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何小鵬的飛行汽車夢,遇到一點「麻煩」

2025-09-18 21:26

(來源:雷達Finance)

雷達財經出品 文|丁禹 編|孟帥

9月16日,有消息稱,在長春航展上,兩架小鵬匯天eVTOL(電動垂直起降器)發生碰撞事故,其中一架在着陸過程中機身受損起火。

儘管小鵬匯天迅速回應稱「現場人員安全」,並表示事故原因為「飛行間距不足」,但此次事故仍引發公眾對飛行器安全性的探討。

雷達財經瞭解到,小鵬匯天起步於2013年,2020年公司獲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入股,並被后者納入小鵬生態體系。

此后,依託鉅額融資與年產萬台的量產規劃,小鵬匯天逐漸成為國內低空出行領域的明星企業。

有分析認為,此次發生的意外事故,不僅考驗小鵬匯天的技術實力與應急處置能力,也可能對行業監管、市場信任及其自身商業化的整體進程帶來直接影響。

因飛行間距不足,小鵬匯天發生接觸事故

9月16日,針對網傳「兩架小鵬匯天eVTOL長春航展相撞」一事,小鵬匯天方面迅速作出迴應。

小鵬匯天表示,當日下午,在長春航展預演結束后,廣東匯天通航參與雙機編隊演練的兩架飛行器,因飛行間距不足發生接觸,其中一架飛行器正常降落,另一架飛行器在着陸時發生機身受損起火。

小鵬匯天透露,現場人員安全,相關部門已有序完成現場處置工作。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不過,據第一財經此前援引媒體報道,現場觀眾透露至少有一名乘客因此受傷,已送醫就診,暫無生命危險。

此次事故發生在公開航展現場,並有觀眾在場,這無疑引發了公眾對飛行器安全性的廣泛擔憂。

官方雖強調人員安全撤離,但事故當事機體損毀並起火的畫面,以及乘客受傷的傳聞,都對小鵬匯天的技術成熟度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自2020年吸引何小鵬投資押注以來,小鵬匯天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

這五年間,小鵬匯天不僅累計獲得多輪融資,還成功研製並試飛了其旅航者系列產品。而前年公司推出的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更是賺足了曝光度。

然而,近日這一突如其來的飛行事故,無疑給正高歌猛進的小鵬匯天潑了一盆「冷水」。eVTOL載人飛行對安全標準有着極致要求,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影響公眾對於這一新興行業的信心。

對於小鵬匯天而言,如何快速迭代飛控技術、優化運營管理體系,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持續推進行業示範應用,將直接決定其品牌聲譽的建立與商業前景的走向。

被何小鵬相中的「亡命之徒」,造出一個百億估值公司

回看小鵬匯天的發展歷程,不得不提到創始人趙德力。公開資料顯示,趙德力1978年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村,他的飛行夢源於童年時於洞庭湖畔看飛機。

初中畢業后,趙德力下過流水線,做過房產中介,還曾開過飯店。

從2008年開始,小型無人機在國內漸漸興起,趙德力看到其中的商機,做起了航模銷售的生意。

2013年,趙德力揣着賣航模賺來的錢,在東莞成立了匯天科技,藉此投身載人飛行器領域。在經歷資金鍊斷裂、團隊解散甚至摔機事故后,趙德力一度被親友視為「反面教材」。

2020年,趙德力駕駛自制的敞篷雙人飛行摩托拍攝的視頻意外走紅,也讓何小鵬注意到了他。在小鵬汽車準備上市前夕,何小鵬找到趙德力,在體驗過趙德力的雙人飛行摩托后,何小鵬決定投資他的公司。

何小鵬還曾對趙德力坦言:「做這件事情不容易,可能全中國有200個搞這個的都摔死了,只有你一個活的被我找到了。」

后來,雙方很快簽約,小鵬匯天隨即成為小鵬汽車的生態企業。背靠小鵬汽車,小鵬匯天迅速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飛行汽車公司,並頻頻獲得資本的青睞。

天眼查顯示,2021年10月,小鵬匯天完成超5億美元的A輪融資。去年8月,小鵬匯天又獲1.5億美元的B1輪融資。

今年7月,小鵬匯天再次傳來捷報:公司完成2.5億美元B輪融資。據悉,此輪融資將用於確保小鵬匯天飛行汽車研發、規模量產和商業化進程的順利實現。

今年3月,何小鵬透露,過去十年,小鵬生態企業小鵬匯天在飛行汽車領域,融資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飛行汽車研發人員有1400人,2025年將投入30億元。

另據媒體報道,小鵬匯天的銀企授信和銀團貸款進展也頗為順利。2022年11月和2025年4月,小鵬匯天分別獲得廣東省四家銀行60億元的授信額度,及五家銀行聯合提供的12.6億元的銀團貸款,用以支持小鵬匯天的飛行汽車研發和生產製造。

2024年,小鵬匯天以110億元的企業估值,成功入選《2024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同年12月,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表示,「小鵬匯天未來會有IPO計劃,時間待定。」

雷達財經瞭解到,在產品層面,小鵬匯天目前已研發出多款飛行汽車,包括旅航者T1、旅航者X1、旅航者X2和「陸地航母」等。

其中,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算得上是公司的明星產品。該產品定價不超過200萬元,由陸行體和飛行體兩部分組成,陸行體為增程式汽車,可將飛行體完全收納至車內並進行地面行駛。

小鵬匯天方面表示,與其他eVTOL產品相比,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在於這是一款面向個人用戶的飛行汽車,擁有C1或C2駕照就可以進行駕駛。而涉及飛行部分的飛行體,依然需要取得專業執照后才能駕駛。

今年7月,小鵬匯天通過官方公眾號透露,鵬匯天全球首個飛行汽車量產工廠已經封頂,正進行設備調試,並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竣工,「陸地航母」也將在2026年量產交付。

另據小鵬汽車公眾號9月8日發佈的推文,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汽車將於10月在迪拜完成全球首飛,這款產品目前在中國市場已收穫近5000份訂單,並計劃於2026下半年正式交付。

萬億「低空經濟」:前景廣闊,道阻且長

事實上,近年來,「低空經濟」的前景被外界廣泛看好,其產業價值與戰略地位已在政策層面得到明確印證。

早在2021年2月,「低空經濟」就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去年,「低空經濟」又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被定位為新增長引擎的關鍵組成部分。

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催生了地方發展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超30個省市將「低空經濟」列入發展規劃。

得益於政策的明確指引與持續加碼,分析機構普遍認為,「低空經濟」產業已步入一個全新的政策紅利釋放周期。

中信證券分析稱,「低空經濟」是「航空+」式的新興融合經濟形態,具備強產業輻射力,有望催生萬億產業規模。

華西證券指出,eVTOL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具備多重優勢,其商業化進程有望持續推進。

在今年3月舉行的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何小鵬更是放出預測,全球飛行汽車市場的規模未來有望達到2萬億美元。

順應政策的東風,小鵬匯天積極佈局應用生態。今年年初,小鵬匯天在海南簽約超40個飛行營地,計劃打造海南首條「空中環島旅遊公路」。

然而,此次意外事故的發生,也暴露出了飛行汽車當前所面臨的核心挑戰,即如何在安全性與市場化之間找到精準平衡,既要通過持續技術迭代降低事故風險,也要在法規框架內探索可行的商業模式。

首先,安全性便是橫亙在其面前的第一道壁壘。儘管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曾宣稱「陸地航母」飛行器「比直升機簡單一萬倍」,但eVTOL的電池管理、飛控系統、空中避障等技術仍需長期驗證。目前,在複雜情況下,低空飛行器的可靠性與傳統航空器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雖然「陸地航母」飛行體(X3-F)的型號合格證(TC)和生產許可證(PC)申請已獲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但目前全球範圍內尚未形成統一的飛行汽車法律法規體系,相關產品設計、適航認證、空域管理、責任認定等環節均存在法律空白,我國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在商業化落地層面,當前飛行汽車仍面臨場景侷限、門檻相對較高的現實困境。何小鵬曾坦言,目前飛行汽車的目標用户並非普通消費者,而是應急救援、高端旅遊等B端場景。

而飛行汽車每台超百萬的售價和需考取飛行駕照的要求,也將大多數普通用户拒之門外。

據何小鵬預測,在未來的10-20年內,全球的飛行汽車也就是低空飛行市場,銷售量是今天的汽車規模的3%至5%,但由於單價較高,銷售總收入有望接近當前汽車市場的20%。

此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與公眾接受度相對較低,仍是飛行汽車產業化的兩大「軟肋」。目前,飛行汽車的起降點、充電站、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等基礎設施較為缺乏。

儘管「陸地航母」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痛點,但公眾對低空飛行的噪音困擾、安全顧慮等問題,仍構成了其商業化落地的隱形壁壘。

有分析認為,飛行汽車從實驗室走向天空,仍需經受技術、法規與市場的多重嚴苛檢驗。對於站在產業前沿的小鵬匯天而言,要實現讓更多用户坐上飛行汽車的目標,還需持續攻克技術瓶頸、化解安全風險、適配市場需求。

正如趙德力所説:「別人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我是撞了南牆還要再撞一下。」這份執着或許能推開未來交通的大門,但每一步都需踏得更為穩健與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