年還未實現任何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為虧損1.23億元;佰澤醫療亦仍處於虧損狀態,2025年上半年虧損約0.2億元。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